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腕關節脫位與骨折脫位(五)(1 / 3)

(十三)經舟骨、月骨周圍性掌側脫位

1.損傷機製:本病又稱經舟骨月周掌側脫位,在月周掌側脫位中是較易發生的。其損傷機製與月周掌側脫位相仿,隻是致傷暴力更大些。月骨的前緣常因頭狀骨基底的撞擊而骨折。當傷力使中腕關節前移時,舟月骨間韌帶及其近側韌帶尚未斷裂,而舟骨卻發生骨折,月三骨間韌帶亦同時斷裂,結果舟骨近側骨塊、月骨和橈骨三者關係正常,而其他腕骨(包括舟骨遠側折塊),則一同向掌側脫位。

2.診斷:本病臨床表現與體征與月周掌側脫位基本相同,隻是多了個舟骨骨折,其骨折可發生在舟骨腰部,亦可發生在近極。此點與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相同,隻是本病脫位的方向相反(即向前脫)。它亦可合並月骨前緣骨折。但本病腕管組織受壓更為突出,尤其要注意患手的血循情況。X線檢查即可確診。

3,治療:本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法,應參考月周掌側脫位,對舟骨骨折的治療,應參考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如有血循不佳者,更應慎重處理。

(十四)月周掌側脫位合並舟骨骨折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亦與月周掌側脫位相仿,隻是致傷暴力更為猛烈,致中腕關節前移,舟骨在發生旋轉脫位的同時又出現舟骨體部骨折,這樣舟月與月三骨間韌帶亦同時斷裂。結果月骨僅與橈骨關係正常,而其餘腕骨(包括舟骨遠、近二折塊)皆脫向掌側。因而,此種病變的形式與月周背側脫位合並舟骨骨折相同,隻是脫位的方向相反。它們的合並傷亦多相同。

2.診斷:本病的臨床表現與體征同月周掌側脫位,隻是多了個舟骨骨折,且舟月骨間關係失常,此點又與月周背側脫位合並舟骨骨折相同,隻是脫位的方向相反,即本病是向掌側脫位,它在臨床上亦應注意患手的血循狀況。X線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3.治療:本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法,應參照月骨掌側脫位。對舟骨骨折的治療,應參考月周背側脫位合並舟骨骨折。如有血循不佳者更應積極主動處理。

(十五)月骨背側脫位

月骨背側脫位比月周掌側脫位更為罕見,筆者亦未遇到過此種病例。

1.損傷機製:人池認為,當跌倒時,手緊靠身體,腕背側著地所致。即當腕關節強度掌屈並在接近縱向暴力的撞擊下,月骨在頭狀骨與橈骨的夾擠作用下,此時月骨的掌側韌帶與舟月及月三韌帶亦斷裂,而橈背側韌帶則讓出一個通道,導致月骨背側脫位。

認為:月骨背側脫位是月周掌側脫位的第二期。即月骨背側脫位是在月周掌側脫位的基礎上發展(或演變)而來的。這樣,月骨背側脫位的病理變化的規律,與月骨掌側脫位是月周背側脫位的第二期的規律有相似之處。總之,從檢骨遠端的解剖特點來看,月骨背側脫位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既然月周掌側脫位罕見,而作為它的第二期一月骨背側脫位則更為罕見,是附合實際的。

2.診斷:傷後腕部腫脹,活動受限,腕呈掌屈狀,但手指多呈伸直狀,腕背有局限性骨性突起。X線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3.治療:本病早期可采用閉合複位,即在牽引下先使腕掌屈,將月骨由背向掌側推擠即可複位。複位後應將患腕固定於功能位,待5~6周後即可進行功能鍛煉。對閉合複位失敗或陳舊病例,可經腕背切口,使其複位或摘除月骨。

四、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與骨折脫位並月骨壓迫性骨折

(一)損傷機製

當患者由髙墜下時,在造成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與骨折脫位(如月周脫位、月骨脫位、經舟骨月周脫位及月周脫位並舟骨骨折等)之類病變的同時,由於致傷暴力尚兼有尺偏,則又可間接繼發月骨本身因擠壓而骨折(多為碎折)或傷力通過月骨向近側傳遞而導致橈骨遠端尺側緣勞裂骨折一月骨壓迫性骨折。這種壓迫性骨折在橈骨遠端骨折中,既可以單獨出現,又可在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或骨折脫位之類的病變中發生。

(二)診斷

本病除具有某種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或骨折脫位的臨床特點外,亦具有月骨壓迫性骨折的臨床征象。X線檢查即可確診。

(三)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法,可參照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或骨折脫位的具體類型和單純月骨壓迫性骨折的處理方法。

五、中間骨及其相關的脫位與骨折脫位並近側傳導性損傷

(一)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並舟骨骨折及筋骨折脫位

月周背側脫位並舟骨骨折比較少見,而骨折脫位亦為少見病。然而兩者同時發生在同一肢體上者,則更屬罕見。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雖與月周背側脫位並舟骨折相同,值尚兼有肘外翻的傷同時存在。故在造成月周背側位並舟骨骨折的同時,暴力相繼沿著橈骨向上傳遞,致使橈骨頭撞擊於肱骨小頭,從而導致了橈骨頭碎折(有時肱骨小頭關節麵亦可發生剝脫傷),由於橈骨的上移,則又引發了尺橈下關節的脫位。對這種尺橈下關節脫位與同側橈骨頭碎折,則稱之骨折脫位。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肘關節內側軟組織(內側副韌帶和尺神經等)的撕裂或牽扯傷,幾乎是難以避免的。總之,該綜合病症是在同一機製下所致的腕部直接傷與肘部的間接傷的複雜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