正文 第二章 語言研究(三)(1 / 3)

二、字母詞使用的語用理據

語言在長期的自發型運轉過程中將自己的各種成員磨合成有不同層級的嚴密係統。最為廣義的理據指語言係統自組過程中自動激發某一語言現象、語言實體產生、發展或消亡的動因。當今,世界處於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每日每時都大量產生著新知識、新概念、新術語。隨著一些先進科技的引進,字母詞在現代漢語的各種文獻、傳媒中大量出現,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字母詞能在現代漢語言中得到迅速發展,必然有其不可取代的獨到性和優越性。

(一)簡潔醒目

字母詞語大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縮略形式而構成的縮略語,無論是較之字母原形詞還是較之相應的漢字詞語,詞形都要簡短得多,例如: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DNA(脫氧核糖核酸)、SOS(緊急求助信號)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多數人對諸如DVD、MP3、QQ、H1N1等詞不會感到陌生,這些詞容易寫又容易記,人們更容易接受。若非要把MP3 叫“個人便攜式數字化音頻播放器”,DVD叫“數字多功能光盤”,聊QQ 叫“聊騰訊即時通訊軟件”, H1N1 叫“具有血球凝集素第1型、神經氨酸酶第1型的病毒”等等,反而讓人覺得繁瑣。又如:

1.楊女士還有另一個5位數的QQ號,她坦言自己有兩次動過賣QQ號的念頭,原因是因為QQ號碼短,曾幾次被盜,“與其被盜,還不如賣點錢”。(《瀟湘晨報》2009年9月17日第13版)

假如把上述例句改為“楊女士還有另一個5位數的騰訊即時通訊軟件號,她坦言自己有兩次動過賣騰訊即時通訊軟件號的念頭,原因是因為騰訊即時通訊軟件號碼短,曾幾次被盜‘與其被盜,還不如賣點錢’”。顯然,讓人感覺很陌生,也不如上一句簡潔。

字母詞的簡潔使其在與其他漢語詞語組合時更為靈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漢語詞彙係統。處在漢字背景下的字母詞語有文字符號係統造成的背景差異使其在閱讀過程中,尤其在速視掃描中極易成為視覺焦點。字母詞語的簡潔醒目適應了信息爆炸與報刊版麵的有限性對語言的特殊要求,從而備受青睞,尤其適用於新聞標題,如:

2.提倡健康性觀念ABC(《瀟湘晨報》2009年11月28日第2版)

3.炸CIA是為塔利班頭目報仇(《瀟湘晨報》2010年01月11日第9版)

4.FIFA排名國足狂跌10位(《瀟湘晨報》2009年07月02日第13版)

5.今年我省不再約束考核GDP(《瀟湘晨報》2010年01月02日第2版)

6.37號阿泰向MJ致敬(《瀟湘晨報》2009年07月10日第15版)

7.全球17大國達成“2℃共識”(《瀟湘晨報》2009年07月11日第7版)

這些字母詞的使用不僅有利於版麵的靈活安排,而且使標題形成形式上的對稱美,也為標題添加了時尚、新鮮的元素,避免了標題的呆板,很好地發揮了標題的“吸引眼球的功能”,從而達到了裝飾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些事物如V領、T形管、O形腿等用漢語不易表達清楚,而借字母詞的形態可對這些事物直接描摹,直觀形象。這種通過直觀形象的字母“形”的描摹,可以使較為抽象、深奧的事物或事理通俗形象地突現出來,讓人更容易理解接受。若這些字母詞全用漢字音譯,必將麵目全非,他們隻有字母詞表達形式,在漢語中找不到更為合適的表達方式,也正因為它可避免音譯或意譯後漢字形體上的不統一特性,使得字母詞在交際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委婉含蓄

人類社會存在許多令人生畏、尷尬恐慌的事情,會使人產生不悅、不雅等負麵心理情緒。在比較保守含蓄的中國文化中,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避諱的語言習慣。“委婉語就是不直接說某事物或狀態,而用比較溫和、曲折的方式換另一種說法指稱” (譚汝為,2008)。字母詞也具有這樣的功能。如“去WC”比“去廁所”顯得更加委婉、含蓄。“性”一直是很多人刻意避諱的話題。我們有了太多諸如見到性廣告就隱憂的思維觀念,一味的禁錮,隻要涉及性行為的話題,人們避免用漢字表達產生不雅、難堪的效果,如ED(男性陽痿)、G點(女性性敏感點),這些詞因涉及性行為,不易直白地說出,便使用字母詞以免讓人產生難堪、粗俗的感覺。再如阿Q,說某個人“你真阿Q”,“你真是傻B”等等,比直接說某個人“你真是自欺欺人、自以為是,實際上你已經失敗透頂,還自以為了不得呢”更加委婉、含蓄,也使得對方更加容易接受,心平氣和地審視自我,這體現了字母詞的委婉功效。因此,在某些不便直說或不宜粗俗化的場合下使用字母詞可以使語言表達顯得委婉而含蓄。

