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說百姓缺爹缺爺,更不能說百姓可笑,沒有一個人願意認這群官爹官爺,他們是無奈,百般無奈!千般無奈!萬般無奈!他們就像矮簷下的夜行者,時時刻刻都要低頭,甚至低了頭還要碰得頭破血流。

在皇權專製統治中,明君像兩條腿的蛤蟆一樣難找,清官像三條腿的蛤蟆一樣難尋。老百姓隻能是一忍再忍,隻有在沒有活路、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們才起來造反。但有一線希望,他們都忍著,這就是中國百姓。求皇帝不好使,求官府不好使,那就求自己吧,於是,老百姓聚集起來揭竿起義。

白蓮教起源於宋代,興盛於明初,延續至清末,前後達八百多年。白蓮教在百姓中根基很深,日子好過,他們宣傳教義;世道黑暗,他們就舉旗造反。嘉靖皇帝不務正業,下麵當官的能好好幹工作嗎?老百姓民不聊生。不久前,白蓮教準備起義,可是,由於叛徒告密,事情敗露,丘富和一些教徒逃了出來。

阿拉坦汗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丘富道:“可汗,這還不是丘某來草原的主要原因。”

阿拉坦汗問:“還有什麼原因?”

丘富沒有回答,卻問:“可汗是不是有親人在大同?”

阿拉坦汗愣愣地看著丘富:“先生怎麼知道?”

丘富說:“是前大同府丞鮑成告訴丘某的。”

數年前,丘富和鮑成都在劉天和手下當兵,鮑成比丘富大六七歲,兩個人相交甚厚。可是,丘富看不得官場上的腐敗,他很早就解甲歸田回家了。丘富回到家鄉不久,經人介紹,他認識了白蓮教的領袖,很快就加入了白蓮教。因這次起義失敗,丘富逃到大同。

鮑成因受石天爵牽連入獄,石天爵慘死之後,龍大有進京當了兵部侍郎,張世達出任大同巡撫。博同女兒孟姑的丈夫叫張世忠,張世達是張世忠的長兄,在輩分上是孟姑的大伯哥。有了這層關係,加之鮑家上下使銀子,鮑成被放了出來,但官職卻被一擼到底。鮑成每日賦閑在家,丘富一到,雖是故人相逢,但他不敢久留。鮑成就給丘富寫了一封信,叫他到塞外去投奔阿拉坦汗。

阿拉坦汗迫不及待地打開信,信中主要寫了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博同比姬對墨爾根和阿拉坦汗的思念;二是鮑成對石天爵之死的歉意;三是說丘富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因明廷腐敗,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希望阿拉坦汗量才而用。

阿拉坦汗看完信後,更吃驚了:“先生為什麼不早點兒把信拿出來?”

丘富一笑:“如果早些把信拿出來,可汗不能不給丘某一官半職。無功受祿,丘某於心不安!”

第二天一早,阿拉坦汗把丘富帶到諾延的大帳,然而諾延卻病了,不但嘴歪眼斜,而且半個身子不聽使喚。

阿拉坦汗把換糧的經過跟諾延說了一遍,諾延歎道:“二叔,右翼之事就交給你了,你做主就行了。”

此後數十年,諾延再也沒有站起來,雖然諾延是濟農,可實際上是阿拉坦汗主持右翼三個萬戶的政務。

丘富不斷往返於長城和草原,換回了大量的糧食,蒙古右翼的吃飯問題得到了緩解。

春風送暖,冰雪消融,布穀鳥“咕咕”地在樹上叫著。

望著廣闊無垠的草原,阿拉坦汗心潮湧動,他對丘富道:“先生說過,明廷一畝地收稅糧兩擔,老百姓入不敷出,饑寒交迫,甚至聚眾造反。如果先生能把漢民引入草原耕種,我不但一粒稅糧不收,還會無償給他們搭帳篷,讓他們安居樂業。”

丘富問:“那可汗就沒有什麼條件嗎?”

阿拉坦汗道:“條件倒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