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腕關節脫位與骨折脫位(五)(2 / 3)

2.診斷:本病的致傷暴力比較強大,傷後患腕具有月周背側脫位並舟骨骨折的典型體征與症狀,肘關節多呈外翻狀畸形,且腫脹,肘部內、外側壓痛明顯並有瘀血斑,肘向側方活動度加大,前臂旋轉活動多受限,常有尺神經牽扯症狀。因此,本病在診斷上既要重視患者受傷時的體位與臨床特點,並要意識到致傷暴力有向上傳遞的可能性,檢查必須全麵。X線檢查應包括腕及肘關節,更要詳審下尺格關節X線的表現,必要時與健側作對比,以防止漏診。尤其當發現有橈骨骨頭碎折者,更應警惕有尺橈下關節脫位的可能性,即所謂骨折脫位。如有脫位就需與橈骨頭的病變聯係起來去認識。亦要考慮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的嚴重性。

3.治療:本病確診後,應及時進行腕關節閉合複位,並整複尺橈下關節的脫位,均施以相應的外固定;對橈骨頭碎折,則應手術切除,然後將肘關節固定於功能位,並輔以後期的功能鍛煉等。腕關節因有舟骨骨折,故功能恢複較慢。

(二)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合並同側肘關節後脫位

1.損傷機製:本病比較少見。當跌倒時,肘關節處於略屈或過伸位,手離開身體而前俯倒下時,前臂旋前手掌著地,首先造成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同時由於暴力沿前臂向上傳遞,則間接造成肘關節後脫位,有時肱骨滑車的後緣亦可被尺骨冠狀突撞擊而骨折。

2.診斷:本病除有典型的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的症狀及體征與X線影像外,同側肘關節常有腫痛,活動受限,肘呈半伸直狀,鷹嘴向上方突起,鷹嘴窩空虛,肘三點失常及肘三角倒置。X線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3.治療:新鮮病例,對患腕及肘均可采用閉合複位,並將肘固定於功能位和腕關節掌屈位。對合並肱骨滑車後緣骨折者,如為小片狀者,可以摘除;骨塊較大者,則應切開複位、鋼針固定。

(三)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並同側尺、橈骨骨幹骨折

1.損傷機製:本病少見,它是在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的基礎上,暴力繼續向上傳遞,致使尺橈骨骨幹骨折。

2.診斷:本病除具有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的臨床表現及體征、典型的X線征象外,並具有同側前臂骨折的臨床表現、體征及X線征象。一般前臂二骨骨折部位多接近同一水平,多向背側成角,甚或重疊移位。

3.治療:對新鮮病例,可先將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進行閉合複位,繼而對前臂骨折進行複位,複位後暫以夾板或石膏托將患腕固定於略掌屈位,前臂固定於中立位。約2周後改用管形石膏,將腕關節置於功能位,前臂保持中立位,肘屈90度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對陳舊病例的治療,前臂應切開複位內固定,腕關節則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四)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合並同側尺骨幹骨折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與月周背側脫位同,隻是由於前臂旋後,在造成月周背側脫位的同時,暴力又向尺骨傳遞,致使尺骨下段骨折。

2.診斷:本病除有月周背側脫位的臨床表現與體征及典型的X線征象外,另有尺骨骨折的臨床表現及X線征象。

3.治療:對腕部病變可參照月周背側脫位的療法進行處理。對尺骨骨折亦應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施以恰當的處理。術後患腕及前臂均應施以外固定。

(五)月骨周圍性腕骨背側脫位合並同側屈曲型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與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基本相同,隻是在跌倒時肘關節呈略屈曲位,因而在造成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的同時,由於致傷暴力向上傳遞,而導致尺骨上段骨折及橈骨小頭背側脫位,從而形成了屈曲形骨折。

2.診斷:本病除有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的臨床症狀與體征及X線征象外(尚需詳察舟狀骨是否有骨折),並具有典型的骨折的臨床症狀及體征:即肘部腫痛、活動受限,前臂旋轉活動亦受限;尺骨上段有壓痛或有骨擦音,有時可伴有尺神經激惹症狀。X線片示:除有尺骨上段骨折或向後成角畸形外,尺橈上關節及胺燒關節的關係亦失常,即橈骨頭向背側移位。

3.治療:對新鮮病例,應對月骨周圍性背側脫位進行閉合複位,然後對肘關節進行牽拉,同時對脫位的橈骨小頭及尺骨骨折進行推按使其複位。並將患腕略掌屈及射伸直位石膏托固定,約3周後均改為功能位管形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對陳舊病例則應分別手術治療。

(六)月骨掌側脫位合並同側肱骨幹骨折

1.損傷機製:本病少見,當跌倒時,患肢伸直位並緊靠身體,暴力在造成月骨脫位的同骨折。

2.診斷:本病具有月骨掌側脫位的臨床表現與體征及典型X線征象,上臂中段腫痛,並有骨軟及骨擦音,功能受限。X線片可見肱骨中段呈長斜折或螺旋形骨折。並要注意橈神經是否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