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關節骨性結構複雜,且經過腕部的各類組織亦較集中,易於損傷,更常被人們所忽視。如早期所謂的腕關節“挫傷”的病例,就可能有隱性舟骨骨折的存在。另外,腕骨的各種骨折、脫位所出現誤診或漏診者,亦屢見不鮮。其他如腕部的肌腱、神經及血管損傷,更需及時地做出正確的診斷與處理。為此,對腕關節損傷後的檢查,必須持積極慎重的態度。
第1節 一般檢查
一、主訴及現病史
要傾聽病人訴述的主要疼痛部位以及功能受限和感覺異常等。再訊問受傷的方式及性質:是掌屈損傷,還是背伸所致,受傷時患腕處於旋前位還是旋後位,是銳性傷還是鈍性傷~還需問明受傷的時間與治療經過等等。對昏迷病人或兒童,可以對家屬或向了解情況的人進行訊問,這樣可得到重要的提示,並引導隨後要進行檢查的側重點與方法。
二、腕關節常規檢查
(一)視診
即察看腕部外表與形態是否正常,必要時可與健側作對比,如皮膚的顏色情況,有無腫脹、水泡、破損或畸形;亦需察看腕部功能活動情況是否受限,或以兩側手背或手掌相對合,即可觀察到橈腕關節掌屈或背伸有無受限等。
(二)觸診
觸診在腕部損傷的檢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患腕可觸摸其皮膚的溫度,以及毛細血管反應情況及脈搏跳動情況,皮膚是否有感覺喪失區,腕部骨性標誌是否正常,是否有異常骨突出,腕之前後徑是否增厚,觸之是否有異常活動或摩擦音等。一般壓痛最明顯的地方,即為病變的所在處,其確切的定位可診斷出特殊的損傷,月骨的背極是腕外形定位的關鍵,它的遠側是頭狀骨。觸診的操作順序如下:
1.腕背部觸診:先摸腕背部,橈骨莖突有直接壓痛說明有挫傷或骨折,而退行性變及韌帶損傷者此處並無壓痛。鼻煙窩內有舟骨、橈動脈背側支、舟骨、大多角骨關節及燒側副韌帶等結構。舟骨骨折、舟月韌帶損傷時此窩有壓痛,偶爾伴有哢嚓聲或摩擦音。將拇指的腕掌關節被動屈曲,於鼻煙窩遠側定出大多角骨邊界。有直接壓痛者,表明橈側副韌帶損傷或罕見的大多角骨骨折。有拇指腕掌關節病變者,壓迫第一掌骨遠端,產生劇烈疼痛。食指和中指的腕掌關節損傷,通常在手或腕部極度掌屈時疼痛。對於韌帶損傷的關節不穩,可扶持掌骨幹,壓迫掌骨頭向背側或向掌側,若病人出現腕掌關節疼痛,即“1.8油6記試驗”陽性,則可確診。
檢查者隨之從第三掌骨摸到頭狀骨頸溝,除舟、月骨不穩或三角骨、月骨不穩外,此處罕有直接壓痛。若向掌側方向壓迫月骨而疼痛者,有可能是舟骨骨折。有舟、月骨分離者,輕輕伸屈腕部即可感覺到舟月骨溝的距離及背極上的輕微衝擊感。檢查者手指移到三角骨背側,三角骨、月骨損傷者,壓痛恰在月骨隆起的尺側。三角骨、月骨韌帶損傷嚴重者,衝擊三角骨有顯著的疼痛和哢嚓聲。有尺骨小頭局部壓痛時,輕微地將前臂旋後或旋前(與對側比較),以確定有否異常的掌側或背側移動,有否尺側腕伸肌腱向背側騎跨。若腕支持帶破裂,腕掌屈時可能有清脆的響聲,腕旋後活動時尺側腕伸肌腱滑向掌側。有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者,是引起腕尺側痛的一個重要原因,常伴有哢嚷聲。尺骨小頭的遠側,在尺側腕伸肌腱與尺側腕屈肌腱之間,稱為“尺側鼻煙窩”,腕中立位燒偏時,此窩內可摸到三角骨圓形隆起,有哢嚓聲表明月三角骨韌帶損傷,若有疼痛及壓痛,則為三角骨骨折。
2.腕掌部觸診:最後觸摸腕掌部。腕掌側有重要的軟組織存在,骨的解剖輪廓較難摸清,應反複檢查。橈骨莖突掌側有壓痛,表明有骨折;有圓而堅硬的腫塊並有觸痛感,則可能存在腕掌側的腱鞘囊腫。大魚際基部的隆起,即為大多角骨結節,其近端壓痛,可能為橈側腕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其遠端壓痛,則為拇指的腕掌關節的掌側韌帶損傷。檢查者手指摸到腕屈紋處的豌豆骨,有直接壓痛者表明有豌豆骨或三角骨骨折。
腕關節測量:多用於陳舊性病例。測量腕關節的伸屈度時,首先將腕關節放於中立伸直位。用半圓形量角器放於手背,使患腕向掌側屈曲以測其掌屈度數;然後將量角器移至腕背側,使腕背伸以測其背伸度數。測量腕燒偏與尺偏時,先將手置於中立位,手掌朝下,以腕為中心,將量角器置於前臂與第三掌骨的連線上,然後測量其尺偏與橈偏度數。
第2節 腕部肌腱、神經、血管損傷的檢查
腕關節在手外科中屬於第四區。在掌側,此區正好位於腕總韌帶之下,在此區範圍內,有12條肌腱以及主要神經和主要動脈通過;在腕之背側,亦同樣位於腕總韌帶之下,也有12條肌腱被分別置於5個骨纖維管道。因此,各種組織在此狹區比較集中。如發生開放傷,尤其是切割傷,則病變更為複雜,需要進行認真、全麵的檢查,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一、腕部肌腱損傷的檢查
