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我欲稱帝(2 / 3)

他喘了口大氣,做了最後補充:“天啟小平錢與偽明之錢,以一對一,所有鑄幣之材質,皆為銅九成五,餘者為鉛。又分青銅、白銅、黃銅、紫銅四種。”

大夥兒都聽的目光呆滯了,心裏紛紛腹誹道:“合著您老人家在後宮裏憋了這些時日,就想出點兒這個來啊?”

他們卻是不知道,徐鴻儒對這種規格,規製之類的東西,特別的感興趣和熱衷。

徐鴻儒笑眯眯的瞧著下麵的眾人,問道:“各位,你們可瞧出本座什麼深意啊?”

“還有深意?”大夥兒紛紛搖頭。

羅成熊卻是臉上露出沉思的神色,他忽然臉上閃過一抹驚詫,一步出列,拱拱手,大聲道:“殿下此計,當真是大妙!妙不可言啊!不過一定規製,便可憑空生出無數的銀錢來,連嘴皮子都不用翻,這錢來的,當真是再容易不過。”

徐鴻儒聞言哈哈大笑,讚道:“副文相果然不愧是明廷重臣,這眼光當真是銳利,一眼便看的分明。”

他眼見眾位臣子還是懵懵懂懂,由然生出一種淩駕於眾人之上的感覺,哈哈笑道:“羅愛卿,你給大夥兒說說!”

“是!殿下。”

羅成熊應了一聲,輕咳一聲,麵對眾人,從容不迫道:“各位方才也聽到了,咱們要開寶泉局,要鑄幣,各位可能不大清楚,在下卻是知道一些,這鑄幣,可不是個賺錢的活兒,恰恰相反,朝廷鑄幣,往往是要賠錢進去的。”

眾人都是不信,因為他在危言聳聽。

朝廷鑄造了錢直接就花出去了,也就是隻有點兒工本費而已,何談什麼賠錢?這可是大賺特賺的!

羅成熊微微一笑,繼續道:“國朝從來便是鑄造銅錢,從秦漢始,曆朝曆代莫不如是。可是國朝產銅卻是不多,而曆年鑄幣又是用掉大量銅,因此銅價越來越高,自兩宋之時這鑄幣就成了賠錢的活兒了。彼時民間銅價飛漲,熙寧朝時張方平就上《論錢禁銅法事》劄子,說‘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利五倍’,銅貴而錢賤,由此可見一斑。元佑時錢監收民間銅器,每斤給價二百文,隻能出錢一百五十文,民間尚且以為價低而應者寥寥;紹聖年間錢監曆年虧損,每出一千銅錢,須費一千五百錢,凡此種種,皆是弊端,到了偽明這一朝,更是如此,是以朝廷幹脆就鑄錢極少,鑄的少,賠的也就少些。”

李青山擰著眉頭問道:“那為何宋朝不效仿偽明,少鑄造些銀錢呢?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他是一個很有求知欲望的年輕人,別人都是聽的暈暈乎乎,不明所以,他卻是聽出來一些門道。而由於之前的經曆有限,地位不高,不過一個鄉野之人,這個時代的理論水平又是底下,因此涉及到經濟、調控、財政這一類的東西,他都是無法接觸到的,這會兒便是很好奇的問道。

“這位將軍問的好。”羅成熊道:“不是在下誇口,能說出這個道道來的,怕是天下間隻有在下和戶部尚書萬大人了。為何宋朝明明知道鑄造銅錢虧錢卻還要鑄造貨幣?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宋朝商業繁榮,民間富裕,所需銀錢數量極大,而當時宋朝的主要流通貨幣,乃是銅錢。加之當時宋朝的富人,都有囤積儲藏銅錢的習慣,動輒便是幾地窖幾庫房的儲藏。而且咱們中國天朝上國,周圍那些撮爾小國,都是喜用國朝之銅錢,每每與之買賣,他們隻要銅錢,不要別物。所以百姓和官府便會發現,不知道怎麼地,市麵上的錢就越來越少了,因此官府明知道虧本,也是不得不鑄造。”

“而偽明以來,開海百年,常年與海外貿易,白銀大量流入,民間官府常用白銀貿易,市麵上對銅錢的需求也不是那麼大,所以銅錢鑄造量小了些,便也罷了。”

“饒是如此,現在偽明也是錢貴銀賎之形勢越發厲害,昔日宋朝隻是,銀一兩當錢兩貫兩千餘文,至偽明開國之時,銀一兩隻當錢一千一百餘文,至於弘治朝,則銀一兩隻當錢七百文。”

下頭有個將領嘿然一笑,不屑道:“說這麼多有個鳥用?這天下是打下來的,可不是說來的。”

卻是見羅成熊如此大出風頭,心裏很是不忿。

羅成熊之前都是謙然有禮,極有風度的,聞聽到這句話,卻是立刻大怒,眉頭一挑,冷笑道:“這位將軍說的什麼混賬話?行軍打仗不需要錢?養活士卒不需要錢?購買軍械不需要錢?糧草後勤,武器兵甲,城池防禦不需要錢?更何況,咱們白蓮聖國現在已經不是流民,不是賊寇了,咱們已經立國,乃是要和偽明分庭抗禮之朝廷,這些事兒,必需得重視起來,若不然的話,定是興也勃焉,亡也忽焉!”

這一番斥責把那將領說的是目瞪口呆,當著這麼多人丟了麵子,憋得滿臉通紅,卻是無言以對。

眾人有的竊喜,有的瞠目,有的不忿,卻都知道,這位羅成熊大人,不是好惹的了。喝,人家方才那一瞪眼,那一挑眉,那才是官威,咱們比不了的!

徐鴻儒淡淡的往那將領臉上掃了一眼,對羅成熊道:“甭理那個夯貨,你接著說!”

“是。”

羅成熊繼續道:“當初宋徽宗之時,為了改善這等局麵,蔡京曾經主持鑄造折十大錢,世人都以蔡京為奸相,鑄錢為虛,斂財為實,卻是不知,蔡京也是心有難言之隱,不得不為之。而現在,殿下定下的這九品錢的規矩,卻是絕妙,妙在何處?”

“諸位可以看看,咱們就以小平錢和當千大錢為例說說。一枚小平錢需要銅一錢重,而一枚當千大錢則是需要銅五兩重。也就是說,鑄造一枚當千大錢的銅,隻夠鑄造五十枚小平錢的,但是一枚當千大錢,卻是能換一千枚小平錢,而且咱們天啟通寶小平錢也是能夠兌換別的銅錢兒的,如此一來,一旦朝廷國庫匱乏,則隻需要大量鑄造這等當百當五百當千的大錢,則危機自解。各位說,殿下的這主意,是不是絕妙?”

眾人一聽這才恍然,紛紛讚道殿下英明。當然,有些腦子不好使的現在也沒想過來。

殿中引論聲四起,都是興高采烈的說著以後不愁沒錢花了……

馮西塵心裏更不是滋味兒——他方才也沒想到這一層,經羅成熊一說方才恍然大悟。

李青山則是沉默著消化著羅成熊說的話。

這對於不知道經濟學、宏觀調控等概念為何物的他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一般的衝擊,更是給了他極大的啟迪,讓他感覺自己完全接觸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但是他又隱隱的感覺到不對勁兒,可是哪兒不對勁兒又說不上來——有些話,羅成熊自然是不方便說的。朝廷鑄造當千大錢,卻隻耗用了五十枚小平錢的銅,這等暴利,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行業——這是百分之兩千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