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3種鈿帶形成了橈腕關節遠側圓滑的髁麵,從而使臃橈關節腔與腕骨間關節腔分開。如果上述3種韌帶有穿孔(約占40%),則上述兩個關節腔就會貫通。
豌豆骨與三角骨之間有著獨立的關節囊和關節腔,但常與其他腕骨間關節或格腕關節相通。其上有豆掌韌帶與豆鉤韌帶加強,並借腕尺側副韌帶及橈腕掌側韌帶牢固地附於尺骨莖突,從而使尺側腕屈肌的牽拉力能傳遞至遠側列腕骨及掌骨。
遠側列腕骨間關節中的大、小多角骨及頭狀骨和鉤骨,其相鄰骨間借3種韌帶相連:
(1)腕骨間掌側韌帶有3條,分別連於大、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之間的掌側。
(2)腕骨間背側韌帶有3條,分別連於大、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之間的背側。
(3)腕骨骨間韌帶有3條,連於遠側列各腕骨相對關節麵的中部,將遠側列各腕骨間的關節腔分為近、遠側兩部分。近側部分與中腕關節腔相通,遠側部分與腕掌關節腔相通。
四、中腕關節
中腕關節也稱腕橫關節,位於遠近兩排腕骨之間,為一變形的平麵滑膜關節。從廣義講,它乃是腕骨間關節的一個組成部分。
1.中腕關節近側麵:即近排腕骨的遠側麵(但豆骨除外)。
(1)舟骨:在其遠端外側有兩個微凸麵,一個在外與大多角骨接觸;一個在內與小多角骨接觸。還有一個凹麵在內側,指向內下方,與頭狀骨接觸。
(2)月骨:其遠端麵有半月形凹,與頭狀骨構成關節。
(3)其遠端麵凹向遠外方與鉤骨的近側麵有關係。
2.中腕關節遠側麵:即遠排腕骨的近側麵。
(1)大、小多角骨,該二骨近側端與舟骨的遠側端相接。
(2)頭狀骨,該骨的頭側與月骨及舟骨內側麵構成關節。
(3)鉤骨,其近側麵的大部分與三角骨構成關節,僅少許與月骨接觸。中腕關節的遠近兩排腕骨並非平直並列,而是相互嵌合。如在近側列腕骨中,舟骨的形態細長,其腰部適值兩側列腕骨間平麵,其頭部適值於舟狀骨的中部;而遠側列腕骨中的頭,狀骨的縱軸較長,而超越了兩排腕骨間平麵,而與月骨相嵌合;因而中腕關節麵的形態很複雜,可視為兩個摩動關節。
若將每列腕骨當作整體來看,則中腕關節包括兩個部分:①平麵關節,即中腕關節的橈側半,有大、小多角骨與舟骨的平麵關節相接觸;②髁狀關節,即中腕關節的尺側半,有頭狀骨的頭麵和鉤狀骨麵,這兩個相鄰的凸麵共同形成一髁狀,與舟骨的內半、月骨和三角骨3個近側列腕骨的凹麵相配合。這樣,橈側半運動範圍小,而尺側半運動範圍大,所以中腕關節的運動軸居斜的方麵。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腕關節的關節腔甚大,但亦是不規則的。該關節腔向上發出兩個突,分別伸入近排3個腕骨間;向下發出3個突,分別伸入遠排4個腕骨間;所以中腕關節與燒腕關節、腕掌關節的關節腔雖不相通,但遠側列與近側列的腕骨間關節腔部均與中腕關節腔相通,除非在大、小多角骨之間的韌帶缺如,則中腕關節腔方能與腕掌關節相通。
對中腕關節起支持作用的掌側與背側韌帶,則位於兩排腕骨之間,還有腕輻狀韌帶,均增強了該關節囊。中腕關節一般與橈腕關節聯合運動,隻是它們之間的運動幅度各有側重。
五、腕掌關節
腕掌關節亦稱掌骨基底關節,由遠側列腕骨的遠側關節麵與5個掌骨基底關節麵形成。可分為兩個部分。
1.拇指腕掌關節:此關節是拇指最重要的關節。在解剖與功能上是完全獨立的,在對掌時它起特殊的作用。它是由第一掌骨基底的前後凹形、側方凸形,並與大多角骨相對應的相反形態的關節麵共同構成鞍狀關節。其關節囊厚而鬆弛,滑膜與其他腕掌關節不相通。關節周圍有數條韌帶加強,包括燒側腕掌韌帶,掌、背側韌帶及骨間前、後韌帶。其中橈側腕掌韌帶作用最大,另有拇長展肌腱附著於掌骨格側的擴張部並加強之。該關節既堅強又靈活,並有兩個相互垂直的運動軸,完成內收、外展、屈(對掌),與伸的複雜運動。它是人類和若幹靈長類動物所特有的。
2.第二至五腕掌關節:即小多角骨與第二掌骨底相連,頭狀骨與第三掌骨底相連,鉤骨則與第四、六掌骨底相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關節腔,分別具有小關節麵和關節囊,關節腔的近側與遠側列腕骨間的遠側關節腔相通,遠側則延伸至第二至五掌骨間關節腔。小指腕掌關節,也屬於鞍狀關節,有一定的活動範圍,而第二至四腕掌關節由第二至四掌骨底與遠側列腕骨鑲嵌交錯而成。其關節麵很不規則,因而屬於微動關節(或稱摩動關節)。有8條腕掌骨背側鈿帶在背側增強關節囊,有6條腕掌骨掌側韌帶在掌麵增強關節囊。第二至五腕掌關節在力學上成為一體,成為手的骨幹或稱中央支柱。
第3節 腕關節囊及韌帶裝置
一、腕關節囊
腕關節囊均附著於關節麵的邊緣起始部,囊寬闊而薄,尤其背側薄而鬆弛。其掌側關節囊被一層具有光澤、均勻一致的組織所覆蓋,並構成腕管的後壁,其滑膜形成多數皺襞,並為韌帶所加強;背側囊壁的纖維與伸肌腱間隔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隻有將表麵的組織去除後,才能看到關節囊本身。
二、腕關節韌帶裝置
腕部韌帶除了由前臂延續下來的深筋膜在腕部所形成的腔室外,另有腕骨間固有韌帶,其中大多數在掌側和關節囊內。這些韌帶結構不但使前臂、腕骨間與手掌骨緊密地連接起來,而且保護著腕部的其他軟組織,並為它們規定了固定的通道及滑動裝置,使其發揮應有的生理功能。尤其是深部韌帶,既能限製關節的超生理活動,又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在韌帶的附著部位,有許多血管和神經供應關節。根據仍永的描述,腕部鈿帶可分為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