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接下來直隸新政策的推行。首先是:飭查劣員。於成龍在下發的《飭查劣員檄》中道:直隸連年災荒,百姓困苦不堪,“僅存皮骨”,正需要賢良的州縣官“加意調劑”,也需要道台、知府等官“實力整頓”,才不至於流離失所。自己上任以後,“切切以察吏安民為念”。經過初步察訪,發現各地官員並不能“潔己奉公”:有的官員在征賦時濫收“火耗”;有的官員在辦差時攤派民間;有的官員用嚴刑峻法,“貽累地方”;有的官員聽信衙蠹之言,恣意勒索百姓。“種種不法,殊可痛恨。”於成龍稱,對貪官汙吏、無能之官吏是要進行罷黜的,然而,就因為證據不足,需要進一步的明察暗訪。直隸省的下屬地方官員,待接到直隸巡撫衙門的文件以後,務必執行其規章:“細加體察,務將不肖貪酷官員,據實揭報,以憑飛章參處。”如果上級官員對下屬官吏礙於情麵、徇私枉法,既不辦也不審,一旦發現,巡撫衙門將追究其責任。
二是:嚴令禁止火耗征收。火耗的征收雖然是朝廷合法規定的,官員征收火耗本是朝廷體恤官府開設,用作官員的福利和公家設施的維修建設,不料卻成了貪贓之根源,很多官員借口火耗為名,對百姓進行剝削、榨取。於成龍的嚴禁火耗這一政策,並不是在直隸才實施的,早在他出仕羅城就命令禁止過,可說是他為官的畢生心願。於成龍針對火耗問題,最新發布了《嚴禁火耗諭》中道:“朝廷則壤以定賦,百姓按則以輸糧,原有一定之規。在州縣各官,身為民牧,亦當上體朝廷德意,下念百姓困苦,按則征收,更不可意為輕重。”於成龍批評這些濫收火耗的官員們是“種種竊脂之行,無異竊盜,相沿成風,恬不知怪”。於成龍要求他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錯誤,不在火耗上做手腳,任意剝削榨取老百姓的血汗,做一個人人敬仰的好官。如若眾官吏不思悔改、不思進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還不認真反省的話,後果將會相當嚴重,官員們相互舉報出來倒也罷了,如果被巡撫衙門一經查出,將會嚴厲懲處。“狃於故智,甘蹈陋規,不恤民怨,不顧鬼譴。或快意於輕裘肥馬,或肆誌於田宅妻妾,或近為耳目之娛,或遠為子孫之貽,當民窮財盡之日,饑饉洊臻之時……敲鳩形鵠麵之骨,吸賣兒鬻女之髓,以遂一身一家之欲。忍心害理,禍必不遠,天道好報,決不爽期。總以為幽眇難憑,且顧目前。然國法具在,本院決不敢循縱以玩功令。”於成龍對禁止火耗是下定決心的,絕不姑息任何一個貪贓之官吏。
三是:嚴禁官員之間相互送禮。官員收受賄賂,相互收禮,這是曆朝曆代的普遍存在的現象,算是陳規陋習。於成龍當然是兩袖清風、潔身自好的清官,他可不想被人指控為收受賄賂的貪官汙吏,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裏,於成龍都十分注意這方麵的問題,決不讓自己有絲毫越軌之跡。他要整治貪官汙吏,必須嚴以律己,隻能這樣才能為下屬官員做好表率,做好榜樣、模範,如果自己都同流合汙,自然不能讓下級官員心服口服。於成龍的大名,不僅在直隸,而且在全國那都是聲名遠播,直隸的官員對他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都知道於成龍清廉,究竟是真清廉,還是假清廉,或者說他是在嘩眾取寵,表裏一套暗裏一套,陽奉陰違,故作清高。於是,下麵的很多官員就像試他一試。康熙十九年,這年的中秋節,終於有一個官員第一個站了出來探測虛實。