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博同向阿拉坦汗伸出手,阿拉坦汗忙走了過來:“額吉。”
博同問:“你大哥墨爾根怎麼沒來?”
阿拉坦汗欲言又止。
博同似乎明白了幾分,她追問:“你大哥墨爾根不在了嗎?”
阿拉坦汗點點頭:“大哥已經走了……”
“咳,咳……”
博同一陣劇烈的咳嗽。好半天,博同這口氣才上來,她望著阿拉坦汗,目光呆滯:“我的兒子,額吉終於見到你了,額吉還想見你大哥墨爾根,額吉走了……”
博同頭一歪,氣絕身亡。
“額吉!”阿拉坦汗放聲大哭。
孟姑哭道:“郎中說,娘最多活不過二十天,可娘卻堅持了整整兩個月,今天見到你,老人家沒有什麼遺憾了……”
在安葬博同期間,阿拉坦汗了解到,姐姐孟姑的丈夫叫張世忠,張世忠兄弟三人,張世達是老大,就是現在的大同巡撫,老二張世極,張世忠是老三。孟姑和張世忠生了兩兒一女,長子叫張宣,次子叫張臣,女兒張雪最小,張雪今年隻有十六歲。張世忠和兩個兒子張宣、張臣都在大同為將。
然而,就在阿拉坦汗前往大同探母期間,草原上發生了一樁慘案,明軍火燒豐州灘,大批漢民被驅散。
事情的起因緣於阿拉坦汗給嘉靖皇帝的那封信。明朝有個三邊總督曾銑,此人總領長城沿線的防務。阿拉坦汗派姑父丫頭智出使明朝,他不但下令放行,還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折子。曾銑認為,東南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果明蒙通商,百姓既能受惠,又可緩和雙方的關係,朝廷又可騰出精力,全麵征剿倭寇,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哪知嚴嵩卻誣陷曾銑勾結阿拉坦汗,消極防範,致使大批邊民逃往豐州灘,朝廷臉麵丟盡,沿邊各地稅糧大減。嘉靖聽信嚴嵩之言,將丫頭智等使者全部處死,又殺了曾銑全家,並命大同巡撫張世達出長城火燒豐州灘,驅趕漢民返回明境。
本來阿拉坦汗還想見見自己的姐夫張世忠,可現在明蒙關係如此緊張,他不能在大同久留,隻好匆匆返回草原。
臨行前,阿拉坦汗再三告訴孟姑,如果明蒙兩國發生衝突,一定讓張世忠父子報出自己的姓名,阿拉坦汗將全力保證他們的安全,孟姑非常感激。
阿拉坦汗回到塞上,見莊稼被毀,以前漢民蓋的房屋被燒,除了殘垣就是斷壁,老人在一旁抹眼淚,婦女摟著孩子哭泣,阿拉坦汗的心像被揪出來一般難受。
一群漢民把阿拉坦汗圍在中間,人們紛紛控訴——
“可汗,明軍搶走了我的兒子,燒了我的家,你可要給我們做主啊……”
“我丈夫被他們抓走了,孩子被活活燒死了,可汗,我們這日子沒法過了……”
阿拉坦汗把眾人一一攙起:“大家不要悲傷,我一定想辦法,我一定想辦法……”
正說著,辛愛黃策馬而來,他翻身跳下坐騎,分開人群來到阿拉坦汗麵前:“阿爸,明軍燒毀我們十一個板升,抓走二百多人,幾百戶漢民無家可歸。阿爸,給我一支人馬,我殺過長城,打進大同,把張世達的腦袋擰下來!”
板升是“百姓”的諧音,蒙古人說漢語發音不準,稱“百姓”為板升。因為來到土默川上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村莊,久而久之,蒙古人就把“百姓”居住的村莊稱為板升。
眾漢民都跪下了:“可汗,給我們報仇啊!”
阿拉坦汗緊皺眉頭:“大家都起來,都起來!出兵關係重大,我要和各部落首領商量之後才能決定。”
辛愛黃道:“阿爸,還商量什麼?你一聲令下,誰敢不聽?”
阿拉坦汗瞪了辛愛黃一眼:“你馬上通知右翼三個萬戶的各位台吉、各部落首領、各部將軍到我帳中議事。”
因為諾延濟農的病一直不好,阿拉坦汗的封地土默特萬戶便成了右翼三個萬戶的中心。
土默特老營內,阿拉坦汗高坐在虎皮椅上,各位台吉、各部落首領、各部將軍兩廂站立。
魯克第一個走了出來:“可汗,幾十年來,都是我們跑過長城打明軍,現在卻成了明軍跑過來打我們,這真是奇恥大辱!沒別的說的,就是打!”
辛愛黃更是摩拳擦掌:“魯克千戶說得對,我們打進大同,活捉張世達!”
兩個人這麼一說,多數人都舉起了拳頭叫道:“打進大同,活捉張世達!”
阿巴裏也跟著起哄:“我們不但要打進大同,還要打進北京,宰了嘉靖,推翻明朝,重振大元。”
阿拉坦汗沒有理阿巴裏,他的目光移向阿噶:“義父,你看呢?”
阿噶想了一下:“明廷確實可惡,不過,我們剛剛過上太平日子,不到最後時刻,還是以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