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大明官(1 / 3)

(預告一下,再過一章,大高潮到了)

王宮是原來的塔山衛指揮使衙門改建的,現在改建的工程也並未完工,不過可以看得出來,這裏的工程已經是完成了外麵部分——至少看起來,這座王宮現在很是光鮮輝煌。

指揮使衙門的外牆被拆毀了,取而代之的是足有三丈高的,外麵刷了塗料,整個呈現出一種明黃色的城牆,城牆上麵蓋著黃色的琉璃瓦。王宮正門喚作鸞鳳門,被改成了類似於京城正陽門,承天門之類的那種形式。作為王宮的門麵,鸞鳳門是下功夫最大的,這會兒也已經完工,光光是一個基座就有四丈多高,再加上上麵三層的華美城樓,便是在城外也都瞧得見。據說在天色晴朗的時候,登上鸞鳳門城樓遠望,可以遠望處數十裏去。

這會兒一大清早,聖王宮的的後麵便已經有許多人在忙碌了,已經是被改成了大工地,上麵許多工匠役夫正在幹活兒,禦花園已經進入尾聲,就快完工了。

維持禮儀風紀的官員正在不斷的走動,銳利的目光從每一個人的臉上身上掃過,看看誰的儀容不夠好。

文左武右,官員們排成了兩排長長的隊伍,一眼望去,白衣如雪。

白蓮聖國的官衣,最那種最為典型的寬袍大袖,大袖飄飄,都快要拖到地麵上。底色都是白色的,至於如何分辨級別,則是看領子和袖口的顏色。從領子一直到袖口,用紅色的絲線繡著繁複的花紋,看上去極為的精致華美,而若是把衣服脫下來兩邊兒並起來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蓮花圖案。

根據明朝的規製,徐鴻儒也把官階分為正九品、從九品一共十八品,其中正一品到從三品袖口和領子是煊赫的大紫色,正四品到從六品為天藍色,正七品到從九品則是綠色的。而如何具體區分品級,則是依靠胸口繡著的補子,文官繡白鷳等禽,而武官則是繡獅虎等獸,和大明朝一般無二。

這和大明也是相仿,可見無論是哪個時代,農民起義軍模仿當時中樞朝廷的官製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也是一種比較理智和比較方便的方法,畢竟人們已經在這個體係裏麵生活了幾百年,早就適應了這個體係。這個體係未必成熟,卻一定要比他們現在草草製定的體係成熟的多,而且拿來就用,絲毫也不費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製度都是徐鴻儒一個人製定的,他似乎對這種事兒格外的熱衷,反而是對處理政事興趣不大。

卯時中,六點整,鸞鳳門大門中開,官員們魚貫而入。

進了聖王宮的大門,便是一個很大的廣場,指揮使衙門正堂改建而成‘麟德殿’巍然聳立著,麟德殿前麵的廣場兩側,左右手邊,各自興建了一排朝房,這裏乃是朝臣們辦公的所在。而在麟德殿後麵,一道朱紅色的宮牆將前宮和後宮隔開,那寫著‘大小諸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雪雲中’巨型黃幡兀自掛在門口迎風飛舞。

麟德殿並未來得及整修,麵積並不大,大約隻有東西五丈長,南北六丈深,別說是跟那煊赫之極的燕山大朝殿比起來,就算是紫禁城中隨便哪個宮殿都比這強。其內裏青石板鋪地,周圍掛著黃色的帷幔,柱子上也裹著黃綢子,更是顯得有些寒酸簡陋。

不過看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再說了,說不得哪一日這裏便被拆了,看一眼少一眼。

燕山大朝殿殿中可坐十萬人,殿下可建五丈大旗,而這麟德殿,大約百餘個官員擠進去,便是有些擁擠了。

官員們按照品級各自站下,奉天討逆大將軍趙雲山站在武將序列首位,他對麵則是文相馮西塵。

兩人目光一撞,各自微微一笑,便是錯開。

別過臉之後,臉上的笑意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眼中的一片冰寒和凜冽。

這對昔日的好兄弟,親密戰友,徐鴻儒座下兩大幹將,這會兒卻是因為爭權奪勢而徹底的撕破了臉皮,變得水火不容了。

文武不和,黨爭頻仍,這在現在的白蓮聖國小朝廷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正好徐鴻儒不理朝政,這也為他們兩個提供了爭權奪利的大好土壤,各自拉幫結派,黨爭糾葛,現在朝中文武,不依附於他們的已經不多。一個文相,一個大將軍,各自手下都是籠絡了很是不少人。

相對來說,還是文相馮西塵勢力更大一些,文官這一邊基本上都投靠了他。而武將那邊,李青山也是在馮西塵門下。李青山這個手掌一軍的反骨仔的出走,直接導致了趙雲山實力大跌,現在趙雲山手下最得力乃是趙無極。

兩人麵上和和氣氣,心裏卻是已經恨死了對方,這一幕落在李青山眼中,引得他低下頭譏諷的一笑。

這兩個人,武毅軍都快打進來了,死到臨頭還在內鬥,真是有閑心。

他現在名為依附馮西塵,實則是靠著托庇於馮西塵之下,大量的得到白蓮教這些日子瘋狂掠奪的大量的資源和金銀珠寶,不斷的擴充自己的勢力。

隻有自己足夠強大了,才能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