他就是大名縣的知縣,他給於成龍備下一份適當的中秋禮物,快馬送至巡撫衙門,並祝於成龍中秋快樂。當然,於成龍要是真的收下了這份禮物,那麼,其他各地方官員便會接二連三的到來。於成龍見到此禮物,二話不說,便直接斥回,並頒布《嚴禁饋送檄》,於成龍在文件中指出:“禮有交際,原因分宜相近,互為獻酬,用將誠敬。” 大概意思是說,送禮之人隻能是無上下級關係的人,還有具備一定友誼的人才可以相互饋送,這樣的越級送禮,無疑是賄賂。對於大名知縣的冒失,於成龍也並沒有追究,對於成龍看來這是人之常情,沒有追究並不代表他感情用事,而是他知人知理,對該縣知縣也進行了十分嚴厲的批評和職責。於成龍當著直隸百官的麵,道:“本應題參,姑念初犯,暫從寬宥。”隨即下令道:“以後凡遇重陽、冬至、元宵等節,並過路送禮,各衙門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饋獻,查出並行題參,決不姑寬。”在於成龍看來,這絕不隻是人情世故這麼簡單,人情世故隻能是在民間百姓那裏可用,在官場是不能流行的,更不能助長此風。
四是:嚴禁佐貳官員擅理詞訟。“佐貳”官員,就是各級官府的副職官員,如府衙的同知、通判等一係列副職;知縣也有副職,知縣是正七品官,知縣的副職就是縣丞、主薄、典史等官職,是為八、九品官銜。於成龍做過的副職,還是在湖北黃州府擔任同知。於成龍自出任羅城知縣以來,是一級級打拚出來的,全靠自己的實力外加一點運氣升上去的,多年來的官場經曆,也讓他積累了不少治國安邦的經驗。對官場利弊,無疑是了如指掌,所到之處,皆有政聲。盡管如此,曾經官卑職小的於成龍隻能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想為百姓們做點事情,但是沒有這個權力,除了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情被處理的井井有條外,職權以外的事情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盡管他深知其他官府政策有誤。自從升任直隸省巡撫以來,於成龍也曾走訪調查,卻發現了不少問題。就比如這個官員的副職問題,就是個隱患,朝廷給之所以給州縣衙門設立副職,其目的就是要牽製和分化最高行政長官的權力,不給他們為非作歹、徇私舞弊的機會,雖說是副職其實也起到了監督的作用,如府衙的同知、通判可以直接上書皇帝,向皇帝檢舉正職官員。因此很多副職官員借助朝廷給他們的特殊權利,專橫跋扈,不尊重上官,更可惡的是他們有些個別官員還越級請示和辦事。為此,於成龍專門下發了新的公文通知《嚴飭佐貳擅理詞訟檄》,嚴厲指出:府、州、縣衙門的佐貳官員都有明確的職責,比如緝逃捕盜、巡查私販、領解錢糧等事務。而民間的一切案件的訴訟和審理,比如強盜、人命、鬥毆、戶婚、田產等官司,都應屬於正印官的職責。佐貳官不能私自越級受理民間訴訟,隻有經過正印官批示允許的事件,佐貳官才能依法辦理。於成龍要求,必須嚴格按照朝廷規章製度辦事,對違規行為一經查出必將嚴懲不貸。
五是:嚴禁販賣人口。由於直隸省遭遇百年不見的旱災,百姓已經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了,朝廷雖然已經出糧賑濟,但是卻難解溫飽,充其量是餓不死。百姓們饑餓難忍,隻能走走最後的險棋,那就是賣兒賣女,來換得自己一命。世人都說,虎毒不食子,沒想到這人一旦為了要苟且偷生,竟要賣了自己的兒女。一些從外地進入直隸的人販子與當地黑道勾結,以哄騙方式,將其以低價購買人口。