(三)時尚新潮

在日常生活中,字母詞常常體現出時尚與新潮,尤其是青年一代更加欣賞字母詞所具有的洋化意味,從而使之成為時尚、國際化的標記符號。例如:

8.半夜不睡覺,還在開心網和QQ農場裏偷菜?你已經OUT了!時下最“IN”的玩法,是玩升級版的農場了。(《瀟湘晨報》2010年11月14日第11版)

9.今天和明天,兩晚的音樂狂歡,將讓你HIGH翻天。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加入這個瘋狂的音樂大party?(《瀟湘晨報》2009年09月24日第24版)

10.有古代MM 作詩雲,“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說的就是這號戀愛達人。(《瀟湘晨報》2010年01月08日第2版)

11. 《白日夢工廠》新品亮相,名校F4,新星偶像首度曝光,帥似崔始源,cool比陸毅,可愛勝過哈利·波特,帥到讓觀眾驚聲尖叫。另外,還有國粹皮影戲精華呈現,V-ZONE出絕招集體辣舞NOBODY,征服你的眼球。(《瀟湘晨報》2009年09月06日第11版)

字母詞的流行,滿足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追求脫俗時髦的心理,也反映了人們尋求新奇,向往異質發達文化,喜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風格。而且在一些較為時尚的雜誌或繁華的商業領域中應用更為廣泛,所以字母詞成了引領時代潮流的一種象征。另一方麵大批時尚事物和熱點現象用字母詞記載,也反映出我國當代社會生活的巨變,並折射出某種價值取向與變化。如去年甲流爆發以來,H1N1在各大報紙新聞媒體中隨處可見,而且重複的幾率特別高,有些報紙一篇文章就出現很多次。又如2009年電影《阿凡達》的熱映讓不少觀眾生平第一次感受到3D的驚人魅力,是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從而掀起了娛樂界的3D熱潮,國內外電視廠商紛紛推出了3D電視,今年世博會韓國館、首爾館也帶來了3D電視,使沉默了一段時間的3D技術再一次成為人們的焦點。這反映了社會的發展,以及隨之產生的人們意識形態的一定程度的改變。在學術研究專業領域,有的字母詞語是通用的,體現出其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的國際性。直接借用外文縮略語實際上就是詞彙國際化,而詞彙國際化可以使“每一個新詞都有了國際上的共同定義,這樣就能使它的意義永遠明確嚴密,而且非常鞏固” (王力,1980)。如: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ICU(重症監護室)、CCD(電荷耦合器件)、CDR(中國預托證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ARA(花生四烯酸) 、ATP(男子職業網球協會)。又如一些國際組織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ES(國際消費電子展)、GSM(全球移動通信係統)、G20(二十國集團)、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WLA (世界奢侈品協會)、IIPA(國際知識產權聯盟)、 BBC(英國廣播公司),這些字母詞更能體現其作為國際化標記符合的作用。

三、字母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

字母詞豐富了漢語的詞彙係統,適應了現代社會對漢字記錄功能的新的要求,標誌著幾千年來以漢字為單一負載形式的漢語詞彙係統開始走向開放的多元化,在現代漢語中顯示了不可替代的功效。但字母詞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專業性較強不夠大眾化的或是字母數量較多的字母詞,與意譯詞相比,字母詞同音譯詞一樣難懂,如果沒有中文譯文或說明附在後麵,是很難讓國人揣測、理解其真正含義的。另外,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士,仿造“英文”字母詞創造出“國產”字母詞——拚音縮略語。漢語拚音縮略語與英文縮略語都采用拉丁字母,因而形似易混。去年,廣州的報紙經常出現“BRT”,筆者就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後來,經多方求證才知道,“BRT”就是“不讓通”。又如 FAS (胎兒酒精綜合症 )、MIME (多功能電子郵件擴展 )、SET(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協議 )。因此使用字母詞要看對象和場合,在一個特定的專業科學領域並以此領域的專業人士為交流對象時可以使用專業性雖強但業內人士都懂的字母詞語,也可以適當地加入中文說明的方式來幫助理解。

