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項惠民政策得到落實,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共投人資金5.87億元,落實了省政府確定的“14件實事”和市政府確定的“10件實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達到3.85%。社會保障覆蓋麵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惠及農民7.7萬人。新擴建農村敬老院9所,新增集中供養人員33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提高到90元,參合率達93.39%。新建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613套38956平方米,發放廉租房補貼2635戶,397.26萬元。改造農村特困群眾危房1123戶,為6萬農民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鄉村公路1297公裏。安排發放救災資金3988萬元,妥善安置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
(七)公共服務設施逐漸完善,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基礎教育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改擴建校舍麵積14萬平方米,高考錄取率比上年提高4.98個百分點,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比上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城鄉衛生服務體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改造建設18所鄉鎮衛生院和43所村衛生室。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3.39%,住院患者補償比例達到60%^認真實施人才支撐計劃,為規模以上企業招聘100名急需人才,為教育、水利等有關部門引進緊缺專業人才119名。統計、外事僑務、氣象、人防、科技、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八)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全麵落實“兩個置換、一個保障、一個創新”。省屬下劃4戶企業破產重組全麵完成;適時將農村改革的重點轉向以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製改革等為主要內容的配套改革。市(縣、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化解公益性債務給予了支持,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改革試點逐步推進。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全年非公經濟創造增加值118.4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6.36%。
二、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下,2009年的全市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撐”的總體思路,搶抓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機遇,把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同步協調推進,著力走好項目帶動、節水增收、工業富市、開放合作、全民創業和體製機製創新的路子,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工業發展和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繼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和著力改善民生,努力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推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233億元,增長9%;工業增加值65.43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億元,增長15.5%;大口徑財政收入9」3億元,增長10.5%,其中:一般預算收人4.59億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9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人3878元,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製在10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6.9%以內。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八個方麵的工作:
(一)搶抓政策機遇,切實做好項目工作。認真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上項目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投資對全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健全完善項目工作責任製,加快重點項目實施進度,力爭2009年新增國債項目投資占到全省的5%以上。積極實施農村安全飲水、以工代賑、易地搬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項目,確保牛祁、古哈等6條通鄉公路建成通車,爭取新井至直灘、校寶至賽拉隆等一批通鄉公路開工建設。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引進資金18億元。
(二)科學實施節水增收,大力推進石羊河重點治理。堅持“兩個堅定不移、一個積極探索”,科學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加快實施“節水增收人戶工程”,堅持把日光溫室作為節水增收的基本途徑,繼續按進度落實向民勤調水計劃,完成涼州區向民勤分水9844萬立方米的任務。科學合理分配水權,減少水資源配置總量1.5億立方米,削減地下水開采量1.389億立方米,年內關閉機井640眼、壓減灌溉麵積16萬畝。抓好35個農業綜合節水示範點,完成常規節水灌溉190萬畝。繼續堅持“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生態治理方針,繼續抓好國家重點公益林、“三北”四期、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和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的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