最後,再賣到外鄉去,以高出幾倍的價格出售給那些大戶人家做丫鬟、奴才,或者賣給那些需要抱養子女的家庭充當勞力。這些自私的百姓,隻想活下去,哪裏管得了這麼多,就算是自己的子女也會痛下毒手,甚至可能是易子而食,都是有可能的。於成龍對百姓們這樣的做法自然是深惡痛絕,這實在不應該是受到過聖人教化的泱泱華夏的子民應該有的人格。當然將人賣到旗人手下為奴為婢都是朝廷合法允許的,但是必須經過相關官府審查、批準、備案才可以。當時,祁州就發生了這麼一樁案子,曹之完的仆人曹來,想投靠旗人為奴,背著曹之完,與黑道惡棍杜文常勾結,偽造了一份賣身契,祁州知州不問緣由,就蓋上了大印。後來,主人曹之完提起控告,經過保定知府審理清楚後,銷毀偽契,將曹來斷歸原主。於成龍查閱了這宗案件後,十分震怒,類似事件一定非常普遍。於成龍隨即發布《嚴禁略賣檄》,嚴厲要求直隸省轄區的各地方官員要認真徹查、處理倒賣人口案件,一經發現,必須依法懲處。至於說旗人買人為奴的情況,完全是在於雙方公平自願,確認賣身契準確無誤後,再簽字蓋章。畢竟自願賣身到旗人家中為奴的人,基本上都是社會的貧苦百姓,他們是走投無路,方才出此下策。倘若地方官員仍然玩忽職守,“不恤小民困苦,任其輾轉販賣”,或者對“旗下買身文契,不行查明,輕與用印者”,一旦查出屬實,必將以“溺職”罪參劾罷官。
六是:加強防盜治匪。直隸省正處災荒之年,很多地方的流寇也聚眾趁火打劫,橫行霸道、無惡不作。鑒於直隸省出現的匪盜,於成龍肯定不是像以前在羅城縣那樣,親自帶人去緝捕,如今的他已是直隸省的巡撫,作為封疆大吏,隻有下達命令的份,況且於成龍年事已高,肯定不能像年輕時候那樣四處奔波。對於匪盜問題,於成龍下發了《飭查防守地方檄》,要求迅速查明直隸省真定府與山西省交界處的軍事防備情況,一定要嚴加把守關隘,防止外省流寇到直隸作案。不久,又發布了《嚴飭協拿盜賊檄》,指出:直隸境內“盜跡詭秘,出沒無常,呼朋引類,糾黨非一處之人,朝西暮冬,行止無一定之所”。很多地方官員隻是署理自己轄區內的案件,但是匪盜一旦逃至轄區外,他們便束手無策。對於這點朝廷也是有明文規定的,地方官員不能私自到轄區以外緝捕,一經發現丟官罷職且不論,還有可能被嚴懲,這樣也形成了一種弊端。於成龍曾經就任羅城知縣期間,就到過柳城縣緝捕,但是那是迫於無奈,柳城縣知縣不好好配合,跟於成龍記私仇,嫉賢妒能。所以,於成龍對這一政策弊端是深有體會。於成龍對地方官員的要求是,地方官員要相互配合、同心協力,這樣才能有所建樹,這樣才能將匪盜繩之以法。
七是:嚴禁奢侈浪費。官員腐敗、奢侈浪費,是曆朝曆代存在的普遍現象,官員們的俸祿有限,尤其是地方小官,他們腐敗、奢侈都是離不開錢的,那麼這些錢是從哪裏來,肯定是從民間收刮的。奢侈浪費,看似小問題,實則是貽害無窮。奢侈行為,在法律上算不上違法行為,他們花的是自個的錢,誰也管不著。最多隻是社會風氣問題,官員素質問題。
當時,康熙皇帝頒布的《上諭十六條》中,其中第五條就明文規定“尚節儉以惜財用”,將反腐倡廉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來抓。直隸守道董秉忠也是一位幹練的清官,鑒於直隸省的實際情況,他也給於成龍提出了一些建議。於成龍見後,非常的滿意,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兩人在政見上是不謀而合。於成龍隨後根據他的建議,還頒布了《嚴禁奢靡檄》。文中指出:“天地之生財,止有此數。過用則易竭,奢費必不支。且暴殄狼藉,凶劄隨之,必然之理也。”詳細的敘述了直隸省境內的種種腐化浪費的現狀,於成龍也針對這些現狀,嚴正指出:“總由為民上者不身先儉樸,以躬導之。