四、結語

在科技信息發達、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形式簡單而表意豐富的字母化外來詞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尤其是以縮略語方式引進的字母詞極顯其表意便捷之能,因此應該積極合理地加以運用。字母詞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起到了補充豐富漢語詞彙的作用,這也證明了它是具有很強生命力的詞彙,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排斥、 消滅字母詞,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求簡、求新、求洋而濫用缺乏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字母詞,而應注意其對象和場合。

參考文獻

[1]亢世勇. 現代漢語新詞語計量研究與應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劉湧泉. 關於漢語字母詞的問題.語言文字應用,2002(2)

[3]劉湧泉. 談談字母詞. 語言建設,1994(10)

[4]劉湧泉. 漢語字母詞詞典.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5]沈孟瓔. 解讀字母詞的表達功用. 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6)

[6]譚汝為. 漢語修辭知識旨要. 天津師大漢語言文化學院講義,2008(05)

[7]王力. 漢語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1980

[8]原新梅. 字母詞語的表達功效. 修辭學習,2002(6)

(陳衛陽: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文學與文化研究

倫理之橋上的反思——從敘事倫理看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現代過渡性何雲波焦靜芳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用小說來思考的人,說他是作家也好,是思想家也罷,大部分的評論者都會把探究的筆觸伸向他的思想層麵。陀氏之複雜,在於所有的人都能從他的小說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永遠不會給人一個明確的定位點,人們糾結於他多聲部的言說方式,為自己的論點據理力爭,然而,陀氏的小說正是在一種悖論的掙紮中獲得了如此久遠與深沉的關注。那蒼涼的涅瓦河無聲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變幻,百年之後,千年之後,誰還能記得從橋上走過的那一抹思慮凝重的身影?那個稱量著世間倫理道德的靈魂是如此糾結於人們的心裏終至成就亙古的思辨。這一抹身影便是早已刻進小說哲學的拉斯科爾尼科夫。

拉斯科爾尼科夫是陀氏小說《罪與罰》的主人公,這位貧困的大學生由於一種思想的驅使殺死了一個高利貸老太婆和她的妹妹,最後在愛的感召下去自首,這其實涉及兩種倫理和個人道德底線的糾纏,這兩種倫理就是宗教倫理和社會自由倫理。把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站位放置在跨越涅瓦河兩岸的橋上,是因為他的曆史站位就像這座橋一樣,是個過渡階段的意象體。橋連接著此岸到彼岸,是個溝通的中介,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路,也不能被稱為是一個確切的方位。拉斯科爾尼科夫經曆著從一種倫理到另一種倫理的過渡,處於傳統道德與現代社會秩序的競爭時期,因而,在陀氏的描繪下,拉斯科爾尼科夫不僅僅是個個體的小說人物形象,展示出他的個性,而且,從根本上說,他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是社會轉型時期作為某類人的某種思想的集合,這個符號背後的所指意義才是大家一直以來所要探討的真諦。

現代語境下的倫理包括社會倫理和個人自由倫理,理論上是這麼分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倫理主要是顯現於無形的他者約束,更多地在社會學科中進行係統闡述,也就是說,社會倫理對於個體來說是個他者。而個人自由倫理則更多地表現為活生生的個體的生活狀態,更多地體現在文學作品當中,被稱為敘事倫理。劉小楓是這樣界定敘事倫理的,“講述個人經曆的生命故事,通過個人經曆的敘事提出關於生命感覺的問題,營構具體的道德意識和倫理訴求”。在劉小楓的論述中最終指向的是個人倫理在集體倫理和宗教倫理占統治地位時如何能、該怎樣得以微弱的生存。陀氏也以細膩的筆觸關注個人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刻畫人的存在狀態,他的敘事也傾向於對人內心感受的溫柔觸摸,並且在這種溫情下,施以冷峻客觀的筆觸,更加深入到人的靈魂,探究人的本質,體現一種終極關懷的深度,因此也比劉小楓所界定的敘事倫理更加複雜化。陀氏的小說在充分體現個人倫理的基礎上,更注重宗教的絕對上帝的審判。

