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38(1 / 3)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以來,武威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按照“四抓三支撐”的總體思路,圍繞市二屆二次人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認真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重點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健康平穩發展態勢。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10.11億元,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6%,第二產業增長14.7%,第三產業增長10.7%;工業增加值57.09億元,增長1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74億元,增長1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97億元,增長17.73%;大口徑財政收入8.27億元,增長14.88%,其中:一般預算收人4.14億元,增長17.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591元,增長8.7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9;城鎮登記失業率3.85%,人口自然增長率6.9%。

(一)重點治理平穩有序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加強。深人學習和宣傳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著力實施“節水增收人戶工程”,全市配置水權19.87億立方米,比2007年減少1.5億立方米;安裝地下水計量設施1.2萬套,占全部機井的99.6%,關閉機井794眼,落實壓減灌溉麵積18萬畝,實現了年初預期目標。2007年重點治理項目完成投資19773.4萬元,占計劃投資的89%;2008年重點治理第一批項目完成投資10999.3萬元,占計劃投資的55.8%。涼州區向民勤分水7708萬立方米,景電二期向民勤調水6117.4萬立方米,共建成日光溫室、暖棚和拱棚麵積4.86萬畝,推廣常規節水麵積190.63萬畝,共完成人工造林15.11萬畝、封育31萬畝,通道綠化541.4公裏。

(二)工業富市戰略深入實施,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7.09億元,增長1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4.6億元,增長20.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11.56%,較上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全市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紅沙崗年產240萬噸原煤1號井、鑫淼公司4萬噸石灰氮、天祥肉類屠宰加工生產線重點工業項目加快實施。榮華集團12萬噸穀氨酸、達利公司20萬噸PET飲料及方便小食品、赫原生物製品公司5000噸結晶木糖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巳建成投產。8家企業通過了IS014000環境管理體係認證,4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關停淘汰了8戶企業落後產能,萬元GDP能耗下降5.2%,主要汙染物總量削減任務全麵完成。

(三)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74億元,增長17,20%。實施各類項目580項,較上年增加202項,當年完成投資83.96億元。招商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22項。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13項,落實到位資金17.77億元,增長11.48%。根據國家和省上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初步對國家支持6個方麵的111項重點政策和180個項目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安排。天祝縣汙水處理、前莊至西營等7條通鄉公路、涼州區四壩等16個綜合文化站、古浪縣定寧等11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天祝縣打柴溝等21個計生服務站、120個村衛生室、農村2萬人安全飲水、1.77萬戶用沼氣、曆史文化街區等96個項目已列入省上新增國債項目計劃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四)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全市共落實資金4.17億元,用於對農民的糧食、良種、農機具和農業生產資料直接補貼,農民人均受益259.7元。全市糧食總產量達90.81萬噸,特色優質農作物麵積245.64萬畝,新建養殖小區204個、規模養殖場263個,規模養殖戶8716戶,肉類總產量達10.1萬噸,增長7.91%。實施產業化重點項目28項,33個產品通過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繼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實現勞務收入18.81億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22個,完成移民搬遷1.79萬人,有2.38萬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

(五)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南集中供熱換熱站並網改造工程建成投人使用,集中供熱麵積達121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麵積6.16萬平方米,修補破損道路60多條,4.2萬平方米。公開招拍掛土地10宗,94.3畝,完成房地產投資5.6億元,增長13.07%。預計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73億元,增長12.6%,占GDP比重達到39%;非公有製經濟創造增加值118億,占生產總值的54.9%.不斷加強商貿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設施,文化旅遊、商貿流通、金融保險、谘詢中介、物業服務、社區化養老等生活性服務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