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臨夏回族自治州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8年臨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臨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在州委的堅強領導和州人大、州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州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突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條主線,全麵落實既定的發展思路、發展戰略、發展布局和發展重點,搶抓機遇,克服困難,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後勁增強、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州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麵完成,許多指標達到了近年來最好水平。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8.59億元,占計劃的96.2%,同比增長13.6%;大口徑財政收入7.23億元,占計劃的107.9%,增長20.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67億元,占計劃的122.5%,增長64.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8元,占計劃的102.75%,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人1847元,占計劃的108.2%,增長15.8%。
(一)特色經濟不斷壯大,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畜牧產業加快發展,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72個、規模養殖場184個,新增規模養殖戶510戶。完成畜牧業增加值6.86億元,同比增長6.2%,占農業增加值的36.7%。水電能源開發有序推進,黃河炳靈電站兩台機組成功並網發電,白川、齊家坪、達板等5座電站開工建設,新增裝機5.85萬千瓦。旅遊業穩步發展,接待國內外遊客144.8萬人(次),同比增長16.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27.4%。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開發邁出新步伐,愛麗福清真食品公司建成投產,學和民族用品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手工地毯加工量達到300萬平方英尺,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雪羚、興強兩戶企業建設的手工地毯產業園和手工地毯出口基地即將建成。磚雕企業增加到25戶,完成產值1億元,增長208%,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取得積極進展,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東鄉縣蘭亞萬噸鋁型材生產線和臨夏縣掛鎖生產線建成投產。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實現農業增加值18.68億元,占計劃的90.7%,增長7.1%。強農惠農政策落實較好,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類補助資金8468萬元。以旱作農業為主的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大麵積推廣,保證了受災之年農業生產再獲好收成。糧食總產量達52.54萬噸,再創曆史新高。完成全膜雙壟溝播麵積36.1萬畝。設施蔬菜、馬鈴薯、玉米、雙低油菜、中藥材、蠶豆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麵積達到148.31萬畝,訂單農業麵積達到36.5萬畝。全州造林16.35萬畝,新增花椒、啤特果麵積5.62萬畝,育苗L1萬畝。硬化農村公路556公裏,建成農村沼氣池1.6萬座,服務網點242個。東鄉縣董嶺、臨夏縣西北片、康樂縣北部延伸、積石山縣中部等飲水安全工程順利建設,解決了15.5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和1.3萬人的飲水困難。9個省級新農村試點村建設通過省上驗收。東鄉縣國家級整縣推進項目初見成效。73個整村推進項目、51個以工代賑項目基本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進度加快,搬遷2042人。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平穩實施,發放直補資金4945萬元,落實後扶項目資金2850.43萬元。培訓城鄉勞動力18.52萬人(次),增長57.7%;輸轉45.32萬人(次),增長16.2%,創勞務收人19.94億元,增長27.9%。
(三)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加大項目爭取力度,通過發改渠道落實國家投資6.92億元,比上年增加1.72億元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年內新增1000億元的重大機遇,積極開展項目申報爭取工作,落實國家投資2億元。經過鍥而不舍的爭取,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州人民期盼多年的重大項目得到落實。總投資15.7億元的折達二級公路實現了當年爭取、當年開工,蘭州一臨夏一合作鐵路爭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正在抓緊開展前期工作,有望2009年底開工建設。和政縣大南岔河流域綜合治理、金德物業公司年產1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等297個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24.14億元;康臨高速公路已累計完成投資7.51億元;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一期工程、永靖縣汙水處理等214個續建項目完成投資27.76億元。鎖南至達板公路建成通車,覆蓋9.37萬人的和政縣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的項目236項,億元以上的項目27項,分別比上年增加71項和12項,生產性、財源性項目達到181項,總投資103.75億元,分別占到項目總數和投資總額的38.9%和58.2%。項目論證和儲備工作得到加強,九大類209個項目前期工作基本成熟,263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招商引資實效不斷提高,到位資金17.33億元。2008年是臨夏州曆史上投資規模最大,項目建設的規劃、設計、標準、結構、質量最好的一年,實現了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帶動全州發展進入了大建設、大開發、大發展的新階段。
(四)城鎮建設和園區建設力度加大,聚集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城鎮規劃工作明顯加強,全州共投資1130萬元,編製完成了115.1公頃城鎮控製性詳規和183.1公頃修建性詳規。投資19.3億元的永靖縣古城新區開發、4.8億元的廣河縣城河北新區開發、4.6億元的康樂縣新城區開發和舊城區改造等項目全麵展開,臨夏市東區開發和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穩步推進。馬家堡、蓮麓、大河家等39個小城鎮開發起點較高、特色鮮明,城鎮輻射帶動作用有了新的增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通過招、拍、掛等形式開展土地經營,盤活存量資產,城鎮開發水平明顯提升。5個省列經濟園區的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土地儲備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削山造地建設的劉家峽經濟開發區已具雛形,有效破解了用地緊缺、環境汙染等難題。廣河縣園區服務中心基本建成,積極引導生產加工企業向園區集中,18家企業新入駐園區,園區聚集效應凸現。
(五)工業商貿平穩運行,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進一步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著力壯大精細化工、鑄造等產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在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全州工業生產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17.71億元,占計劃的101.2%,同比增長12.4%。臨夏市、劉化公司兩個汙水處理廠實現達標排放,劉化公司天然氣自熱轉化節能技術改造、年產30萬噸尿素節能技術改造等技改項目順利實施,新淘汰5家企業落後設備,關停2家小水泥企業,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嚴格準人條件,加強重點節能企業監控,促進了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全州單位GDP能耗下降5.2%,化學需氧量削減1.5%,二氧化硫減排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高位運行,上漲8.4%,高於預期3.4個百分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2億元,占計劃105.6%,同比增長19.3%。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乳製品、農副產品等出口受到限製,貿易增速明顯減緩,實現出口總額2010萬美元,同比增長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