一、 掙紮:糾結於幾種倫理道德之間

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世界裏糾纏著幾種相互衝突的道德體係:最初的核心是拿破侖的超人理論;他已經頗為懷疑的基督思想;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他個人的道德底線。這種特殊的心理糾結成就了拉斯科爾尼科夫作為一個向現代轉換的過渡人,成為一個極具時代符號性的代表。他是宗教與現代倫理體製的聯係人,是陀氏傾力打造的人物形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裏,仍然是聯係人的世界,而尤其是聯係人的罪惡和痛苦來談論上帝的,這種談論不是神秘主義的、玄妙的,而是極具現實感和社會關注的”。他的掙紮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各種思想的彼此論爭。而陀氏的敘事主要就是表現處於社會思想轉變時期的人在這幾種思想倫理之間的徘徊和悖論性衝突。

促使拉斯科爾尼科夫去殺人的便是拿破侖的超人哲學,他想要實踐這一思想,並試圖證明自己是超人。他認為世界上的人可以大致分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兩種類型。平凡的人是既定規則的遵守者,他們僅僅是繁殖的工具。這種人必須服從而且樂意服從,他們是現代的主人,維持當下的世界。而不平凡的人則是新製度的創造者,他們不受當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在實踐自己的理想時有權利跨越某些障礙,是天生的破壞者,是具有天賦和才華的人,有超越於當下社會的見解。膽大妄為的人是立法者,是統治者,是正確的。他們是未來的主人,引導世界的走向。拉斯科爾尼科夫所處的時代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社會,不是一個意義缺失的社會,雖然道德水平在衰退,這種倫理道德的混亂導致人的迷茫,但同時也為社會中人的行為方式的各個方麵提供了改革的機會、實踐的空間和反思的事件。此時,個人的自由和集體的自由都隨著環境的變化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看來,超人通過自己的行為有權利越過某種界線實現集體的自由,同時個體的自由也得到無限的發揮,他認為自己是那少數人之一。

與此相對的是長久以來存在於俄羅斯社會精神生活領域的東正教思想,雖然拉斯科爾尼科夫受現代大學教育,但是以東正教為主要內涵的民族性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這個俄羅斯之子,另外,索尼婭所代表的沉重的基督之愛也不能不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東正教提倡普天之下皆兄弟,要愛一切人,不可殺人。基督的訓誡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身上體現出兩種不同的效果:一種是被他視為他者的基督教教義,此類教義在《罪與罰》中以索尼婭為依托;另一種則是無形中滲透到他骨子裏的宗教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形成他的道德底線。

交叉於拉斯科爾尼科夫身上的是這樣幾種倫理道德:一種社會倫理,即拿破侖超人哲學;一種宗教倫理,即不可殺人;還有他的個人自由倫理,即他自己有沒有權利跨過殺人這條線。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看來,支配他實施殺人行為的是超人理論,審判他的行為的是自己的底線,並且,他認為自己可以跨越這條線,這條無形中由基督為他設置的道德底線。

拉斯科爾尼科夫殺死高利貸老太婆不是由於經濟原因,不是因為貧窮,而是要實踐他的超人哲學,他要做拿破侖。當他實施完殺人這一行動之後卻發現自己並不能跨過良心的底線,他察覺到自己是個跟高利貸老太婆一樣的人,而不是拿破侖,就好像他在橋上經過的時候走的並不是人行道,而是車道,並且由於殺人後的心理負擔他幾乎跟所有與自己有關係的人斷絕來往。殺人後的他已經不是一個有著完整社會關係的人,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臆想的一個世界裏,糾結於自己是不是有權利掌握權力,終於無法再過正常的生活,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殺死老太婆的同時自己也早已跟著死去。

拉斯科爾尼科夫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現代人基於虛無之上的從容向死和無根漂浮在他身上找不到影子,他不想死,也不會去死,雖然為了贖罪他想過投河自盡,但是由於強烈的自尊心他寧願去受苦。他不是斯維德裏蓋洛夫,在他的思想中還有上帝的影子,所以他不會從容地拿起槍對準自己的腦殼。他還是走向了贖罪,選擇向死而生;他也不是傳統宗教社會的人,不是生活在傳統引導和他人引導的負罪文化中,不會有米科爾卡自我歸罪的自願受難思想。但是正如馬爾美拉陀夫所說,這世界得讓每個人有條路可走啊,人們也往往有一定得有條路可走的時候。拉斯科爾尼科夫在幾種倫理道德的糾纏下,最終決定實踐他的超人哲學,走向了殺人之路。但是,殺人之後,他自身的道德底線,以及深刻的基督教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陷入了無盡的自我懲罰之中,自此他一直處於幾種倫理道德相互爭鬥的漩渦中無法掙脫出來。如左西莫夫所說,“事情有時是以巧妙而狡黠的方式完成的,可是行動的支配和行動的起始卻往往是混亂的,取決於各種不正常的印象”,這種說詞僅僅是表麵的,是片麵的。事情在行動結束之後還遠遠沒有畫上句號,事後心靈的掙紮才是陀氏要表現的重中之重。而這種掙紮就是源於長久以來占統治地位的上帝遭到了質疑。