能使腕部運動的肌肉為長肌,多起於肱骨下端與前臂上部。它們分別跨越肘、腕及掌、指各關節,故為多關節肌。因此,有屈或伸以上各關節的功能。但這些肌肉在未達到腕部之前,均已變為腱性結構。其中除了屈、伸腕肌腱直接抵止腕部外,其他肌腱皆經過腕關節而達手部,實際上腕部肌腱的損傷以後者為多,故對手部功能影響較大。
另外,從肌腱損傷的規律來看,肌腱的閉合性撕裂傷,總是發生在肌腱的止點或肌腱與肌肉交界處。如果發生在肌鍵中間部(如腕關節部位),則多為開放性損傷,尤以銳器切割傷更為常見,否則應考慮該肌腱在斷裂前已有病變存在。
(一)腕部肌腱檢查法
1.橈側腕屈肌:囑病人腕關節屈曲外展,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則可觀察、並觸到腕前橈側該肌腱呈緊張狀態。
2.掌長肌:囑病人握拳並強力屈曲腕關節,並觸摸腕前中部,該肌腱呈緊張狀態。
3.拇長屈肌:檢查者固定病人拇指近側指骨,並囑病人用力屈曲拇指末節,並阻止這種動作。
4.指淺屈肌:囑病人腕及掌指關節固定於伸直位,然後屈曲2~5近側指間關節。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5.指深屈肌:囑病人將腕及掌指關節持於中立位,並主動屈曲2~5指木節,並給予阻力。
6.尺側腕屈肌:囑病人使腕屈曲並內收,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並觸摸收縮的肌腱。
7.橈側腕長伸肌:囑病人使腕伸直並外展,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並觸摸肌肉收縮。
8.橈側腕短伸肌:參照伸腕指。
9.總伸肌:囑病人於手指之中節和末節屈曲時,伸直2~5手指的第一節。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10.尺側腕伸肌:囑病人使腕伸直並內收,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11.拇長展肌:囑病人外展並稍伸直拇指,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12.拇短伸肌:囑病人伸直拇指之第一節,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並觸摸緊張的肌腱。
13.拇長伸肌:囑病人把拇指末節伸直,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並觸摸緊張的肌腱。
14.食指固有伸肌:囑病人伸直食指,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15.小指固有伸肌:囑病人將小指伸直,檢查者對此動作給予阻力。
(二)腕部肌腱檢查應注意的問題
腕部肌腱損傷後,由於病人在活動該手指時使疼痛加劇,常可造成誤診,有時雖然發生嚴重畸形,但在手部置於休息位時,仍可提供發生損傷的線索。如當指的深、淺肌腱均斷裂時,手放在休息位置,患指呈現完全伸直姿勢,指間關節(遠、近)不能主動屈曲,而掌指關節仍能屈曲。
在腕之掌側,由於掌長肌及指淺屈肌位置較淺,所以損傷的機會多於深肌。若單指淺肌斷裂時,手的姿勢及主動活動尚無明顯的改變(由於指深屈肌代償之故),因此臨床檢查不易得出肯定診斷。若仔細檢查,則可發現此種病例是先屈曲遠側指間關節,而後再屈曲近側指間關節。這種情況恰恰與正常情況相反。若橈側腕屈肌腱及尺側腕屈肌腱斷裂,而屈指肌腱完整時,患肢雖能屈腕,但當屈腕時稍加阻力,即可發覺屈腕力量大為減弱。同時也可以看出或捫得屈腕肌腱收縮時的張力消失。如果是拇長屈肌腱損傷,而拇短屈肌腱正常,則出現指間關節不能屈曲,但掌指關節仍能主動屈曲。
腕背側伸指肌腱位於皮下與腕骨之間,局部切割傷可使指總伸肌腱及食小指固有伸肌腱發生斷裂,各指的掌指關節均不能伸展,但在該處的某一伸指肌腱斷裂時,該斷裂的肌腱所支配的掌指關節伸直活動可能不受影響,因這種斷裂(即從腕部到掌骨頭)在指伸肌腱間、聯合腱的近端,鄰近伸指肌腱的作用通過聯合腱仍可使患指伸直,故該指的正常姿勢無明顯變化。反之,則不能伸直掌指關節。另外,食指與小指皆有兩根伸指肌腱,如果隻是其中一根斷裂,則對掌指關節的伸直仍無影響。如懷疑該指伸指肌腱斷裂時,可在掌指關節主動伸直的情況下,在近節指骨背部加適當的外力,如有肌腱斷裂,則一定比其他手指的對抗力量。
二、腕部神經損傷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