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望風披靡(2 / 3)

一旁的李岩趕緊說:“啟稟大王,其實我也有所擔心,主要是吳三桂放棄山海關後,滿清韃子或許會趁虛而入,這可不得不防啊。”

牛金星卻反駁道:“依我看未必吧。聽說之前皇太極猝死,滿清韃子內部為了王位之爭幾乎互相殘殺,最後多爾袞扶植了皇太極的幼子博果爾為新王,以攝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其他的親王對他實在是難以心服口服,表麵上風平浪靜,背地裏卻暗流湧動,我看滿清韃子自顧不暇,無法騰出兵力插手關內之事。”

王一凡卻心裏有數,他擺擺手讓二人停止爭執,笑著說:“即便是滿清韃子入關,咱們也不懼。現在我大晉兵強馬壯,更有充沛的火器迎敵,就算是韃子兵不入關,等我攻克北京之後,也自然會派兵出關找他們的晦氣,好了,多想無益,我們還是抓緊目前的步驟吧!”

第二天,大軍繼續啟程,就在三月即將到來前,逼近了北京城。

自從永樂大帝遷都南京到了北京後,已經過去了二百四十四年,北京城經過大明的長期經營,已經成為了華夏大地上的心髒所在。

雖然在土木堡之變後,北京也曾屢次遭到外虜的進攻,但像今天的危局,卻是前所未有。

不光是全國人民的目光都注視著北京城的一舉一動,就連沈陽的滿清也都格外關注北京的動向,多爾袞更是迅速整軍備武,隨時準備入關。

而居住在北京城裏的市民,更是心焦如焚,因為糧道斷絕,京城的米價飛速上漲,禦寒的柴火和煤炭也在不斷漲價,千家萬戶同時感到大劫難逃,紛紛惶惶不可終日。

但也有人在討論起王一凡和王家軍的名聲來,他們聽說王一凡十分仁德,雖然官府一直將他宣傳是個十惡不赦的流賊,但普通百姓對他卻並不害怕,反倒是那些家大業大的皇親貴族和官宦豪門人人惴惴不安,害怕被王家軍進城後抄家滅族。

而就在山海關通往北京城的道路上,吳三桂率領著五十萬士民在寒冷而又布滿積雪的道路上緩慢前進,他望著陰沉的天空,心裏異常複雜。

他身邊的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正是吳三桂賴以為傲的關寧鐵騎,也是他最後的籌碼。

此刻,雖然崇禎帝朱由檢加封他為平西伯,並懇求他迅速回師,但他走了六天,大軍還沒走出五十裏。

若是像之前袁崇煥救援京城時那樣隻率輕騎兵火速前進,恐怕此刻他早已到了北京城下。

吳三桂之所以緩慢進軍,是因為他已隱隱有了預感,這一次大明王朝是凶多吉少,即便是自己帶著大軍趕回到了北京城,恐怕也無法改變明朝覆亡的最終命運。

但若是讓他屈身事賊,他卻有些心有不甘。

這個王一凡之前還是他父親吳襄的手下,還曾和他的父親有過齷齪,這次自己投降,能否獲得他的重用,還是個未知之數。

所以他決定放慢腳步,靜觀其變,以期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探知他心意的王一凡,正加緊人馬通過土木堡,向著北京城快速前進。

三月初的京畿一帶已是狂風陣陣,漫天的黃沙撲麵而來,明明是大白天,竟然有種進入了黃昏的晦暗感覺。

王一凡身著黃袍,在黃羅傘的遮擋下努力前行,李岩、牛金星和親護將領緊跟在後麵,他連日來馬不停蹄地奔波,雖然覺得有些疲勞,但心裏卻非常興奮,總覺得很快就能兵臨城下,奪取了朱明的江山,想到之前付出的辛苦,他不禁感慨萬千。

尤其是這一路上大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一路順風順水地暢通無阻,更讓他覺得奪取朱明江山已是易如反掌,唯一擔心的就是滿清的韃子兵入關,但想到李岩從江南一帶購置的火器和戰車,他心裏也立刻就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