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和大同這兩處軍事重鎮相繼丟失,鎮守大同的總督王繼謨事先逃走,手下將領獻城投降,大同巡撫衛景璦自縊而死,宣府岌岌可危。
而鎮守寧武關的山西總兵周遇吉則是拒絕勸降,血戰捐軀,王家軍的數十萬大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王一凡讓隊伍緩行,他料想宣府內的守將已經毫無鬥誌,估計會主動投降。
果然,就在大軍距離宣府還有二十裏地的時候,從宣府內走出一隊騎兵,他們盔甲整齊,旌旗飄揚,一路行到王家軍的隊列前,趕快下馬立在路邊迎接。
王家軍的先鋒戚無傷遠遠看見這隊人馬,心裏已有計較,他上前從這些人的手中取過書信,看了幾眼,就笑著問:“守城的薑將軍在哪裏?”
其中一個小校躬身抱拳道:“我們的總兵和宣府的文武官員和縉紳都在城外恭候。”
戚無傷點了點頭,先行開路,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後,王一凡的大隊人馬才走了過來,隻見他騎著照夜獅子白,在大群文臣武將和親兵的簇擁下,威風凜凜地走過,路旁的投降將士們紛紛跪倒在地,其中一個太監模樣的人更是磕頭大喊道:“降臣杜勳,恭迎聖主!”
王一凡原本對太監這類人沒有好感,加上杜勳這次更是背主求榮,使他心裏感到極度的厭惡。
但此刻他知道不適宜對杜勳這種人橫加斥責,就勉強笑著說:“你既然知道孤天命所歸,及時棄暗投明,也算是不錯了。日後若是真心實意效忠孤,依然可保有榮華富貴。”
杜勳大喜過望,忙磕頭如搗蒜,旁邊的王守義策馬跟上來,疑惑地問:“父王為何對這個奸佞賣主的小人這麼厚待?”
王一凡低聲說道:“孤這是千裏買馬骨,你想,若是大家知道孤對杜勳這樣的廢物都不計前嫌,給予重任,那些有識之士心裏還會有顧忌麼?”
王守義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王一凡扭頭問道:“杜勳,現在北京城的情況如何?有沒有勤王之師趕到?”
杜勳忙道:“微臣離開京城之時,曾聽說崇禎正打算調集山海關的吳三桂兵馬入關勤王,但具體的情況,臣就不知道了。”
王一凡有些意外,但很快就露出了微笑:“看起來這次崇禎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他和手下人一起進了城,在城內的巡撫府召開軍事會議,他首先說:“若是吳三桂的人馬先到了北京城,憑借著北京城的堅固城防據守,我看咱們想攻破北京就不那麼容易了。”
李岩笑著說:“大王何必擔憂,根據我派出的探子回報,吳三桂此次率領山海關一帶的數十萬士民入關,行軍速度極為緩慢,我們現在已經攻克大同和宣府,若能一鼓作氣而下居庸關,三、五天之內就可到達北京城下,就算是吳三桂率兵趕來,也來不及了。”
王一凡點了點頭,對牛金星道:“防守居庸關的是唐通,聽說牛丞相已經和他在私下裏聯係過,他願意獻關投降,這應該不會變卦吧?”
牛金星微微欠身答道:“請大王放心,他既然親口送上書信,料無變卦的道理。”
王一凡又道:“我是聽說崇禎派了個心腹太監杜之秩去居庸關監軍,恐怕會對唐通的投降計劃有阻礙……”
一旁的杜勳忙道:“不會,不會!我也曾和杜之秩共事過,這次我也寫信讓他見機行事,及早投效大王,料他不會輕舉妄動,更何況他現在手上無一兵一卒,又能起什麼風浪?”
王一凡這才笑著點了點頭:“那孤就放心了。想這個崇禎臨時抱佛腳,封賞唐通為定西伯,想以此讓他效死命,這次若是唐將軍願意獻關投誠,孤何止會賞他一個區區的定西伯。”
他用眼光掃了掃周圍的人,忽然說道:“這些年浴血奮戰,出生入死,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將士的性命,才有今日的風光。眼看著大軍就要到了北京城,隻是我還覺得有些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