彼蚩蚩若輩,何知物之當惜,福之不可盡享也?”意思是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員們都率先腐敗,百姓、下屬焉能潔身自好,隻有地方官員們做好表率,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有效的教化那些奢侈浪費的人。當時的直隸,每月的初一至十五,官府都要組織鄉約,給民間百姓上課、講學,講解孔孟之道、聖人之禮。除了孔孟之道外,主題仍然以康熙皇帝的《上諭十六條》為主要思想。最終要見到的效果是:“村裏之間,將見古樸可風,物力常餘。日積不見多,而歲積則日盈。苟逢水旱災荒,未必遂致捉襟而露肘也。”於成龍還在自己頒布的條例中道:“本院將以覘諸有司之賢良教化矣。倘或視為具文,因循舊習,有奉行之名而無奉行之實,本院亦何樂有此屬員也,定以溺職特疏糾參,決不姑容。”於成龍還真是無微不至,任何細節都不會放過,要杜絕浪費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八是:禁止賭博。賭博,這個問題,看則小,實則大,甚至是貽害無窮。很多富豪人家出了賭徒,最後無疑是傾家蕩產;普通百姓家出了賭徒,最後甚至是變賣家產,出賣自己的兒女和發妻。於成龍到任直隸以後,就因為賭博一事,引起命案。於成龍最後是嚴禁在直隸省境內出現賭博現象,他發布的《嚴禁賭博諭》中道:“四民之中,各有本業,鹹宜安分以保身家。乃有奸猾之徒,希圖厚利,開設賭場,貪癡之輩,墮入局中,相聚賭博,晝夜不息。開場之家,獨得其利。贏者百無一二,輸者比比皆是,以致貲財蕩盡,田房準折一空。棲止無所,謀生無策。或情急自盡,或身為乞丐,或自賣旗下,或將妻女子媳賣為奴婢,終身淪落,或為盜賊,致被擒獲,身罹重辟……當聚賭之時,還有互相爭競被人毆死者。”待禁止賭博公告發布之日起,一旦發現有人聚眾賭博,必將賭博之人與開場、放頭並抽頭之人及該地方,俱照定例治罪,決不輕貰。”如果有人揭露賭博行為的,將賭資全部獎給舉報人;賭徒舉報的,不但能獲無罪,還能得到重金獎勵。
九是:驅逐妓女,嚴禁嫖妓。天下男人皆好色,當官的又多數是男人,並且為官者有權有勢,很多賄賂官員的賊匪們,不是用金錢,就是用美女,這就要看該官吏的嗜好了。官員們嫖娼曆朝曆代屢見不鮮,早已司空見慣。雖說這好色是男人的本性,但是,好色跟嫖娼畢竟是兩碼事,這嫖娼的官員,想必也好不到哪裏去。清朝政府是明令禁止官員們嫖娼的,一旦發現,將嚴懲不赦。除了不能嫖娼外,還是可以到戲館看戲的,於是就讓很多滿懷淫邪念頭的官員鑽了空子。女戲班是不能到京城演出的,隻能是局限於州縣,很多地方上的官員們為了達到自己淫亂的目的,就借著聽戲為名,將戲班的戲子們全部弄到自己的私家宅院演出,在私家宅院演出的戲子們,就難免會受到這些淫官的摸摸掐掐。於成龍也針對官員嫖娼一事,在直隸展開了調查。後來得知,廣平府一帶地區,官員淫亂女戲子現象泛濫。主要集中在雞澤縣的柳下村,永年縣的南胡、賈西岩村。廣平府的同知,為了借看戲之名嫖娼,夜宿守備家中;例監張文炳、張文煜兄弟在家裏嫖戲旦四娃;廣平府門役齊佩蘭為了包夜嫖李六,竟設局騙取各縣銀錢;管理縣衙戶口賦稅的差役張文玉、王立業竟偷盜庫銀,嫖妓王菊花。於成龍雖然查出這些案犯,但是並不震驚,因為這是很多官員的惡習,也都見怪不怪了。但是,於成龍確十分的震怒,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所治理的直隸省會有這樣淫亂的官員,於成龍很優秀,優秀的人往往都是比較完美主義的,他不允許在他所治理的轄區內發生這樣肮髒的事情,他感到很自責。於成龍隨即便發布了《驅逐流娼檄》,並嚴懲了那些被他揪出來的案犯,下令將該地區的流動娼妓們全部驅趕出境,並嚴格要求下屬官員,如再發生類似事件,必將被革職查辦,後果可能會比在發布檄文之前,要更加嚴重。
