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我欲稱帝(1 / 3)

(七月八號十二點的火車,一大早就要坐公車去火車站,攢了兩天的稿子,現在全都發出來了,分文不剩,一貧如洗啊!

接下來的情節,更加精彩,不會辜負兄弟們的期望的。)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淳樸而初級的公有製,和後世的某些製度是類似的。

而在聖庫製度籠罩下的白蓮聖國,也和後世的許多政權一樣,資源被高度的集中起來。

白蓮聖國治下的百姓,真正是做到了家無餘產,人人平等——大夥兒誰都沒錢了。教眾百姓們所有的財產,都被集中到了聖庫之中,這些還不算什麼,除此之外,還有白蓮教在席卷千裏的過程中,瘋狂掠奪搶劫到的那些財物。這才是真正的大宗,要知道,整個遼北將軍轄地超過六成以上的地域,數百萬百姓、士紳、官員、大戶,乃至於當地官府,累計幾十年,上百年的積蓄,都被白蓮教給搶來了。

聖庫之中的財物數量,隻能用不可勝計來形容。

這個大明完全不一樣,大明朝是藏富於民,士紳官員商賈富得流油,民間財富充裕無比,國庫裏卻是常年空的能跑耗子。在白蓮教這邊,完全反過來了,超過七成的財富都被集中於聖庫之中,至於剩下的那三成,則是在各級官員的府中。按理說,他們也是不能留著財產的,但是任何一個時代,總有這麼一個特殊群體享有特權。

官員的俸祿,各種衙門的辦公費用,各種所需的物資調撥,為民間購買糧種、農具等的費用,宮中的開支,甚至是軍中的日常花銷所需,行軍打仗時候需要的後勤物資,都是出自聖庫。正是由於掌控了聖庫,馮西塵才能對所有人都形成壓製,使得趙雲山這等掌握了大部分軍權的大將軍,也得看他的臉色。

李青山這些時日不斷的擴大自身實力,也是因為有聖庫中龐大的資源在後麵墊著。

而現在,竟是要把聖庫從馮西塵手中剝離!這相當於讓他失去了大半的權勢!

他心中一陣狂怒,不公平,這不公平!憑什麼?我為聖國聖教勞苦功高,憑什麼一句話就把我的職權給剝奪?

他一個後來的,算什麼東西?大明朝的官兒又如何?明朝的官兒還不多的是屍位素餐之輩!

他心裏冤枉得緊,憋屈得緊,可是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誰叫他是為人坐屬下的?

馮西塵尤其覺得難過,他對徐鴻儒忠心耿耿,萬事殫精竭慮,雖然不無私心,但是說到底,還是為了這個聖國,為了這聖教!可是現在,卻是遭受如此對待,心裏又是難過,又是失望,又是痛恨,又是憤怒。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

羅成熊敏銳的察覺到了大殿中氣氛的變化,他宦海沉浮這麼多年,何等的油滑?心中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說不定已經是不知不覺中卷入了內鬥的漩渦了。他低眉斂目,一句話也不說,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是錯的,因為你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被人接受的——從別人手中奪權,比虎口奪食更容易遭人痛恨。

“文相,以後你和副文相便是同僚了,這政事,得你二人統管起來,還須得多親近親近。”徐鴻儒淡淡道。

看到那張威嚴的連,現在馮西塵恨不得一腳踩上去。

他臉上強擠出一絲笑意,拱手道:“自然如此。請殿下放心,臣一定好生幫扶羅大人接管各項事務。”

“如此便好。”徐鴻儒淡淡一笑,道:“本座之前便有一個想法,隻可惜未有得力之人,因此一直未能辦理實施。副文相,你在那偽明朝中,可是管著寶泉局的?”

“殿下說的沒錯兒。”

羅成熊應道。

“本座要說的,也正和這個有關。”

徐鴻儒深深吸了口氣,慨然道:“現在咱們白蓮聖國已經建立,臣民皆著白衣白袍,人人兄弟姐妹,祭拜無生老母,氣象煥然一新,天地改換顏色。隻可惜,國中流通之貨泉,依舊乃是偽明鑄造之錢,從洪武通寶,永樂通報,乃至弘治通寶,正德通寶正德重寶,皆是出自偽明朝廷,便是那銀錠,也是偽明朝廷所造。如此,甚是不好!甚是不好!”

“是故,本座決定,從今日起,要開鑄新錢。”

徐鴻儒繼續道:“各位也都知道,昔日先祖應天啟運獻武皇帝,世宗徐公諱壽輝,曾建天完帝國,雄踞江西、湖廣、四川、陝西等千裏之地,聲勢一般無二,想當年,先祖稱帝之時,那朱重八還不過是軍中一小卒耳!”

說到先祖這如此榮光的一段兒,他顯然是非常之激動,粗粗的喘了幾口氣,聲音激昂道:“先祖曾用年後有四,治平五年,太平兩年,天啟兩年,天定一年。天定一年號,乃是先祖在奸賊陳友諒脅迫之下所立,當不得數。至於治平、太平,這等年號,在太平盛世之時還好,咱們和大明朝兵戎相見,定然是太平不了的,因此也不當用。這天啟卻是好,現在咱們白蓮聖教橫空出世,席卷天下,正是開天辟地,啟用新元之時,本座決定,便沿用這天啟年號。”

他深深的吸了口氣,大聲道:“從今日起,改元天啟,今年,便是天啟三年。”

“這剛建元多久,又要改元?”眾人都聽傻了,看著徐鴻儒在上頭口沫橫飛的繼續說。

“建寶泉局,開爐鑄造天啟通寶。”這個問題,徐鴻儒顯然已經是想了良久,說起來很是條理清晰:“天啟通寶,一共是八個規格。各自不同。盧月生,你給念念。”

“是,殿下!”身邊那眉清目秀,二十來歲的太監細聲細氣兒的應了一聲,拉長了聲音兒道:

“第一規格為小平錢,正麵為天啟通寶楷書,背麵上書‘聖’字,下書‘國’字。小平錢重一錢,徑八分。第二規格為折二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楷書,背麵上書‘聖’字,下書‘國’字。左書‘當’字,右書‘二’字。折二大錢重一錢八分,徑一寸一分。第三規格為當五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楷書,背麵上書‘聖’字,下書‘國’字。左書‘當’字,右書‘五’字。當五大錢重三錢四分,徑一寸三分。第四規格為當十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篆書,背麵上書‘十’字,右書上下‘五錢’二字。當十大錢重五錢,徑一寸五分。”

“第五規格為當三十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玉筋篆,背麵上書‘當’字,下書‘三十’字。右書‘一兩’字。當三十大錢重一兩整,徑一寸七分。第六規格為當五十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玉筋篆,背麵上書‘當’字,下書‘五十’字。左書‘一兩’字,右書‘五錢’字。當五十大錢重二兩五錢,徑兩寸。第七規格為當百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玉筋篆,背麵上書‘當’字,下書‘百’字。左書‘三兩’字,右書‘九錢’字。當百大錢重三兩九錢,徑兩寸二分。”

“第八規格為當五百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玉筋篆書,背麵上書‘當’字,下書‘五百’字。右書‘五兩’字。當五百大錢重五兩,徑兩寸四分。第九規格為當千大錢,正麵為天啟通寶玉筋篆書,背麵上書‘當’字,下書‘千’字。為寬緣,於緣上上書‘計’字,下書‘重’字,左書‘八’字,右書‘兩’字。所有字書,皆為玉筋篆。當千大錢計重五兩,徑兩寸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