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骨掌側遠距離脫位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與一般月骨掌側脫位相同,隻是致傷暴力更為強大和猛烈。月骨在頭狀骨與橈骨的夾擠下,首先使附著於月骨的前後緣及其骨間韌帶均斷裂,導致月骨完全遊離並造成遠距腕關節3~7的脫位。
2.診斷:腕關節腫脹較甚,活動受限,局部有壓痛,腕關節常不穩,多有典型的正中神經刺激症狀,並於下尺橈關節掌麵近側皮下可以觸到遊離的月骨。X線檢查:腕關節正側位均可發現月骨缺如,餘腕骨結構尚好,並於腕關節近側的尺橈間隙內見到遊離的月骨。
3.治療:本病由於月骨血供已完全喪失,故應手術摘除。對失去月骨的腕關節應及早行局限性腕骨間融合術,必要時亦可行近排腕骨切除術,但亦有行月骨假體植入者。
(十一)變異性月骨掌側脫位
變異性月骨掌側脫位,即在月骨掌側脫位的基礎上伴有與其相鄰的腕骨一同脫位或骨折脫位,可分以下3種。
前麵所講到的月骨掌側脫位是由月周背側脫位發展而來的,而經舟骨月骨掌側脫位則是由經舟骨月周背側發展而來的。因而本病的病變特點是:既有舟骨骨折,又有月骨並舟骨近側骨折塊一同向掌側脫出,而其餘腕骨(包括舟骨遠側段)則返回原位。本病的複位手法與單純月骨掌側脫位相同,舟骨骨折亦同時複位,其他治則與經舟骨月周背側脫位相仿。
1.月骨、三角骨掌側脫位
本病是由月骨、三角骨周圍性背側脫位發展而來的。因而本病的病變特點是:月骨與三角骨一同向掌側脫位,而其餘腕骨則返回原位。本病的複位手法亦與單純月骨掌側脫位同。
2.經三角骨、月骨掌側脫位
經三角骨月骨掌側脫位則是由經三角骨月周背側脫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而本病的特點是:既有三角骨體部骨折,又有月骨並三角骨的近側骨折塊一同向掌側脫位,而其餘腕骨(包括三角骨的遠側骨折塊)則仍在原位。本病的複位手法與單純月骨掌側脫位相同,三角骨骨折亦可同時複位,其預後良好。
(十二)月骨周圍性掌側脫位
月骨周圍性掌側脫位(簡稱月周掌側脫位)屬於屈曲型腕骨脫位的範疇,臨床比較罕見。由於橈骨遠端具有掌側傾斜的特點,因而月周掌側脫位常是完全性的。本病的合並傷與月周背側脫位相仿,其變異性病變很少見。
1.損傷機製:本病的損傷機製與伸展型月周脫位相反,認為:當患者前俯倒下時,患肢離開身體,手向前伸,在特殊情況下前臂強度旋後,腕掌屈而手背著地,前臂與地麵約70度左右的交角。暴力由腕背向前上方撞擊,此時月骨則受橈骨背側緣的遮擋,當中腕關節發生前移時,月骨的前緣易被頭狀骨的基底撞擊而骨折。舟骨因旋轉而致舟月韌帶斷裂,月三韌帶與橈頭背側韌帶均同時斷裂,這就導致月周掌側脫位。在臨床上亦可見到因擠壓傷而致本病者,甚或造成開放傷,其病變則更為嚴重而複雜。認為,本病是由於當患者跌倒時,腕過伸而手掌側著地,手與遠排腕骨被固定,前臂與近排腕骨旋前所致。
當月周腕骨向掌側脫位時,腕管的容積亦因受到脫位的腕骨擠壓而變狹窄,從而使腕管內所有組織均受其壓迫,更易誘發正中神經的激惹症狀。尤其腕骨嚴重掌側脫位的病例,腕部的尺、橈動脈均可向掌側推移,而腕總韌帶因位於掌側近部,猶如手鐲而緊裹於尺、橈二骨的遠端,並將二動脈緊緊固定在橈腕關節的近側,這樣最易使尺、橈二動脈在橈腕關節的遠側遭受折曲、絞扼、擠壓和牽伸的作用,而導致腕部遠側血循受阻的不良後果。
2.診斷:月周掌側脫位,早期的正確診斷顯得特別重要,要嚴防誤診或漏診,因在個別患者中有肢端血循受阻情況。本病傷後局部除具有腫脹、疼痛和功能受限等一係列創傷反應外,尚有腕前骨性突起,腕關節前後徑增厚,手呈屈曲狀,且有典型的正中神經受壓等症狀。因而,凡具有上述症狀及明顯的外傷史者,均應考慮有腕骨脫位的可能。本病的腕部畸形雖類似場地骨折,但所不同者,本病的畸形正在腕部。另外,對腕前的骨性突起易被誤認為是月骨脫位,但前者突起範圍較大(係月周腕骨),而後者骨突較局限(因僅為月骨)。如有其他合並傷,亦均有其相應的壓痛點。對患肢的血循情況應詳細察之。
X線檢查:腕關節正位片,見遠、近兩排腕骨間隙不清,相互重疊,腕高變低,月骨仍呈正常的四邊形,此點則異於月骨脫位或動態性月周脫位。舟骨常呈旋轉性半脫位。部分病例尚有並發尺骨或橈骨莖突骨折者。腕關節側位片,見頭狀骨伴隨月骨周圍其他腕骨完全移向月骨之前側,並接近於橈骨遠端的掌側緣,月骨遠側的杯狀麵空虛,但燒月關係正常。腕之關係破壞,而橈月的縱軸線已不能通過頭狀骨,有時可見月骨前緣骨折。
3.治療:對新鮮病例,應以閉合複位為佳。其複位要點與伸展型脫位相仿,隻是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認為:複位時應固定前臂和月骨,進行牽引,繼而將手及遠排腕骨旋後即可複位。當月周掌側脫位獲得複位後,對殘留的舟骨旋轉性半脫位,應及時給以矯正,必要時可從腕背入路,矯正後克氏針固定。對嚴重的掌側脫位,應及早給以複位,使受擠壓的組織(尤其尺、橈動脈)得以緩解,複位後應將患腕固定於中立位或背伸功能位5~6周即可。對開放性損傷,應遵循清創的原則,對脫位的腕骨進行複位,修複受損的組織,必要時用克氏針經皮內固定,防止感染,爭取傷口一期愈合。對血循不佳的病例,複位後要嚴密觀察,必要時應行探查術,以查明情況,並作出相應的處理。盡管有些病例在複位後月骨前緣骨折塊仍然分離,但這樣並不影響腕關節的穩定性,亦不致影響月骨的血供,故本病隻要診治及時,其預後尚佳。
對陳舊病例的治療,應由腕掌側入路,鬆解腕橫韌帶,保護好血管與神經,將脫位的腕骨撬入複位,並輔以經皮克氏針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