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44(2 / 3)

(六)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公共服務覆蓋麵進一步擴大。一是為民辦實事任務全麵完成,解決了5412戶農村特困群眾的住房困難,完成65個村農網改造工程,發展“少生快富”項目戶7536戶,對8800名城鎮殘疾居民進行了醫療保險,給2000戶城市特困戶發放取暖補貼60萬元,對4603名高中貧困寄宿生發放生活補助110萬元。二是社會事業全麵發展。廣河縣、和政縣實現“兩基”,臨夏回中綜合教學樓,臨夏市二中、南龍中學校舍改造項目積極實施,東鄉縣建成8所九年製寄宿學校,臨夏中學創建省級示範性髙中通過初評。州婦幼保健院,和政、積石山、廣河縣醫院整體搬遷,東鄉、康樂縣醫院改擴建項目順利實施,48所鄉鎮衛生院、4所鄉鎮計生服務站、52所村衛生室、臨夏市東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建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參合農民達到155.96萬人,參合率94.67%。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8.5知。建成5個鄉鎮文化站、300個“農家書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州彩陶博物館、州特教學校、州兒童福利院、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等項目正在加緊開展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州體育館投入使用,康樂縣30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成。省戒毒康複中心建成運行,州公安局指揮中心、3縣法院審判法庭、8所基層法庭、7所司法所基本建成。三是災後重建順利進行,爭取落實重建資金1955萬元,512戶受災群眾住房重建和870戶群眾住房維修工程已完工。

二、2009年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國家把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國家出台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結構調整,把扶持重點放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列貧困縣,為臨夏州爭取傾斜支持、擴大投資規模、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是有利於改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增強發展後勁;二是有利於特色產業培育和特色產品開發,發展壯大特色經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是有利於推進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四是有利於促進社會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事業,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變化為臨夏州加快發展帶來曆史性機遇的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等因素的影響,困難和壓力也明顯增多。臨夏州發展麵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趨緊,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出口企業、冶煉鑄造業、房地產業、金融證券業發展的製約更加凸顯。綜合分析200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臨夏州麵臨的發展環境,有利因素占主導地位,機遇遠遠大於挑戰。

2009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人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單位GDP能耗下降4.6%,主要汙染物排放控製在省下達指標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6%左右,漲幅略低於2008年實際漲幅;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8%以內。

要實現上述預期目標,需要著力做好六個方麵的工作:

(一)搶抓國家擴大投資機遇,全麵加快項目建設。按照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和方向,切實抓好項目儲備、爭取和實施,全方位擴大投資規模。一是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圍繞“三農”、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節能減排、生態建設、重大基礎設施等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認真篩選論證項目,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項目爭取機製,主動對接,全力爭取,搶占先機,努力提高在全省總量中所占的份額。積極彙報反映、加強督促落實、搞好協調配合,加快蘭州一臨夏一合作鐵路前期工作,力爭下半年開工建設。重點爭取臨姚一康樂一和政一臨夏市一大河家二級公路,臨夏縣北塬灌區農業綜合開發水利骨幹工程,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二期工程,臨夏、永靖330千伏輸變電工程,蘭州至臨夏天然氣輸配工程,臨夏市飲用水水源工程等關係全局,惠及群眾的重大項目。二是抓好項目組織實施。組織實施100萬元以上的項目437項,總投資160.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12項,億元以上的項目44項。開工建設10條通鄉油路,廣河縣城道路及排水,永靖縣城集中供熱,東鄉縣城垃圾處理,和政、東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234個項目;加快康臨高速公路、折達二級公路、臨夏市城區集中供熱等203個續建項目進度。三是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特色產業培育、產品開發、高新技術、循環經濟等方麵,創新招商方式,提高項目策劃包裝、宣傳推介、洽談引進、規劃布局和落實服務水平,力爭到位資金達到17.5億元。四是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積極、合理、高效地利用國外政府和金融機構貸款,在利用外資上邁出更大步伐。搭建平台、強化推介,協調金融部門對重點項目和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擴大信貸規模。加強政策宣傳、規劃引導和信息服務,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抓好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不折不扣地落實農民種糧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二是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把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麵積45萬畝,脫毒馬鈴薯麵積32萬畝,實施臨夏市南川、永靖縣三塬、臨夏縣尹川等5個萬畝以上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麵積3萬畝,有效灌溉麵積1萬畝。大力推廣節水、節地、節肥等增產增效明顯的農業科技成果。實施東鄉、永靖等5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建設,建設臨夏市、永靖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質檢站。三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用現代經營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把發展特色農業同爭創名牌和精深加工緊密結合起來,按照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格局,繼續擴大雙低油菜、中藥材、香見等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支持企業提高加工技術水平、規模化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製,延伸產業鏈條,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抓好臨夏市富臨農副產品市場建立順暢的產品銷售網絡和流通渠道。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最大的富民產業,充分發揮勞務基地、職業學校和中介組織的作用,大力發展訂單培訓,擴大有組織輸轉,提高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和收人水平。全年培訓勞動力19萬人(次),輸轉43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0億元。四是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和政縣家莊等5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硬化農村公路600公裏。加快康樂縣北部延伸、臨夏縣西北片等8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度,爭取實施永靖縣西山片、廣河縣南部、北部等剩餘區域的飲水安全工程,力爭解決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2.52萬戶,新建農村沼氣服務網點175個。抓好和政、積石山等5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和東鄉縣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試點。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組織實施好東鄉縣國家級整縣推進、和政縣省級整縣推進試點、70個整村推進和41個以工代賑項目。新開工建設1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10006人。積極落實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啟動實施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全年力爭減少L25萬絕對貧困人口。六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引導農民成立新型合作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土地合理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集約化水平。深化農村金融體製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係,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民的信貸支持力度。整合協調各渠道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全麵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製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