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程度的腕部損傷是多見的,一般需行清創縫合術。如腕以下組織損傷嚴重而無法保留者,則需行截肢術;腕部斷離傷,如果條件許可者,應爭取施行斷肢再植術。
第1節 腕部開放性損傷
開放性損傷從致傷原因來說,可分為兩類:①外在暴力直接形成的損傷,如切割傷、壓榨傷、絞軋傷、碾挫傷、撕脫傷和槍彈傷等;此類損傷中常以切割傷為多見,約占手部創傷的36%;②骨折端由內向外穿破傷。在兩類損傷中,一般以後者的病理變化較前者為輕。
一、腕部開放傷的特點
腕關節解剖結構比較複雜而特殊,它除具有形態各異的諸腕骨所形成的複合關節外,還有眾多的肌腱血管和神經集中於腕部。因此在臨床上,有時盡管皮膚傷口不大(如切割傷)但仍有肌腱、血管與神經損傷的可能。因而對該類損傷,一是要常規地進行病理學檢查,觀察手的休息位改變,還應進行逐個手指、逐條肌腱、逐條神經的功能檢查,同時尚需根據手的顏色、溫度、毛細血管血流試驗和針刺指腹有無出血等,來判斷有無動脈損傷。以求術前對深部組織損傷情況有所了解,並能指導手術。對檢查所見均應詳細記錄,以供手術探查核對,必要時擴大傷口檢查,達到杜絕漏診的目的,做到什麼組織損傷就修複什麼。
二、腕部開放傷的清創要點
為了正確修複損傷組織,並能爭取一期愈合,能否正確地施行清創術,無疑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因此,對腕部開放性損傷,必須注意清創的要點。
對於表淺而邊緣整齊的傷口,可經一般消毒清洗後直接縫合即可。對腕部較深的開放性損傷,在傷後6小時或汙染輕及傷勢尚不嚴重者,在傷後8小時以內亦可行清創術,在深部受損組織相應修複後,應作一期縫合。有時為了防止肌腱或其他特殊組織暴露,雖在傷後24小時以上仍可行清創處理,但術後應考慮延期縫合或是定位縫合加引流。
在清創術進行前,除給以適當麻醉外,必要時於上臂上一氣囊止血帶,以利手術進行和手術野的顯示。傷口應徹底清洗,清除所有異物,常規消毒,對小而深的創傷,應縱行或沿腕部皮紋擴大傷口,切除所有失去活力的組織,但要珍惜附著於腕骨上的所有健康組織,不要將其輕易剝離和切除。小血管應結紮之,較大的血管應及時吻合。對骨的損傷應給以整複與固定,對有肌腱或神經損傷者,在鑒別清楚的基礎上,可以直接縫合(避免錯位或交錯縫合),或簡單定位縫合,利用鄰近肌瓣覆蓋。如有骨骼暴露者,亦應利用軟組織覆蓋,一般腕橫韌帶無需縫合,對血循尚好的皮瓣應縫合原處。若皮膚已被損壞或缺損者,可暫用遊離或斷層植皮覆蓋。在關閉傷口前,局部可灑些抗生素,滲出液多者可放置引流,同時全身使用抗生素,術後患肢必須固定製動,以利損傷組織的恢複。在一般情況下,固定體位應在功能位為好,術後要嚴密觀察,防止組織過度水腫,同時注意患肢疼痛的程度,警惕缺血的發生,如有引流,應於術後24~36小時後取出。如果沒有什麼異常,可在術後3~4天檢查一次,縫線的拆除一般在10~14天。傷口能在兩周內愈合最為理想,這稱為一期愈合,而後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這對腕功能的恢複很重要。另外,腕部如遇到完全性截斷傷時,除情況特殊外,應盡量采用斷肢再植術。
總之,提高腕部開放性損傷療效的關鍵是:徹底清創,精確修複受損害的組織和早期的功能鍛煉。
三、腕部各種組織損傷的修複術
(一)骨與關節損傷的處理
在清創時對骨折端應認真清洗,並刮除可能被汙染的斷麵。對遊離或已喪失血供的碎骨片,一定要清除之。必要時將斷端短縮0.5cm再行對位。為了使肌腱、血管或神經在縫合時沒有張力,骨斷端亦可考慮再適當縮短點,必要時切除近排腕骨。如有脫位亦應在直視下作到完全複位,對不穩定者,應用克氏針固定之。
(二)肌腱損傷的處理