二、 掙紮的根本原因:上帝的缺席

拉斯科爾尼科夫深陷倫理掙紮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作為權威的上帝遭到質疑,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前期思想中上帝基本上處於失語的狀態。現代社會的所有危機歸根結底源於上帝之死。當人類所處的社會不再以上帝的存在為基本前提,隨著啟蒙的發展,人們在上帝身上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人們懷疑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麵,人們又像尋找救命的稻草一樣滿懷幻想地去尋找上帝以擺脫那種走投無路的狀態和痛苦的孤獨。在西方,錯綜複雜的親人之間的關係常常被描述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絆腳石或者犧牲品,但是,比親屬關係更複雜的就是宗教了。“個體對傳統宗教的基本教義的堅持以及對宗教所要求的儀式和具體的信仰方式的堅持都不可避免地主要遭到都市生活、工業化社會中的經曆和科學教育的侵蝕”,現代教育加深人們的世俗感,導致對科學以及現代倫理的心腹,同時減少對宗教的依賴。也就是說,啟蒙的世界是一個所謂的由理智和光明、意誌和力量統治的時代,個人就是自己的上帝。

傳統的社會是一個穩定的有著絕對權威力量的父權社會,這裏的“父”,在西方就意味著無所不在的萬能的上帝。上帝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他主宰著宇宙的一切。“一個絕對的起點(神的創造或複雜的宇宙起源論)和一個以世界末日或最後的‘審判’為形式的終點使人們不會感到自己陷入一種空洞的永恒之中。”由於末日審判的存在,人們在世俗中謹慎地保持著思想以及行為的規範性。自從羅斯受洗,東正教成為俄羅斯的國教之後,俄羅斯之子便深受宗教影響,長久以來,東正教的教義已經成為俄羅斯人根深蒂固的情結。由於宗教權威的建立,俄羅斯的社會生活明顯帶有宗教的印記。像索尼婭這樣的人在俄羅斯也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群體,即使她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是卻是上帝忠實的追隨者,相信上帝會解決一切問題,上帝是救世主是萬能的,是主宰者,他們自己的行為也自覺履行宗教教義。無論如何的窘迫,他們相信上帝會解救他們,上帝不會使好人死去,上帝會懲罰一切惡人,相信世間之人所有的行為和思想都在上帝的審視下。在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上帝會行使他的最終審判權,或者去天國享受幸福,或者下地獄去受煎熬。這種上帝主宰一切的觀念和末日審判的想當然存在對社會中人的思維及行為起到基本的約束作用。

但是,隨著啟蒙的深入,上帝的存在受到質疑。在俄羅斯,尤其是被拿破侖的鐵蹄掃過之後,法國的現代思想也隨之滲透進俄羅斯的社會。科學的發展揭開了蒙在宗教身上的神秘麵紗,同時對宗教的正確性提出不可反駁的質疑。並且,這種啟蒙的思想逐漸從學校教育開始影響俄羅斯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在此過程中,科學在祛魅的同時扮演了賦魅的角色。也就是說,科學把宗教拉下萬人景仰的神壇,同時為自己塑造了金身,成為人們行動的標尺。在這樣的環境中,拉斯科爾尼科夫接受了拿破侖的超人理論,而把上帝排擠在外,他對索尼婭說也許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上帝。雖然他在危急時刻也可能會喊出上帝,但是此上帝並非彼上帝,兩者全然不同,此時的上帝是根據個體的需要出現在具體人的人生當中。某個人需要他,他才存在,不需要他,他就是虛無的。因此,“真正成為嚴重的問題,最為人苦惱的還不是上帝自己如何能存在的問題,而是上帝與他所造的世界、與他的造物的關係問題,換言之,作為造物的人也隻能從這個角度,從這個途徑去認識和體會上帝的存在”。當上帝缺席的時候,人就成為漂流的浮萍,失去了存在的確定性,陷入虛無的恐懼當中,所以上帝能夠存在是因為人的需要,這一點毋庸置疑。由於個體意識的加深,上帝成為某個人的上帝,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萬物統一的主宰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超人,每個人都自認為有權利去決定他者的存在狀態。也就是說,人們抗拒著一個有著父權權威的上帝,而呼喚著作為個體的上帝。上帝與他所造的世界和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以前是上帝主宰一切,現在是人決定上帝的存在,個體可以把自己的判斷,依照科學得出的結論,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信仰視為真理,如同傳統的上帝一樣不可侵犯的真理。

