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隻求通商,無意開戰,如果明廷答應,蒙古軍立刻撤兵。如若不然,蒙古軍就掘開天壽山皇陵,扒開皇家的祖墳,挖出皇陵裏所有的珍寶。

徐階幾句話說得嚴嵩、龍大有啞口無言。

嘉靖隻得把火壓了壓:“把劉天和放回來。”

劉天和跪在地上:“謝陛下不殺之恩。”

嘉靖看了劉天和一眼:“你謾罵皇室,以下犯上,本應將你全家抄斬。朕暫且饒你不死,如果京城安然無恙,既往不咎;如果北虜踏進京城一步,朕定殺你二罪歸一!”

劉天和叩頭:“謝陛下天恩。”

劉天和站了起來,可徐階還跪著,嘉靖對徐階說:“徐愛卿平身吧。”

徐階並沒站起,他又說:“陛下,臣還有話要說。十幾年來,阿拉坦多次提出要與朝廷通商,甚至不惜向朝廷稱臣,可每次都遭到陛下嚴詞拒絕。正如劉大人所言,這次北虜阿拉坦來犯,還是因通商而起。如果當初通商,北虜有飯吃,有衣穿,阿拉坦就不會開墾豐州灘,我朝百姓也不會逃往塞外,今日之患當然也就不存在了。陛下,老臣冒死諫一言,能否再考慮一下通商?”

徐階的一番話可謂石破天驚。自從曾銑建議與阿拉坦汗通商被殺之後,誰也不敢再提這個茬兒,現在聽徐階這麼一說,許多人都為他捏把汗。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嘉靖既沒表示同意,也沒表示反對,他若有所思,半天沒開口。嚴嵩緊張起來,拒絕通商是他的主意,要是皇上答應通商,那他在嘉靖心中的地位必然大打折扣。

嚴嵩眼珠一轉:“陛下,通商之事萬萬不可!”

嘉靖問:“為什麼?”

嚴嵩手捧笏板:“陛下,北虜物資匱乏,生產能力低下,我們不與之通商就相當於卡住了北虜的脖子。可如果通商,我們的物資就會大量流到塞外,北虜就會越來越強大,天朝的優勢就沒了。到那時,北虜如果大舉南下,我朝就有亡國的危險哪!”

嘉靖反問:“可現在阿拉坦不也南下了嗎?”

嚴嵩結巴一下:“啊……陛下,這不一樣。阿拉坦現在的勢力還不夠強,比如一條小蟲子,它可以咬破幾片樹葉,也可以啃傷幾條枝杈,但它動搖不了樹幹,更動搖不了樹根。小蟲子吃飽了,就不再傷害樹了。阿拉坦無非要搶一些財物,我天朝地大物博,寇飽自歸矣。如果通商,北虜就可能長成一隻熊、一隻虎、一頭獅子,那可時時都有推倒大樹的危險哪!”

嘉靖的一句話差點兒把嚴嵩問住,哪知老嚴嵩隻卡了一下殼兒,反倒振振有詞。嚴嵩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詭辯能力。

徐階立刻反駁:“‘寇飽自歸’,這太荒唐了!通商不是對北虜一方有利,我天朝同樣可以從中得到好處。比如,北虜的馬比我們中原的馬有耐力,我們可以改良馬種,裝備軍隊;北虜的牛身長體大,更適於耕田;北虜的羊比中原的羊耐寒抗病;北虜的鹿茸、蓯蓉都是極好的補品……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如果任由阿拉坦‘寇飽自歸’,他何時能飽?幾時能歸?再說,這次‘寇飽’歸去,北虜搶去的東西用完了,他是不是還要來?那豈不是養虎成患嗎?”

嚴嵩強詞奪理,兩個人爭得不可開交。

嘉靖有點兒不耐煩了:“行了行了,通商的事以後再議。先確保京城安全,待各地援軍抵京之後再說。”

通商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阿拉坦汗對北京圍而不攻,而是派兵把京城所有的官府倉庫開打,糧食、布匹、金銀等,能拿走的全部搬走。

嘉靖寄希望於援軍,可各地的援軍不是比牛慢,而是比蝸牛還慢,尤其是仇鸞父子,根本就不敢接近阿拉坦汗,嘉靖也就默許了嚴嵩“寇飽自歸”的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