腕關節開放後的肌腱損傷,是應早期縫合還是晚期修複,至今國內外認識尚不一致。主張二期手術者認為:肌腱手術是一項細致工作,若在急性期手術,常常受到患者身體條件、時間條件、設備條件或技術條件等的限製。同時二期手術可免除急性期受傷感染的機會。但多數認為如有適合初期縫合的指征,則應盡可能的作初期縫合為佳。總之,采用什麼處理方法,取決於損傷的性質與汙染的程度。
1.肌腱損傷的早期處理
(1)肌腱損傷早期處理的原則
1)患者全身情況能耐受作肌腱縫合所需的時間。
2)如係銳器切割傷,在傷後4~6小時以內,傷口汙染輕者,可以作初期縫合;附合上述條件,且傷口已獲得正確的急救處理,可不受上述時間的限製。
3)患者全身情況不佳或傷口嚴重汙染,以及擠壓性損傷,傷口超過8小時者,均不宜作初期縫合。
(2)肌腱損傷早期處理的要點
1)腕掌側肌腱損傷的早期處理:此處屈指肌腱比較深,在它們的表麵有掌長肌、正中神經、尺神經與尺動脈,假若指屈肌腱斷裂,常伴有神經、血管及屈腕肌腱的損傷,這種損傷又多為銳器的切割所致,故常為數根以上的肌腱一起斷裂。此處肌腱有腱鞘包繞,周圍有疏鬆的脂肪組織存在,在治療上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如果淺、深肌腱皆斷裂,這樣手術修複的時間必然太長,且感染的危險性大。此時可以切除或不予修複指淺屈肌腱和掌長肌,重點縫合指深屈肌腱。斷端不整齊的創麵,再作斷端吻合,最好用“8”字形縫合法;也有人主張拇長屈肌腱和食指深屈肌腱可單獨吻合,而中、環、小指的深屈肌腱盡可能逐條縫合,如損傷嚴重及其他條件不許可者,亦可合並作為一個單位吻合。這樣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感染機會。②多根肌腱一起斷裂時,手術比較困難,因在同一平麵縫合,容易交叉愈合或粘連,為此可用特製的羊膜分別包裹接合部;或采用部分肌腱修剪近側,另一部分則剪除遠側,以期肌腱縫合能相互參差而不在一個平麵上。這樣可以防止或減少粘連,如果是斜形傷口所致的不同平麵的肌腱切斷,則可以有更多的肌鍵作單獨縫合。③盡量保留健康的腱網膜,並且間斷縫合分隔修複後的肌腱,亦可減少肌腱的互相粘連。④為了便於手術操作,必要時將傷口上、下兩端擴大。⑤對多數肌腱損傷的病例,應剪開腕橫韌帶的近4/5,保留遠側的1/5,以免肌腱滑脫;如需全部切除腕橫韌帶時,術後腕關節不應放在屈曲位(但手指可以微屈)。這樣可使肌腱單位鬆弛,如腕關節屈曲超過功能位置,則會使修複的肌腱半脫位,即在皮下呈弓弦狀。
數根肌腱水平麵斷裂縫合法另外,拇長屈肌腱在腕部損傷,一般皆易合並其他肌腱或正中神經損傷。處理方法與指深層肌腱損傷相同,拇長伸肌腱因位於橈骨下端結節處的尺側皮下,易為銳器致傷;拇短伸肌與拇長外展肌腱,由於該二肌腱在橈骨莖突處,通過一共同腱鞘,因此在該處的切割傷,常伴有二腱共同損傷。此點在檢查時,應特別留心,以免誤診。上述4根肌腱斷裂,均應作初期縫合。
2)腕背側肌腱損傷的早期處理:由於腕背側伸肌腱位置表淺,所以一旦發生損傷,不但腕背橫韌帶或鞘管發生破壞,而伸肌腱往往數條同時斷裂,此時應切開腕背側韌帶,並將相鄰肌腱的近側端或遠側端作半厘米左右的切除,主要使它們的縫合口不在同一平麵,以免粘連,而後進行縫合(一般多采用褥式縫合法)。切開的腱鞘不用縫合,切開的腕背韌帶亦可不縫合。這樣修複的手腕易呈弓弦狀,但可避免縫合區的粘連;或保留腕背韌帶的上下部分,以免肌腱滑脫。術後將腕固定於中度背伸位。這樣可限製弓弦出現的效果。
2.肌鍵損傷的晚期處理:在腕背側肌腱損傷的晚期,損傷的伸肌腱與皮膚或腕骨發生粘連。處理應首先將疤痕切除,用旋轉皮瓣或帶蒂皮瓣創造肌腱移植的襯墊。而後看肌腱是單指還是多指缺損,如果是單指,可用有兩根伸肌腱的手指,用其中一根肌腱移植至傷指即可;如果是多指,則應采取掌長肌或第二、三、四趾長伸肌腱進行移植。
對晚期腕掌側肌腱損傷的處理:因在此區大多數為數根肌腱損傷,處理時應犧牲指淺屈肌腱,修複指深屈肌腱,將腕橫韌帶的大部分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