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是一個極不平凡的特殊年份,一年來,我們經受了國際金融形勢的劇烈動蕩,遭遇了“5.12”特大地震。麵對如此複雜的局麵和嚴峻的考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中共隴南市二屆三次全委會議精神,圍繞加快隴南科學發展主題,堅持以項目建設為綱,一手抓災後恢複重建,一手抓經濟建設,努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麵發展。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12L60億元,增速達到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8.34億元,同比增長139.2%;財政收人達到16.70億元,同比增長3,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10億元,同比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96元,同比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98元,同比增長24.9%,剔除災後重建因素,農民人均純收人達到1780元,同比增長1.3%,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大災之年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災後重建取得階段性成果。“5.12”特大地震發生後,麵對嚴重災情和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科學調度,全麵部署,迅速掀起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高潮,全市上下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全麵勝利和恢複重建的階段性成果。截至2008年底,全市災後恢複重建項目共開工2797項,總投資185.42億元,到位資金86.67億元,完成投資85.48億元,竣工項目1318項,在建1479項。目前,全市基本恢複了關鍵區域、重點鄉村、特殊位置的道路、橋梁、涵洞、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了災民“三安”(妥善安置、越冬安全、生活安穩)和災區“六通”(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息、通電視、通寬帶)。
(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2008年,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緊緊抓住災後恢複重建、中央增加投資拉動內需、對口援建等良好曆史機遇,紮實推進項目建設工作,使全市項目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08年,全市列人計劃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正常建設項目達到1190項。新建項目比上年有較大增長,達到863項。全部項目總投資523.8億元,當年計劃完成投資103.8億元。一是爭取擴大內需項目取得初步成效。認真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製定了《關於搶抓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加快隴南科學發展的意見》,積極爭取擴大內需項目,全市上報中央擴大內需項目六大類486項。截至目前,實施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111項,總投資6.85億元,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58億元。二是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2008年計劃實施的市管188個重點建設項目進展良好、進度加快,累計完成投資36,72億元。武都、西和330千伏送變電工程、文縣苗家壩電站、蘭渝鐵路西秦嶺隧道工程、武灌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展良好,文縣麒麟寺電站建成發電。重大項目建設的輻射、帶動、引導和依托效應日益增強,促進了地方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三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良好進展。全年簽約招商引資合同項目138項,到位資金35.25億元,簽約資金和到位資金分別增長19.6%、42.2%。由於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促進了投資大幅度增加,綜合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8.34億元,同比增長139.2%。其中:正常項目形成固定資產投資65.48億元,災後重建項目形成固定資產投資52.86億元。
(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堅持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鎮化、產業化、生態化建設進程。一是堅持以完善城市功能為目標,科學謀劃城鎮發展。城鎮建設完成投資13.69億元,相繼完成了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水排水、集中供熱、垃圾處理、環境衛生、生態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二是堅持以公路交通為重點,積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斷頭”路、出口路、聯網路,新修鄉村公路3753.2公裏,建成通鄉油路18條449公裏,新修通鄉通村等級公路3360公裏,新建鄉村客運站104個。交通瓶頸製約不斷緩解,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
(四)農業特色產業穩步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主線,加快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年共實施農業項目265項,完成投資11.9億元,占投資計劃的88.1%。農業特別是農業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一是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擴大春播農作物麵積和秋播麵積,壓減夏糧麵積,農業在結構調整中取得良好效益,糧食總產量達到92.58萬噸,創曆史新高。二是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核桃、花椒、油橄欖、銀杏、蘋果、茶葉、桑園、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實現了適宜區全覆蓋,油橄欖、銀杏、食用菌、花卉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三是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加快。推進龍頭企業和市場配套服務體係建設,促進了農業產、供、銷一體化。
(五)工業生產有了新起色。圍繞加快培育有色冶金、水電、綠色食品、建築建材、醫藥化工、製造業、加工業、旅遊工藝品等八大主導產業,以強能增效為突破口,不斷推進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改造提升工藝,發展後續產業,促進工業生產平穩回升。全年共安排實施投資工業項目278項,工業項目投資總規模達到152.7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1.5億元。全市工業生產效益在恢複重建和新增生產能力的建設中升溫,水電、醫藥等其他工業行業生產達到災前的增長水平,部分工業產品,如原煤、黃金、發電量、銅精礦等產量穩步增長,受災後重建需求帶動,以水泥、磚瓦為主的建材工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