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注“三農”,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繼續高度注重“三農”問題,堅持以調整結構為主線,依靠科技,突出特色,抓產業、強基礎、增投資,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人;二是繼續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工作;三是實施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漢水四大流域綜合開發,加強生態整理和土地開發;四是繼續抓好特色產業開發,建設特色產業開發萬元田示範區,實施萬畝灌區工程、萬元田、多千田工程、蔬菜拱棚(溫室)工程;五是切實抓好勞務輸出,強化技能培訓,開辟勞務市場,拓寬輸出渠道,增加勞務收入;六是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好鄉村道路建設和農村信息公共網絡工程建設。
(四)強能增效,切實提高工業發展能力。繼續強化工業主導地位,以強能增效為突破口,依托現有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生產能力,實現效益利潤同步增長。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方麵取得重大突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謀求以工業的穩定發展帶動全市經濟的較快增長。重點圍繞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力資源、旅遊資源四大資源開發,論證篩選科技含量髙、附加值高、環境保護和效益好的大項目、好項目。繼續發展壯大鉛鋅主導產業,實施一批重點深加工項目,加快建築建材生產調節,保證各種建築材料的供應。
(五)擴大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內貿外貿齊抓,努力繁榮市場,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一是加快旅遊業發展。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旅遊消費,提高旅遊收入。二是加快商貿流通體係建設。發展現代物流,構建區域性、綜合性及專業性大市場,加快消費市場和農產品枇發市場建設。三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鼓勵和引導城鄉居民合理消費,優化居民消費結構。四是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重點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力爭外貿出口實現新突破。五是加快服務業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農業與農村服務業、中介服務業、科技信息服務業,增加供給,擴大就業。
(六)優化格局,大力提升城鎮化水平。要進一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合理配置城鎮資源,加快城鎮化進程,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製,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重點建設42項市政項目,當年計劃完成投資11億元。一是完善城鎮規劃體係。按照培育城市產業、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鎮品位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加快城鎮規劃修編,實現城鎮規劃的科學化、係統化、規範化。二是大力開發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重點抓好城市道路、垃圾治理、集中供熱、城區供水項目建設。三是繼續加強縣城改造。重點抓好供水改擴建、垃圾處理、生活汙水處理及道路建設等工程項目。四是加快建製鎮建設。以國家級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徽縣江洛鎮、省級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禮縣鹽官鎮、文縣碧口鎮為重點,建設一批區位優、實力強、後勁足、輻射廣的建製鎮,進一步提高小城鎮建設水平。
(七)注重民生,全麵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要進一步切實抓好廉租房補貼、交通便民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五保戶保障、“兩免一補”等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二是進一步妥善解決城鄉災民、“三無”、“三孤”等弱勢群體生產生活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三是進一步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教育、文化、衛生服務體係建設,充分提高社會就業,努力使全市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斷促進社會進步。
(八)深化改革,積極推進製度創新。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糧食、商貿、流通和公路交通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以及相關管理體製的配套改革,積極推動建築、農牧、旅遊等國有企業轉換機製,進一步改善非公有製發展的體製環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配套搞好涉農領域改革。
(劉光福趙榮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