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行之前,於成龍將自己的子嗣都叫到身邊,交代了他們料理家務以及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並強烈要求和囑咐他們要認真學習,考取功名。
臨別時,於成龍說了兩句很傷感的話,於成龍也並不是多愁善感之人,隻是他確實舍不得就這樣離開家人獨自生活。也不知道今日一別,何時才能相見,他麵對家人,傷感的說:“從此,我在外做官,顧不得家中老小;你們好好治家,不用想念我。”
這話,讓屋裏屋外的妻兒老母聽後都不忍放聲大哭,於成龍他自己也表現的很不舍,說:“成龍身為大丈夫,是不應該輕易掉淚的,但成龍在臨行前確實不放心你們獨自離去,以後我不在家,你們還要多多照顧好自己才是,這樣成龍也放心在外為官。”
依依不舍的於成龍,最後還是理性而果斷的離去了,於成龍向母親磕頭拜別後,向祖宗上完香便鄭重告辭了。於成龍離開永寧老家以後,一路南行,向羅城飛奔而來。
於成龍途經晉南的稷山縣時,停留了一陣,隻因稷山縣有他多年的好友武祗遹,他倆自從太原一別後,多年未見,沒想今日卻相會於稷山。武祗遹也曾中過舉人,他並沒有參加此次的舉人選官,因此賦閑家中,病倒在床。於成龍也在此間探望了昔日好友,並向他述說了去羅城上任的情況,武祗遹也以羅城條件很差為由,好心相勸於他放棄去羅城赴職。
武祗遹是拖著病體告誡於成龍,道:“於兄啊,羅城遠在廣西千裏之遙,正是我大清的邊疆縣城,那裏常有匪寇出沒,你隻身前去,愚兄多有不放心之處啊,你還是回到京城將上任文書交予吏部吧,以後另行打算!據說那裏去了幾任知縣,不是被殺就是逃跑,愚兄生怕你有個什麼閃失啊!”
於成龍卻不以為然,淡淡的一笑道:“我才不相信,我於某人就非要死在那裏不可,如今我年過半百,若再錯失良機,恐怕以後都沒有機會再為百姓出力了!所以,前麵縱有千難萬險,我也要迎難而上!我輩雖無功名在身,自古英雄豪傑也不盡然全是科甲出身,我此行決不以溫飽為誌,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你我相識已久,你應該了解我,我決定了的事情是不會回頭的,子素好意成龍心領了。”
於成龍此番豪言壯語對好友無疑是醍醐灌頂,反倒被於成龍給震撼和教化了,武祗遹此時方知自己是白活一世。
於成龍一行六人,包括他的五名隨從,拜別了好友武祗遹以後,便繼續上路南行。一路上於成龍雖然有朝廷免費的館驛住宿,但是難免會花些自己許少的銀錢。由於他是北方人,到了南方自然會受水土不服的影響,感到身體不適,當於成龍途經永州地麵的冷水灘時,眼看著就要進入到兩廣地麵了,他卻在這個時候,身染重病,這應該是他仕途的第一次遭難吧。
大病過後的於成龍可謂是身心疲憊,於成龍是個好強的人,自然是不願意因為病癆也耽誤上任的時間。於成龍可恨出師不利,人還沒有到廣西,就先病了,這對上任的時運恐怕不好,古代人大多這樣迷信。冷水灘這個地方與廣西省是隔山相望,當時的廣西省城是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之稱的桂林城,按照規矩於成龍首先要到那裏去拜見省級以上的官員,包括巡撫、總督還有一些省上的官員,在他們處交接辦理完手續以後,才能夠真正的走馬上任。不過,於成龍大病初愈,或者說他的病還沒有完全康複,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並不是很精神,感覺像剛剛倒了大黴,狼狽不堪。
廣西省的這些於成龍的上級官員見此,對於他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太好。都認為他是一個病夫,羅城的前兩任知縣都沒能幹成,於成龍這個樣子此去恐怕又是凶多吉少,難以成事,這些官員們對於成龍並不抱多大的希望。
上司們都勸說他先留在省府把病養好了再說,不要忙著去上任,於成龍卻聽不進去依然一心孤行、我行我素。
於成龍還說:“生病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朝廷既然賦予我官職,那麼成龍就必須對得起朝廷,對得起百姓,若連這點小病都挺不過去,怎能為百姓做事!”
