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腕部骨折(一)(2 / 3)

1.受傷機製:橈骨下端2cm處,正是鬆質骨與堅質骨交界處,也是力學上較為脆弱的部位,故易於骨折,其損傷機製如下:

直接暴力:較少見,如汽車搖柄反彈時,打擊於鐃骨遠端掌側所致。間接暴力:較常見,如跌倒時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手掌著地所致,此種傷力向近側傳遞,使格骨遠端掌側麵的骨皮質在張力作用下發生骨折,而背側由壓縮應力的作用,發生鬆質骨的嵌插或遠端骨折塊後移。認為:橈骨下端骨折後,其遠端常被關節軟骨盤牽拉於尺骨莖突上,並以此為旋轉中心。因此,遠側骨塊除遭受向背、向上的撞擊力外,還有向後的扭轉力,因而所致的畸形有3個方麵:①橈骨遠端背側壓縮,並與近端互嵌或向掌側成角;②遠側骨塊向後外方移位並旋後;③橈骨短縮,尺骨小頭突出。

如致傷暴力過於強大,尚可使遠側下尺橈韌帶斷裂或尺骨莖突骨折、三角軟骨盤破裂,致尺橈下關節脫位,尚可伴有舟骨骨折,致腕部畸形更加突出,甚或形成開放性骨折。

2.診斷:患腕腫脹、疼痛與壓痛,前臂旋轉活動受限,腕之外形呈“餐叉狀”畸形,部分病例可伴有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受壓症狀。

X線片示:在距離橈骨遠端2~3cm以內骨折(即關節外骨折),骨折線多由前下斜向後上或為橫斷骨折。遠側骨塊可向背側及向外側移位且旋後,並與近端嵌插和向掌側成角。有時骨折線並不明顯,僅見橈骨遠端背側壓縮,有時呈現橈骨遠端背側骨皮質隆起或碎裂,致掌傾角變小或呈現負角,但橈骨遠端關節麵完好。有時尚可並發尺骨莖突或尺骨小頭骨折及下尺橈關節脫位與隱性舟骨骨折等。在發育期的骨折,常為橈骨遠端骨骺滑脫。

3.治療:對3周以內的新鮮病例,如移位不明顯且掌傾角接近正常者,可將患腕固定於中立位3~4周即可。對有明顯移位者,可利用複位法,即與傷力相反的複位原理。可在強力牽引的基礎上,將患腕旋前並掌屈,一般多可複位。對有嚴重移位並嵌插者,則應酌情略擴大畸形,並向遠側推頂骨塊,消除嵌插與絞鎖,再按上述方法使其複位,對合並有尺骨莖突骨折者,亦常可相繼複位。複位手法要適當,避免出現矯正過度而變為他骨折狀態。尤其對發育期盼病變,複位手法切忌粗暴,以免進一步損傷骨骺。

複位後應用小夾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腕於旋前並略掌屈位。待2~3周後改為腕關節功能位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對燒骨下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因手部關節常有骨關節病,患腕更不宜長時間地固定在非功能位。因此常采用閉合複位,並通過橈骨莖突或橈骨下端穿針內固定,將患手置於中立位並用掌臂石膏固定,以便穩定骨折,又可從固定日起鍛煉未被固定的指、肘及肩關節。

如合並尺骨莖突骨折或尺燒下關節脫位者,應將患腕固定於略尺偏位,並注意腕關節的側方壓力,以利尺骨莖突及尺橈下關節的複位。如有舟骨骨折,應延長固定時間,以利舟骨骨折的愈合。

總之,對新鮮性骨折,在進行閉合複位時應力爭達到解剖或近似解剖複位,以避免腱溝扭曲,並使橈骨遠端的前傾角及尺傾角得以複原,以利於橈腕關節及尺橈下關節兩個活動樞紐發揮作用。除在兒童期中的少數病例,由於橈骨遠端骨骶受到損害而引起發育障礙外,一般預後均佳。

晚期的迎偽骨折,畸形愈合要比其他部位多見。其結果是引起明顯的病廢。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情況下,尺骨遠端切除術比較常用,尤其對45歲以上的患者更有必要。手術後不存在骨的愈合問題,也不需要固定。成角畸形達30度,橈骨有顯著縮短的病人,若無腕關節病變者,進行尺骨遠端切除術後,常可獲得滿意的功能。若腕關節已有病變,如橈骨關節麵粗糖,成角畸形嚴重,無明顯骨質疏鬆的病人,則應行腕關節固定術;如合並尺、橈骨遠端之間長度差異,或關節已有創傷性關節炎存在者,則同時作尺骨遠端切除術。如果橈骨成角與短縮嚴重,且足以使遠側尺橈關節的功能喪失,但腕關節無病變,年齡在45歲以下者,可考慮行橈骨截骨術和植骨術。但在進行上述手術之前,若患肢已出現了典型的骨萎縮病,必須先予治療,待症狀和體征都相對靜止或明顯改善後方可進行。

第2節 腕骨骨折

一、腕骨骨折概論

腕骨體積小,屬於短骨,且形態各異,並共同形成溝狀(腕骨溝),一旦發生骨折後常不易觸及,X線拍片多因相互重疊而不易顯示,故易發生誤診。

從生物力學來看,腕關節無論是背伸或掌屈時,其受力的力矩均發生在近側腕骨上。加之,在腕骨組合的近側髁麵,檢腕關節活動度最大,而且截麵最小,受力中壓力最大,因此近排腕骨損傷的機會較多。

由於腕關節具有腕骨溝的弓形結構的特點,在近排腕骨中月骨位於弓的頂部,它向兩側伸出對稱的雙臂,其外臂為舟骨,內臂為三角骨與豆骨。當腕關節強力背伸時,實際上是受到一個彎矩的作用,使其掌側麵結構受到張力作用,背側結構受到壓力作用,故骨折的機會最大;此時內側的豆三關節因有一關節囊,當腕背伸時可吸收小部分能量,但有時可使豆骨脫位,並在一些應力集中點上易發生小塊骨折,如三角骨的背側緣可因鉤骨的擠壓而成小塊劈裂骨折;在掌側由於張力作用,而致深層的鉤三韌帶緊張而出現三角骨掌側撕脫骨折;或淺層以豆骨為中心向遠側發出的豆鉤韌帶、豆掌韌帶亦因緊張而出現鉤骨鉤突骨折,第五掌骨底骨折或豆骨骨折。有時可間接引起尺骨莖突骨折。而腕之外側臂中的舟骨,則因體形狹長並橫跨於腕中關節,當腕關節強力背伸時,腕之前側為張力,後側為擠壓力,而致舟骨體骨折。如為碎折,則骨折碎塊常發生在後外側。若腕強力掌屈,則腕骨受力情況與上相反,而舟骨骨折類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