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腕部骨折(一)(1 / 3)

第1節 尺、橈骨遠端骨折

在尺、橈骨遠端折中,尤其作為主要直接構成腕關節的橈骨遠端,若出現骨折後,無論從分類與命名以及早期的診斷方麵,尚存在著一些值得商討和注意的問題,現分述於下。

一、橈骨遠端骨折的分類與命名

目前對橈骨遠端骨折的分類是多種多樣,少則分為三大類,多則分為8類。現就分類較多者列舉兩種如下:

(一)將其分為5類

(1)裂紋骨折,無移位;(2)關節外骨折,骨折向背側、橈側移位;(3)粉碎骨折,一個或數個骨折線通過關節麵;(4)骨折有錯位,橈骨莖突骨折;(5)骨折向掌側移位。

(二)將其分為8類

(1)關節外骨折,無尺骨遠端骨折;(2)關節外骨折,合並尺骨遠端骨折;(3)關節內骨折波及橈腕關節,但無尺骨遠端骨折;(4)關節內骨折波及橈腕關節,合並尺骨遠端骨折;(5)關節內骨折波及下尺格關節,但無尺骨遠端骨折;(6)關節內骨折波及下尺橈關節,合並尺骨遠端骨折;(7)關節內骨折波及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但無尺骨遠端骨折;(8)關節內骨折波及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合並尺骨遠端骨折。

在臨床工作中,對某一具體病變的分型尚存在一些混亂現象,如對波及橈骨遠端關節麵骨折,亦有視為骨折者,這就易與骨折等病相混淆。其次是橈骨遠端粉碎骨折,無論是從它的受傷機製、病理改變及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法與預後,均有其特殊性,但仍被歸入1168骨折的範疇,實為不妥。本書對橈骨遠端骨折采用的分類法,該學者將橈骨遠端骨折分為不影響關節麵和影響關節麵兩種:

未進入關節的橈骨下端骨折,向掌側成角及向背側移位的稱為骨折;若向背側成角及向掌側移位者稱為骨折。

橈骨遠端關節麵背側邊緣骨折,伴有腕關節向背側脫位或半脫位,稱為背側骨折;若橈骨遠端關節麵掌側邊緣骨折,伴有腕關節向掌側脫位或半脫位,稱為掌側骨折。

以上為橈骨遠端骨折提出了簡練而明確的分類法,則可避免在分類上的矛盾,更有利於教學與臨床工作。

二、橈骨遠端骨折並發症

橈骨遠端骨折後,有可能有潛在的並發症,作為臨床醫師應意識到這種情況,從而可以減少或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1.腕部合並傷:對少數出現在腕部的合並傷易於漏診,如腕舟骨骨折、骨折及腕骨間韌帶損傷等。因此,在臨床上應全麵檢查,嚴防漏診,並應對合並傷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

2.皮膚並發症:由於前臂遠端的軟組織多貼近骨骼,並存在有骨突。因此,當橈骨遠端骨折後,如使用外固定不妥,最易使皮膚及其皮下軟組織遭受壓傷(褥瘡),甚至因此而感染,使治療處於被動局麵,而直接影響療效。

3.肌腱並發症

(1)最常見的是肌腱間及肌腱周圍的粘連,肌腱間粘連多見於腕部屈肌腱之間,表現為某個手指的運動單獨受限,或前臂遠端定位不清的疼痛。肌腱周圍的粘連可涉及屈肌或伸肌腱,致使手指或腕部動作明顯喪失。對此,應注意合適的外固定,及早清除水腫與早期的手指活動,有助於預防此類並發症的發生。

(2)並發第一背側間室狹窄性腱鞘炎:這是由於骨折血腫、移位骨片、疤痕組織和殘餘水腫所致。如保守治療無效者,應通過手術切開該間室上的支持帶。

肌腱的卡壓:偶而腕部肌腱可被卡壓於骨折部位,而導致複位失敗;或骨折畸形愈合,肌腱功能受限,常需要矯正畸形及肌腱的鬆解術。如骨折所致的尺側腕伸肌腱被卡壓於尺橈下關節內,這就需要及早手術以解脫之。

肌腱斷裂:肌腱除直接因外傷而斷裂外,還可因畸形愈合的骨突及骨增生致慢性磨損而斷裂。尤其拇長伸肌腱的斷裂常發生在脅結節部位。因而對橈骨下端骨折的複位應盡可能達到或接近解剖複位,以減少磨損。若一旦發生斷裂,隻有通過肌腱移植或肌腱移位來解決。

4.神經並發症:由於正中神經、尺神經及橈神經的分支均通過腕部,因而橈骨遠端骨折後有並發神經損傷的可能。尤其正中神經除可直接遭受挫傷、卡壓及割裂傷而需經特殊處理外,另常可因血腫、水腫或骨折移位,致腕管容積變小,正中神經受壓而致腕管綜合征。而尺神經受累的機會極少。在腕部神經感覺支中的橈神經最易受傷,可引起劇烈疼痛。在治療上應去除致病因素,並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5.筋膜並發症:橈骨遠端骨折後,在個別情況下可發生或加重病變(掌筋膜攣縮症)。另外,當橈骨遠端或腕部骨折後,由於骨折移位、壓迫性敷料、過緊的外固定、腕肘,過度屈曲等潛在因素,可導致掌側前臂骨筋膜間室內壓力增高,室內肌肉、神經的血循受阻而致缺血。如不及時減壓,最後可形成缺血性攣縮症。手部間空綜合征,一般可見於手背靜脈輸液所致,其次如腕部損傷、不合理的外固定,加之局部血腫及水腫致肌肉及神經的血循受到影響,靜脈回流不暢,抑製手指活動,導致手部10個骨筋膜間室(4個背側骨間肌、3個掌側骨間肌、拇收肌、大小魚際肌)內壓力持續升髙,而致手內在肌屈曲攣縮。如保守治療無效,可行手術減壓。

6.神經血管紊亂症:橈骨遠端骨折後很少引起急性血管損傷,但可因長期製動與缺乏主動活動等因素,而出現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或稱創傷性骨萎縮(如如成骨萎縮),亦可導致肩-手綜合征。

臨床特點是疼痛、腕與指或肩關節僵硬,皮膚發紅、光亮、骨質疏鬆等。治療應以加強功能鍛煉為主。

三、尺、橈骨遠端骨折各論

(一)骨折

骨折(科雷骨折)亦稱橈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它是在距離橈骨遠端2~3cm以內的鬆質骨骨折,且遠端向背側移位或向掌側突起成角,但橈腕關節關係正常是其特征。本病由1814年首次描述,是在腕關節附近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它也是人體發生骨折最多的部位,約占全身骨折的6.77度~讓拓,占腕部骨折的第一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尤其是高齡人,女性多於男性。骨質疏鬆患者亦可誘發本病。若發生在幼年期,則常為橈骨下端骨骶分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