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北京城裏的崇禎帝朱由檢也從四麵如雪片而來的塘報中得到消息,知道王一凡北渡黃河向北京城進軍的噩耗。
近一段時間因為各處都遭王家軍攻陷,這個年輕君主日日都有亡國滅種的預感,一閉上眼就能看到國破家亡、宗族滅絕的慘狀,因此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但他除了每日在宮內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和寫聖旨責斥那些封疆大吏和官員外,就完全無計可施。
他常常對著牆壁無助地大喊道:“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朕非亡國之君,自從即位後就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倦怠,但上天為何要葬送我朱家江山,我不甘心!”
說著說著,他就忍不住痛哭失聲,耳聽著殿外呼呼的風雪聲,他搖搖晃晃地走出宮殿,後麵的宮女和太監看見他神魂顛倒的樣子,都在心裏暗自說道:“這下子就連皇上的心智都亂了,莫非大明朝真的要亡了?”
朱由檢一路冒著風雪來到太祖朱元璋的靈位前,叩拜不止,他哭著說:“萬一要是大明朝的江山不保,他就要以身殉國,不做亡國之君。”
皇後匆匆帶著一群宮女,將已經神智不清的朱由檢帶回了東暖閣,將熬好的銀耳燕窩湯喂他吃下,朱由檢這才醒悟過來,歎息道:“朕一時難過,所以才有這些無狀之舉,你不用擔心。”
周後看朱由檢一臉憔悴的樣子,也暗自偷偷流淚不已,朱由檢心灰意冷,讓皇後離去。
匆匆整理了一下儀容,朱由檢就上了朝。
耳聽著下麵的群臣無計可施,隻是用一些官麵上的套話安慰自己,朱由檢越覺得心焦如焚。
他暗暗在心裏懷念起之前的袁崇煥、傅宗龍、孫承宗、盧象升甚至是洪承疇來,想到若是這些人還都在自己身邊,也不至於讓他現在這樣倉皇無措。
下麵的群臣還在爭論,有人建議放棄大同,收縮兵力,將所有人馬集中在北京和居庸關等重要關口上,也有人立刻將山海關的吳三桂人馬抽調入京勤王。
但朱由檢知道這兩個建議都是飲鴆止渴,若是收縮兵力,等於拱手將北京城外的所有地方都讓給王一凡,而若是調離了山海關的吳三桂,關外的滿清大軍就會毫無阻攔地入關,到時候黎民百姓再度慘遭胡虜蹂躪的景象更是他不願看到的。
他急切地看著眾人,希望從他們的口中得到一個有用的主張,但最後還是失望了。
因為江南丟失,朱由檢已經走投無路,此刻就是孫武複生,恐怕麵對眼下的境況也隻有搖頭歎息了。
須臾之間,一個大臣匆匆來報,說是太原已經陷落,王一凡的大軍正在席卷山西全境,聲勢異常浩大,很可能將要進入河北了。
朱由檢知道太原一丟,保定也就危在旦夕,但他還是無法下定決心,讓吳三桂率兵勤王,心裏依舊抱著一點僥幸,
內閣輔臣此刻已經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當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們百般勸說,希望朱由檢能放棄山海關,其中更是說道因為鬆錦之戰丟失了錦州和寧遠後,關外實際上已經成了滿清人的天下了,二十萬精兵守衛山海關於事無補,反而會白白浪費國家的糧餉,不如及早撤回京畿,還能和王一凡做最後一搏。
朱由檢聽得他們個個口若懸河,憤怒地罵道:“你們這群無用的東西!若是放棄山海關,引清兵入關,那朕豈不是成了華夏兒女的罪人!”
正在此時,他看到殿下的吳襄,暗想這個吳襄是吳三桂的父親,昔日又曾在關外效命戍守邊關,對關外的形勢最為了解,何不問他山海關一帶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