十是:鼓勵百姓植樹鑿井。於成龍所在的直隸省屬於我國的北方地區,雖說是京城所在,但是,河北、山東那樣的華北地區向來自然條件就相當惡劣,尤其是北京地區,又名燕京之地,明清時期不比現在以科學法則進行治理,當年的北京城,人類的科技水平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北方沙塵暴時有爆發,時不時的擾民,百姓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於是,於成龍就苦思對策,進行大量植樹,而適合在北方地區生長的樹,又隻有白楊樹種最好。大量種植白楊樹,不僅能淨化空氣,還能抵禦沙塵暴。另外北方旱災,常年幹旱,於成龍又開始鼓勵百姓鑿井取水。於成龍認為,植樹鑿井是“培天地自然之利,裕吾民衣食之源”的惠民工程。然而,很多百姓由於知識、文化的有限,目光短淺,將於成龍的這項惠民工程當做是無稽之談。
於成龍於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下令,要求地方官員傳達並督促這項惠民工程的實施與進展。於成龍要求官員們帶頭作業,隻要“力行久之,自收成效,使小民安於利而不知”。於成龍植樹鑿井的命令下達到下麵各地方以後,各地官員玩忽職守,並沒有認真的執行這項工程,他們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有的說當地的風土、氣候不宜種植樹苗;有的官員則說當地缺乏地下水,盲目的鑿井,隻能是勞民傷財;有的官員更是目無上官,對於成龍的命令裝聾作啞、置之不理。這次惠民工程,隻有安肅縣的知縣認真的執行了這一命令,並且這位知縣,不循於章法,不死記命令,勇於創新,他根據安肅縣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將這項惠民工程很好的進行完畢。並且這位安肅縣知縣將於成龍的這項民生工程編成民謠,散播到千家萬戶,讓百姓從歌聲中找到樂趣,體會這一工程的惠民之處。後來,安肅縣的四十八個村莊,共鑿井兩千五百二十餘口,由於該縣地理位置不宜種植其他樹苗,安肅縣令就遵照於成龍的指示,在安肅縣大量種植白楊樹和柳樹,待柳樹枝繁葉茂的時候,人們便以柳樹枝條為料,編織出各種精美的工藝品拿到市場上販賣,這一民生工程也為安肅縣的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安肅縣知縣的事跡傳到了於成龍耳中,於成龍對他是刮目相看,而且大肆宣傳了這位知縣的功績,並再一次下發了《再飭植樹浚井檄》,於成龍對安肅縣知縣編寫民謠一事,是深感讚同,認為這樣的民謠不僅能讓百姓枯燥的生活得到樂趣,也能從歌詞中體會到這項惠民工程的福澤。
於成龍將安肅知縣的民謠全部散播到直隸省各地,讓各地官員也爭相效仿,以安肅縣令為榜樣,並教育各州縣“若謂方物不類,地土異宜,即有不宜於桑,無有不宜於麻者。且如榆柳之類,乃最易生之物,又不擇地而可期長茂者。至泉源與土脈流通,無地無水。即或原隰高下不同,一邑之中,間有石磧流沙,亦自無多,其土深壤沃之處,無不可為井。此二事,勞僅一時,坐享長久之利,民何憚而不為,官亦何憚而不勸也?”
