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38(3 / 3)

(三)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大力實施工血富市戰略。認真落實工業強省大會和全市工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和工業集中區的發展,著力培育和發展壯大以葡萄酒、小食品、肉食品為重點的食品加工業,大力發展以煤炭、水電、熱電、風電和光伏發電為重點的能源產業。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著力打造支撐工業快速發展的平台。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管理和行政問責製度,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工業“三廢”綜合治理,積極推行清潔生產。

(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人、支持現代農業建設的機遇,大力實施促農增收“六大行動”,推動農業經濟全麵發展。加大對農業的投人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鼓勵和扶持規模養殖,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產品銷售和流通,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與扶貧開發、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實施生態移民搬遷2萬人,力爭當年減少貧困人口2萬人。

(五)加大市場體係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全麵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市場服務體係建設。辦好第七屆天馬文化旅遊節,促進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建立和完善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化體係,有序發展金融保險業,健全金融市場體係,進一步加強銀政、銀企合作,防範金融風險,積極探索農村金融製度和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倉儲運輸、谘詢評估、科技研發、社區服務、房地產和物業服務、社會化養老等領域的生產、生活性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六)強化改善民生措施,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以落實省、市政府承諾的實事為重點,認真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1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0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1430人,不斷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萬人、普通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00人,積極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4%以上,報銷比例平均達到60%以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4%以上。完成城市廉租住房實物配租1640戶、建築麵積8.2萬平方米,給4549戶發放了租賃補貼,完成農村特困群眾危房改造14985戶;建成飲水安全工程18處,解決1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00公裏,完成古浪縣、天祝縣2個客貨運輸集散中心和12個鄉鎮客運站建設;建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2萬戶以上。農村低保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當年脫貧2萬人,新建敬老院7所,新增集中供養641人,集中供養率達到19.2%。建成16個鄉鎮文化站和35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一座,完成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2萬戶以上。

(七)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血,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優化教育資源。切實做好醫療衛生和計生工作,建設60個行政村衛生室,21所基層計生服務站。支持藏區加快發展,全麵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積極發展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不斷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實施“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觀念,繼續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八)創新完善體製機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以創新體製機製為目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財稅體製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價格和收費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和司法體製改革。繼續加大企業改革力度,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機製。積極推進以產權為核心的農村土地製度改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推進土地征用製度改革。改善投資和建設環境,繼續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發展環境。

(胡衛東陳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