在傳統的上帝受到質疑後,誰來行使最終審判權?是某種社會倫理還是單純的個體?宗教到底被放置在怎樣的地位?陀氏認為,所有問題的解決還是要依托基督之愛。在上帝被放逐,作為社會製度的法律又找不到證據的時候,拉斯科爾尼科夫在索尼婭的感召下重新回歸上帝的懷抱。

三、 結果:回歸上帝之子

上帝遭到質疑以後,人就成了漂流的浮萍,失去原有的作為存在根基的支柱,這將導致人走向自殺或者自己成為上帝。也就是說,信仰出現了危機。傳統的俄羅斯家庭普遍以基督為信仰,而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科學日漸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信仰,在社會轉型時期,這兩種信仰便糾纏在一起。信仰的問題折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輩子,而他筆下的拉斯科爾尼科夫也是在這種糾纏下走過他的救贖之路,在反叛中走向上帝。在陀氏看來,隻有回歸上帝之子耶穌,也即皈於宗教才能解救痛苦,“如果有誰向我證明,基督存在於真理之外,而且確實真理與基督毫不相幹,那我寧願與基督而不是真理在一起”。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一個“內在引導”的人,他有自己的衡量標準,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並且努力不為別人所左右。然而,盡管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個體自由倫理給予了很大程度的同情,使每個角色的思想都自成一體,但在這一切之上都有一個絕對的上帝作為最終審判標準存在於陀氏小說的敘事之中。所有的罪都要依靠基督來救贖,隻有基督能使一個人獲得重生。

拉斯科爾尼科夫皈依基督的路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先前幾種倫理在他思想中的糾纏鬥爭,到最後的重生,回歸之路充滿反複的曲線。做不了拿破侖的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殺死老太婆的同時把他自己也殺死了,殺死了自己的靈魂。在失去正常生活的精神狀態以後是索尼婭代表的基督之愛把他的生命召回,是馬爾美拉陀夫之死給了他重生的機會,是斯維德裏加伊洛夫給了他卸載精神壓抑的途徑。當他決定走向警察局自首的時候,其實還沒有真正的皈依基督,他隻是在找一個受難的機會以減輕良心的折磨。陀氏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心理上的微妙變化。

第一次與索尼婭的談話,拉斯科爾尼科夫還是一個上帝的懷疑者,他麵對默默承受苦難的索尼婭還要狠心地告訴她也許上帝並不存在,來折磨索尼婭那點堅定而微茫的希望。他受到的現代科學教育告訴他,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上帝。宗教的神秘麵紗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科學揭示出來,他也相信科學才是有根有據的,而上帝的存在隻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第二次與索尼婭的談話他終於對除自己以外的人說出了自己殺人之罪,並且向索尼婭闡釋了自己殺人的原因——實踐超人理論。他感覺到痛苦,感受到自己不能離開基督所提倡的愛。此時,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精神世界已經出現了魔鬼這個角色,他認為是魔鬼殺了人而不是他。與魔鬼相對的就是上帝,其實,此時他已經認識到自己離開上帝的可怕。這是一種很複雜的精神狀態,他已經意識到隻有上帝才能解救他,但是卻覺得回歸上帝更加可怕。這種可怕的緊張狀態曾經一度把他推向自殺的邊緣,但是他到底對生活還是抱有希望,是索尼婭和杜尼亞把他留在愛的世界裏,讓他走上受苦救贖之路。他要去自首,但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自首,因為他依舊不認為自己犯了罪。在西伯利亞,拉斯科爾尼科夫背負十字架接受一切的苦難和折磨,接受了他本能的負重,開始更珍惜更重視生活。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皈依仿佛是在一刹那之間,一個不自覺的瞬間,“突然仿佛有什麼東西攫住了他,仿佛把他扔到了她的腳邊”,放聲大哭。這是精神重生後的輕鬆,是枷鎖卸掉後的自由。放眼整篇,拉斯科爾尼科夫一直處於精神的巨大壓力之下,盡管痛苦不已,但卻欲哭無淚,這新生的淚水可以衝刷一切,代表著重壓的終結,預示著再生的曙光,預示著索尼婭的信仰開始成為他的信仰。盡管得到新的生活他還要付出重大的代價,但是由於基督之愛,他能夠倍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