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的這種奇特的婚配方式,在魚類中是少有的。
3.鯽魚為什麼被稱為“免費旅行家”
在大海裏,時常可以看到在鯊魚、鯨、海豚、海龜或蝠鱝身上,甚至在船的底部,附貼著一種體色青灰的小魚,無論大魚如何粗暴地抖動身子,無論端流激浪怎樣衝擊,它也不會掉下來。這種小魚就叫鉀魚。
鯡魚的腦袋頂部長著一塊橢圓形的吸盤,吸在大魚身上。當它離開時,就像蓋圖章似的在大魚身上留下痕跡,所以人們稱它為“鯽魚”。
最大的鯡魚體長不過一米,但吸盤的力量相當大。據測定,一條長僅60厘米的小軸魚,能經受住10千克的拉力。原來,當紳魚把吸盤吸附在某一物體上時,吸盤裏的水就被擠出,使吸盤變成了真空,借助大氣和水的壓力,吸盤就能牢牢地吸附在物體上。鯊魚、海龜等大魚一旦被它吸住,就休想擺脫它。
就這樣,鯽魚跟著大魚去免費旅行了。路上,每當大魚吞食小魚時,鯽魚就撿點殘渣碎肉吃。當鯽魚遇見小蝦或小不點的魚時,就會從大魚肚皮上下來,在魚蝦群裏橫衝直闖地飽餐一頓。吃飽喝足之後,鉀魚又會尋找新的吸附對象,進行新的旅行。
4.海參拋出胃腸為什麼還能活
海參,是生活在淺海海底的棘皮動物。海參沒有快速遊泳的本領,隻是依靠身體腹麵的管足與肌肉的收縮蹣跚行動,軟軟的身體很容易受到其他海洋動物的襲擊。不過海參也有自衛的絕招,這就是拋胃腸迷惑敵害,轉移對方視線,自己趁機逃脫。
失去內髒的海參照樣能活。大約50天左右,它就會重新長出新胃腸。原來,海參的體內有一種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是由無數形態、構造相同的細胞集合在一起,執行共同生理機能的細胞群。海參的結締組織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工作狀態;一種是再造形態。工作狀態是結締組織執行生理機能的狀態,而再造形態則是進行再生補償工作,也就是修補受傷或壞死了的細胞。因此,海參不僅吐出胃腸死不了,就是將它切成兩段扔到海裏也照樣能活。海參有了這種絕招,就能逃避敵害,保護自己。
5.射水魚靠什麼擊落空中飛蛾
生活在東南亞國家沿海和一些群島周圍海域的射水魚,有一種捕食空中昆蟲的奇特本領。
注意:一隻飛蛾貼著水麵飛過來了!調皮的射水魚,扭動著隻有巴掌大的身軀,悄悄地靠近它,豎直身子,把嘴露出水麵,瞄準目標,從口中猛地噴出一股水柱,成功地將飛蛾擊落,真棒!
射水魚的本領全靠這張特殊的嘴。在它的上頜有兩個很深的小溝,當舌頭緊緊地貼住上頜時,這時深溝便形成廣兩道直徑約1.5毫米的“槍管”。射水時,它用鰓蓋猛地一壓,含在嘴裏的水,便通過小溝從口中噴射出去。更有趣的是,射水魚所射出的水流還是可以變化的,即可“連發”,也能“點射”。這種動作,是靠它的舌尖變化來完成的。它的舌尖像一個活門,舌尖向下時,活門就打開,一股水流射出,這就是“連發”;若舌尖一招一落,就有水珠一束束射出,這便是“點射”。這種不同的射擊方式,就像軍人使用的自動衝鋒槍一樣。射水魚噴射的高度可達四五米,被它捕捉住的飛蛾、蒼蠅、蜜蜂、蝴蝶之類的小昆蟲,很難逃命。
6.紅鯛魚為什麼由雌變雄
一條雄紅鯛魚死了,“妻子”們悲傷地在它的周圍遊動著。遊著遊著,其中一條體魄健壯的“妻子”由雌性變成了雄性,充當“一家之主”,帶領眾“妻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紅鯛魚實行“一夫多妻製”。它們一般以一二十條組成一個大家庭,由一條雄魚為“一家之主”,其餘的都是它的“妻子”。如果雄魚死了,雌魚就會顯得六神無主,慌亂不堪。但沒過多久,便有一條最強壯的雌魚會變成雄魚,充當新“丈夫”。
為什麼紅鯛魚會由雌變雄呢?原來,雄紅鯛魚身上長著鮮豔的色彩,這種色彩在水下發出特殊的信號。雌魚對這種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魚的光色消失,身體最強壯的雌魚神經係統首先受到影響,隨即在它的體內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長成,鰭也跟著變大了,一條雄魚就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