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商貿流通日益活躍。一是加快發展特色旅遊。以開發生態旅遊、人文旅遊、紅色旅遊三大旅遊資源為依托,以10個名牌景區、10個重點景點為核心,以構建6條精品旅遊線路為重點,推動旅遊發展;二是加快市場服務體係建設。按照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結構合理的標準,建設了一批具有隴南風情和特色的城鎮商業集聚區;三是加強農村流通領域建設。以縣城為主體、鄉鎮為骨幹、村社為基礎,加強農村流通服務體係建設,新建市場45個。市場體係建設明顯加快,商貿流通日益活躍,城鄉群眾消費結構升級,全市消費需求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08年是隴南市社會事業投入力度最大、實施項目最多的一年,特別是一批災後恢複重建和援建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社會事業基礎條件,提升了發展質量和水平,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開工實施社會事業項目共217項,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大規模、快速度、高質量推進,已建成隴南市衛校實驗樓等26個項目。
(八)民生建設取得實效。堅持以民生建設為核心,妥善解決城鄉災民、“三無”、“三孤”、後續困難群眾等弱勢群體生產生活。一是全麵深人落實糧食補貼、農機補貼、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廉租房補貼、“兩免一補”優惠政策;二是突出抓了困難戶房屋改造、鄉村公路建設、農村安全飲水、農民工培訓、農村沼氣池建設、交通便民橋等民生項目建設;三是妥善解決了城鄉居民的實際困難。發放“三無”、“三孤”生活救助資金9.40億元,發放後續困難救助金2.65億元。
(九)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目標順利實現。2008年積極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實現降耗增效,完成萬元GDP能耗比2007年降低4.5%的目標任務。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基本實現了每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的控製目標。
(十)經濟機製體製不斷完善。堅持以改革促發展,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行政審批製度、財政金融、投資體製、國有資產監管和文化、衛生、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改革,完善了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製和備案製,全麵推行了政府投資項目評估論證和專家評議製度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公示和聽證製度,農村及涉農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完善了就業和再就業製度。
二、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經濟工作全局,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隴南市委二屆五次全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擴內需、上項目、保增長、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這條主線,堅持確保經濟增長、加快項目建設、突出結構調整、推進災後重建、改善民生五條原則,以項目建設為總綱,以拉動內需為手段,以經濟增長為目標,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繼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速度效益協調、規模結構合理的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搶抓發展機遇,壯大經濟實力,增強區域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預期:生產總值達到145億元,增長12%;農業增加值增長6%;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2億元(正常項目形成固定資產92億元,增長40%;災後重建形成固定資產220億元,增長316%),增長163.6%;完成財政收入18.7億元,增長12%,其中市縣財政收入達到8.5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淨增887元,達到9583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316元,達到2314元,增長12%,剔除災後重建因素,農民人均純收人淨增215元,達到1995元,同比增長12.1%;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35.2億元,增長1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製在10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以內;新增就業人數1.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2%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9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全力以赴,紮實推進災後恢複重建。2009年是災後恢複重建的關鍵一年,是恢複重建的攻堅年、突破年,要按照“兩年建成、第三年完善”的總體要求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近期應急、遠期提高”原則,認真實施好災後恢複重建總體規劃和各個專項規劃,在鞏固2008年恢複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加快農村居民住房和基礎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場服務體係恢複重建進度,重大建設項目要完成60%以上的工作任務。要全麵啟動城鎮居民住房災後恢複重建。2009年計劃實施災後重建項目3000個,總投資350億元,力爭完成300億元。
(二)搶抓機遇,大力加快項目建設。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圍繞重大建設項目,紮實推進前期工作,建設一批帶動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優化產業格局、關係民生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大項目、好項目,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2009年計劃實施50萬元以上的項目1500項,總投資585億元。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一是加大力度保重點。突出抓好2009年計劃實施的317項重點建設項目,力爭完成投資166.67億元,高質量、高水平地建設一批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加快市內主幹道公路、進出口路、通鄉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設,認真做好武罐高速公路和禮武公路的拆遷工作。二是深化前期抓儲備。認真抓好用地、可研、初設、環評、招投標等前期工作。三是加強管理求質量。進一步健全質量保證體係,認真實行工程監理製、合同管理製、招投標製、竣工驗收製,建立健全科學的項目審批、建設、監督管理製度。四是千方百計籌資金。要堅持爭取國家投資、啟動民資、企業投資、金融信貸、對口援建和招商引資多管齊下,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為項目建設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五是強化督察促落實。對項目建設實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蹤督察,提前介人,關口前移,提高監督檢查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