長官們對於成龍感到很無奈,自然也都心服口服了。
辦理完手續以後,繼續向著柳州府出發,馬不停蹄,不知疲倦。由於於成龍不停勸告,執意上任,在趕往柳州的路上,他的病情愈發的嚴重,幾乎已經病入膏肓,臨近死亡的邊緣。由於於成龍的意誌夠堅強,他挺了挺病情終於見好轉,抵達柳州後,他的病情逐漸好轉。在柳州知會知府後,下一站就直接奔羅城而去。由於地處偏遠,山路崎嶇,官方的驛館棧道還不夠完善,加之戰亂之後,有所損毀。路標也不夠明確,於成龍隻能是望天判方向,憑著自己的感覺而走,舉步維艱、步步為營。
幾經坎坷和挫折,於成龍終於抵達了羅城縣,主仆六人翻山越嶺,來到了羅城縣的邊界山上,這一望,於成龍是徹底的後悔了,但是後悔也於事無補,文書已經下達,人也到了。羅城縣重山起疊沉浮,雜草叢生,植被繁茂,根本就看不見路。
主仆六人是悔不當初啊,於成龍當時還歎道:“哀哉!這分明就是蠻荒之地,哪裏是人能待的!成龍悔之晚矣,活該當初不聽朋友勸說!”
於成龍當時甚至想了,羅城縣可能是地處邊疆,人煙稀少也許很正常,到了縣城應該會繁華一些。於是於成龍命令隨從一路劈堅斬棘來到了縣城,到了縣城以後的場景讓於成龍是徹底心涼了,從邊界到縣城依然是荒蕪一片。
據《清史稿》的記載,當時的羅城現狀:這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城池,周長二裏有餘。於成龍進城之後,一片狼藉,房屋雖然有不少,但是十室九空,殘破不堪,住在城裏的人僅僅隻有六戶,全都是走不了被迫留在這裏的老弱婦孺。隻得寄生在關帝廟,在關帝廟裏麵住了一宿之後,於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縣衙赴任,雖說是縣衙,但簡陋的程度如農舍一般,而且還是前任知縣修整的。沒有大門、儀門、兩墀,迎麵就是茅草搭建的三間堂屋。東邊一間是賓館,西邊一間是書房,中間是審案辦公的大堂。大堂背後有門,通向後院,後院三間草屋,是知縣的宿舍,連圍牆都沒有。
於成龍通報了自己的新任縣令身份,讓羅城的百姓從此可以告狀,便開始料理自己的生活,將後院前任知縣的住所簡單的收拾了下,勉強能夠住下,沒有做飯的鍋灶,於是就找了一個破瓦罐,挖了一個地灶。
於成龍此時不斷地發出哀歎:“哀哉!這分明就是活地獄!想不到這天下還有這樣荒廢的縣城。”
之前想趕快上任,心裏還有一絲念想,所以病情有所好轉,但是現在的狀況影響了他的心情,從而也加重了病情。
於是,於成龍臥病在床,又是一個多月,帶來的五個仆人個個都心生埋怨,都想離他而去,於成龍免不了麵對他們的冷臉。
這五個仆人都紛紛病倒了,一個個麵黃肌瘦,不久就死了一個,其他四人焦躁不安。於順治十八年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餘下的仆人開始鬧情緒,要求於成龍放他們回家。於成龍無奈,隻得放他們回家,留下一人照顧於成龍。
羅城的環境實在是沒有辦法生存,當時於成龍還向上級修書一封,要求放他們回去,上級未批,於成龍這樣寫道:“邊荒久反之地,一官一仆,難以理事,乞賜生歸。”
此時的羅城匪患出沒,於成龍甭說活的艱難,就連吃飯睡覺都要防範敵人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