大概意思是說,就依地方官員所奏,當地氣候不宜種植桑麻這樣的農作物,但是總有能生長的植物,比如柳樹和白楊這類的樹種生命力就很強,他們甚至可以在沙漠裏生長。
於成龍最初的命令是種植桑麻,但後來發現北方不比南方,便臨時改變主意,改種植白楊,在於成龍還沒有下令種植白楊之前,很多官員就開始種植白楊樹,倒會隨機應變。一縣有多大,一處不出水,並不代表著處處不出水,官員以該地區缺水為由,拒絕鑿井實屬借口。於成龍的命令,想必地方官員都曲解了,他說種植桑麻,地方官員就遵令執行,隻種植桑麻,死板、迂腐,不懂得隨機應變,官員們不夠靈活,這倒讓於成龍很惱火。於成龍的意思是讓各地官員因地製宜,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實際情況,發展種植和水利工程,並不隻是局限於桑麻,可以是其他任何可以在當地生存的樹種。於成龍此令,重在發展和壯大民生工程。
於成龍自從到直隸上任以來,直隸逐漸改頭換麵,慢慢地淘汰了一係列的陳規陋習,直隸開始推行新政,這在直隸官場引起了廣泛轟動。直隸省各地方道台、知府,根據於成龍的命令,調查下屬各州縣官員的違紀行為,並向於成龍上報,於成龍再經過進一步的調查、核實,選出一部分特別罪大惡極的官吏進行彈劾,要求朝廷對其革職查辦。
當時的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人才匱乏,於成龍這有這樣做,殺一儆百,以懲治罪孽深重的官員來震懾那些尚想為惡又尚未為惡的官吏。隻是希望他們這些人能夠痛改前非、洗心革麵好好為國效力,為民請命。再說官場腐敗現象曆朝曆代都是有的,不可能完全將他們一一擒獲嚴辦。
直隸省的縣令一級的官員雖然有上級知府、道台來舉報、彈劾,但是知府和道台這些官員們可不是知縣能扳倒的了,必須要於成龍親自出麵,難道說這些知府跟道台就很光彩很幹淨嘛,那倒未必,這中間有很多人與下級官員知縣勾結,甚至草菅人命、迫害百姓的官員不計其數。所以,於成龍在辦理這些知縣的時候,他們難免會狗咬狗,將與自己勾結來往的上級官員一一供出,然而上級官員們當然是死不認罪,向於成龍說明是知縣挾私報複,純屬誣告。於是上演了一幕幕的小官供大官,大官審小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概也隻有他們自己清楚,案子根本就很難再進行下去。眼下就有這麼一例,永清縣知縣萬一鼒被道台沈誌禮彈劾、舉報以後,萬知縣懷恨在心,便暗自搜集沈道台貪贓枉法的證據,然後向巡撫於成龍舉報。於成龍接到舉報後,便命令守巡兩道道台依法調查沈誌禮一案。這件事情,過了沒多久,獻縣知縣喬國棟又直接避開頂頭上司,越級將控告河間知府和同知的舉報信送至巡撫衙門。信中稱,巡撫衙門嚴禁收取火耗和官員送禮,然而,就是因為中秋節的時候,該縣知縣沒有錢給河間知府送禮,他便懷恨在心、挾私報複,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