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揮師北伐(1 / 3)

北伐的征途先是由王栓率領的一支十萬大軍開始的,作為迷惑崇禎帝的一路偏師,他們一麵向山西南部進軍,追趕之前逃走的高傑等人,一麵占領當地州府縣城,從山西南部繼續向東,越過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的懷慶地區,繼續北上。

明朝在山西境內的兵力非常空虛,巡撫菜茂德的人馬隻有三千人,他駐紮在平陽,麵對著黃河對岸的陝西,有一千餘裏的地方都可渡河,因此一籌莫展,

明朝的晉王催促他回太原守護省城,因為王室和達官貴人聽說王一凡有可能從旁迂回過來,包圍太原,因此十分害怕。

而蔡茂德心裏也清楚,倘若太原失守,皇上那裏就更不好交代了,因此他將守衛黃河的重任交給了副總兵陳尚智,就領著二千人馬匆匆回師。

就在十二月,王家軍的人馬正式渡河,陳尚智見王家軍人多勢眾,當即投降,因此,太原以南全在王家軍的掌握之中。

而山西各地的百姓也開始哄傳起王一凡的仁義和王家軍的紀律嚴明來,他們紛紛盼望著王家軍能及早趕來。

果然王家軍渡河到了山西以後,紀律非常嚴明,與民秋毫無犯,於是,山西境內到處都出現了迎接王家軍的投降隊伍,王栓就地捕了幾個罪大惡極的鄉紳惡霸,當著眾人的麵嚴刑拷打,並將從他們家查抄出來的金銀財寶和糧食物資賑濟百姓,因此使得這一帶的百姓無不人人稱頌。

之後,王一凡率領三十萬大軍徐徐進入山西,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此刻他這趟進軍與其說是北伐,倒不如說是衣錦還鄉要來得恰當。

三千名威武雄壯的關寧鐵騎在前方開道,後麵跟著各式各樣的旗幟儀仗,還有樂手跟著一路敲鑼打鼓,文武百官在衙役、親兵和護衛下魚貫跟在後麵,然後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人馬跟在最後。

此刻王一凡的派頭,已經不比帝王出巡時要遜色,盡管這裏距離北京依然很遙遠,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已抱定了必勝的信心,山西的百姓官員紛紛拜伏在道路兩旁不敢抬頭。

等王一凡趕到平陽的時候,王栓早就率領平陽的文武官紳在郊外恭候升價。

王一凡進了平陽,召見父老噓寒問暖,並命令手下士兵搜捕明朝的宗親和民憤極大的貪官汙吏,將查抄來的金銀糧食賑濟百姓。

望著山西這一帶望風而降的架勢,他不禁興致勃勃地憧憬起來,更有無數新近歸降的臣子對王一凡歌功頌德,用典雅華麗的詞藻吹捧著王一凡的英明神勇。

新近投降的平陽製服張淩然是進士出身,向來對這些八股文十分拿手,他跪在王一凡麵前道:“啟稟大王,自從聖駕渡河以來,我看沒多久就要繼續北上,直搗打通,然後轉向東邊,直取北京,咱們三晉父老無不紛紛相迎,大王此次必然大獲全勝,開創出一個冠絕古今的繁榮盛事!”

王一凡雖然覺得他話中多是吹捧的空虛語句,但倒也不以為意,因為要防止明朝的晉王從太原城裏逃脫,因此他僅在平陽停留了三天,就立刻率軍離開,很快就將太原城團團圍住。

困守在太原城裏的山西巡撫蔡茂德知道太原必不可守,決心一死以報朝廷的恩德,但就在他慷慨激昂地向手下陳述這一決定後沒多久,崇禎帝的旨意就傳了過來,說是因他放棄黃河防守,使得王家軍得以輕鬆渡河,直取太原,因此將他原地撤職,等待拿送京城問罪。

蔡茂德哭笑不得,但在新任巡撫沒上任之前,他還是硬著頭皮說:“無論如何,在新任巡撫走馬上任前,我都要替皇上守住太原城。”

眾人見他如此迂腐,也不再勸,各自去尋找逃命的法子了。

當日下午,王一凡便命令全體將士立刻攻城,防守太原城的明軍早就人人心無鬥誌,還沒等王家軍的炮火打完,就豎起白旗投降,王家軍得以毫發無傷地進入了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