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於手指的肌肉隻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方能作用於腕。
隻有當手指的屈曲在指屈肌腱完成全部收縮行程前停下來,指屈肌才能屈腕。例如,一件大物體(如瓶)握在手中,腕的屈曲得到指屈肌的幫助。同樣,指伸肌在握拳時參與伸腕。除非尺側腕伸肌不參與抗衡,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便能外展腕;如果尺側腕伸肌同時收縮,則隻有拇長展肌外展拇指。尺側腕伸肌的協同作用,對外展拇指是必要的,故可稱之為腕的“穩定者”。同樣,燒側腕長伸肌對保持手在中立位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該肌發生癱瘓,必然會導致永久性尺側偏斜。
在腕部前後側的肌群中,尺側腕屈肌與尺側腕伸肌分別止於第五掌骨底的掌、背側。但因尺側腕屈肌在終止前,必須經過豌豆骨,在運動上就多了一個支點;另外,燒側腕屈肌與橈側腕長、短伸肌分別止於第二、三掌骨底的掌、背側;格側腕屈肌在到達其終點以前,必須經過舟骨結節,也加大其止點作用。腕掌側的另一肌肉一一掌長肌,因越過腕橫韌帶前,止於橈腕關節橫軸的遠側,也可充分發揮作用。總之,橈腕關節前麵的肌肉因著力點的關係,要比背側肌肉力量大得多,其比例為13:5。
(三)腕肌的協同作用和穩定作用
(1)腕的伸肌與指屈肌的協同作用:如伸腕時指則自動屈曲;在此位置伸指時,必須有一主動運動。當腕在伸展時,其屈肌腱較腕在中立位或屈曲時短;因此,隻有當腕在伸展時,指屈肌才能起最有利的作用。用動力學測量指屈肌的效率得知,在腕屈時它的力僅為腕伸時的1/4。
(2)腕的屈肌與指伸肌的協同作用:屈腕時,近指節隨之自動伸直;此時如果要屈指則需要主動運動,而且這種屈曲是很弱的。指節的屈肌產生的張力限製了腕的屈曲,而腕的屈曲範圍在伸指時才增加10度。
肌肉作用的微妙平衡極易被打亂。如骨折的畸形愈合,則直接改變了橈骨遠端的方向及關節盤的方位,再加上腕的伸肌牽拉,會幹擾指節屈肌的功效。
第4節 腕關節功能解剖新概念
自19世紀以來,由於生物力學的發展,人們即以縱向的眼光來看待腕關節的骨性結構,並提出了3個縱列概念,並認為每縱列均有助於腕關節的某種特殊功能。但對每個縱列所包括的腕骨,學者們的意見尚不一致,一般有以下4種情況。
(一)將腕關節稱為“三縱列”
外側列——舟骨、大、小多角骨和第一、二掌骨。
中間列——月骨、頭狀骨和第三掌骨。
內側列——三角骨、鉤骨和第四、五掌骨。
(二)對將腕關節稱為“三條縱向絞鏈”
外部鏈——大小多角骨、舟骨、橈骨。
中部鏈——頭狀骨、月骨、橈骨。
內部鏈——鉤骨、三角骨及三角軟骨複合體。
(三)王亦璁等將腕關節稱為“三柱”
舟骨、大小多角骨和第一、二掌骨。
月骨、頭狀骨和鉤骨。
三角骨和豌豆骨。
(四)丁自海等將腕關節亦稱為"三列”
外側列——舟骨。
中間列——月骨與遠排4塊腕骨。
內側列——三角骨、豆骨。
認為:腕關節的功能類似絞鏈關節。橈側列由大、小多角骨與舟狀骨組成,活動度大,主要與拇指和食指的抓拿和準確握持有關,其中舟狀骨起到腕的穩定作用。中央列由頭狀骨和月骨組成,主要負責腕的伸屈運動,這是腕部不穩定或“2”形畸變的好發部位,對腕其餘部分的位置和功能影響極大,故最為重要。
尺側列由鉤骨、三角骨和三角軟骨複合體組成。當前臂旋轉時,作用力經此軸延伸到腕,使手具有旋轉功能。這三條縱向關節鏈的運動是相互依賴的,而月骨和舟狀骨在各自的縱形關節鏈中起著中間骨的作用。在手腕的全程運動中,關節鏈中的關節隻承擔活動的一部分。關節鏈的活動可存在於腕骨間,也可在燒腕骨間,手的運動是靠這兩種組合的活動共同完成的。中間骨的特殊形態是使橈腕及腕骨間關節同時運動的必要條件。腕骨間的穩定,首先取決於3條鉸鏈關節間的相互聯係,中間骨,舟骨及月骨起著重要作用。在協調舟骨及月骨的位置時,舟月骨間韌帶非常重要。尺側較鏈關節在三角軟骨複合體的支持下發揮作用,後者是一個多種結構的複合體。生物力學的實驗證明,三角軟骨複合體在尺側腕骨間起著緩衝蟄的作用。它能防止腕骨及尺骨互相接觸和尺、月骨軟化,並對尺檢關節在各種位置時的穩定都有重要作用。
第5節 腕關節的功能位與休息位
(一)腕關節的功能位
腕關節背伸15度。此位置相當於手指肌肉,尤其是指屈肌的最大功能位,亦最適合於手的抓握功能。尺偏15度,也是內收肌與外展肌的平衡位。手之掌指關節屈曲30度~45度,近側指間關節屈曲60度~80度。遠側指間關節屈曲10度~15度,指尖指向舟骨結節,拇指處於對掌位,如手握茶杯的姿勢。
腕的功能位是手進行各種活動(如張手、握拳、捏物等)前的準備姿勢,並根據需要手可迅速發揮其功能。因此,當手腕部損傷後,大多數皆須將手腕固定於此種姿勢。
(二)腕關節的休息位
腕關節休息位是手處於自然靜止狀態,如當人們在全身麻醉後或入睡時,手呈一種半握拳姿勢,而腕關節背伸10度~15度,並輕度尺偏。拇指輕度外展,拇指尖觸及食指遠側指間關節的橈側,由食指的輕微屈曲依次到小指的較多的屈曲,食指輕度向尺側傾斜,小指輕度向橈側傾斜。
此種姿勢使手部的屈、伸肌腱皆處於平衡狀態。因此,如果一個受傷的手,由肌健的不平衡,即可很快地察看出它的異常情況,而有利於手腕部創傷(如肌腱斷裂等)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