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汗又問丘富:“丘先生,你是怎麼想的?”
丘富一皺眉:“這,丘某是漢人,不便多言。”
阿拉坦汗道:“先生雖是漢人,卻是明廷的要犯。何況豐州灘是你一手創建,如今遭明軍踐踏,先生最有發言權。”
丘富猶豫一下說:“既然如此,那丘某就說幾句肺腑之言。表麵上明軍燒了豐州灘,毀了我們的板升,可被燒、被毀的都是漢民,也就是說,明軍是在懲處自己的百姓。再進一步說,明軍是在懲處叛逃的邊民。雖然他們不該跑到草原上殺人放火,可畢竟是我們先挖了明廷的牆腳,引來他們的百姓。如果可汗輕易發兵,理由似乎還不是很充分。”
魯克反駁:“不對!這些漢民當初是明廷的百姓,可他們已經投奔了可汗,既然他們投奔了可汗,那就是可汗的子民。這理由還不充分嗎?”
辛愛黃嗤之以鼻:“什麼理由?哪有那麼多理由?打勝了就有理由!”
阿拉坦汗沒理會辛愛黃,他歎了一口氣:
“丘先生說得很客觀,也很實在,不過,當初我們接受漢民來草原是因為明廷拒絕與我們通商,我們沒有吃的,才引漢民來草原開荒。如今漢民已經融入蒙古民之中,草原離不開他們,豐州灘離不開他們。要不這樣,我們再與明廷溝通一下,如果他們答應通商,讓我們的生活有了保障,那我們可以不再接納漢民。”
魯克連連搖頭:“還派人去與明廷溝通?可汗,你第一次請求通商,明朝把你的師父石先生淩遲;第二次請求通商,明朝殺了你的姑父丫頭智首領。我聽說,明朝就是因為通商還把三邊總督曾銑殺了,現在還要派人去談通商,那不是白送性命嗎?”
阿拉坦汗沉思良久:“我想做最後一次努力。”
丘富一挺身:“可汗,我去與明廷談判。”
阿拉坦汗一擺手:“不行!我已經失去了石先生,絕不能讓你去冒險。”
阿拉坦汗的義子脫脫道:“阿爸,我去。”
阿拉坦汗看了看脫脫:“你們能為阿爸分憂,阿爸非常高興,不過,此行千難萬險,吉凶難測呀!”
脫脫一拍胸脯:“阿爸,你就放心吧,我會小心的。”
阿拉坦汗反複思索,也隻有脫脫能勝任這件事。然而,脫脫剛到大同,就被巡撫張世達扣下了,他六百裏加急飛報嘉靖。張世達在給嘉靖皇帝的奏折上把阿拉坦汗要求通商的想法如實地寫了進去。嘉靖一看,朝廷同意通商,阿拉坦汗就不再接納漢民,言外之意,如果朕不答應,難道蒙古人還要接納漢民不成?
嘉靖心中的怒火往上直撞:“北虜竟敢與天朝講條件,不知天高地厚!”
嘉靖下了一道聖旨,命張世達將脫脫斬首示眾。探馬把這一消息報給阿拉坦汗,阿拉坦汗心如刀絞,追悔莫及,他咬牙切齒:“嘉靖,我要求通商錯在哪裏?你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殺我使者!難道你以為我阿拉坦軟弱可欺嗎?”
不光是阿拉坦汗,右翼三個萬戶的台吉、首領、將軍都不幹了,紛紛要求嚴罰嘉靖。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陰曆六月,阿拉坦汗率兩萬大軍突破長城直奔大同,眼前來到雷公山。
阿拉坦汗往左右看了看,見雷公山地勢險要,林深葉茂,他靈機一動,隨即命道:“停止前進!”
雷公山在大同西北三十裏處。
阿拉坦汗帶眾將在雷公山轉了兩圈,然後回到隊伍前。
阿拉坦汗對阿噶說:“義父,有個重要的任務需要你去一趟。”
阿噶道:“可汗隻管吩咐。”
阿拉坦汗神情嚴肅:“大同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以前我們吃了不少虧,這次如果還像以往那樣硬拚,就算攻下大同也得不償失。我想請義父帶三千老弱殘兵佯攻大同,想盡一切辦法把張世達引到雷公山。”
阿噶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可汗,你放心吧!”
阿噶走後,阿拉坦汗立刻升帳,他拿起第一支令箭:“達雲恰聽令!”
“在!”
“我命你率三千人馬埋伏在雷公山南山口。記住,在張世達進山之前,你務必偃旗息鼓,絕不能讓他發現蛛絲馬跡。等張世達進山後,你用樹枝、石頭把山口封死,然後遍插旌旗,遍設疑兵,切斷張世達的歸路。”
“是!”
阿拉坦汗拿起第二支令箭:“辛愛黃聽令!”
“在!”
“你率三千人馬埋伏在山穀的左側,聽到炮聲之後,全部殺出,狠狠打擊張世達!”
“是!”
阿拉坦汗又拿起第三支令箭:“魯克千戶聽令!”
“在!”
“你帶領三千人馬埋伏在山穀的右側,聽到炮聲之後,全部殺出,給張世達以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