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些東西為什麼會是白色的雪片狀呢?原來,當探照燈光射向漆黑的海水中的時候,浮遊生物的絮狀物、海洋生物的糞便等,便反射出閃爍的白光,再加上燈光在水中產生的折射作用,使海水中的這些絮狀物、碎屑、糞便等,看上去要比實際大得多,就像我們在地麵上看到的雪花一樣。而且,這些東西的比重與海水的比重十分接近,所以它們都能在海水中浮蕩。科學家們在潛水器中觀察,就會看到海水中飛舞著的片片“雪花”了。
4.什麼魚遊得最快
如果誰異想天開,興辦一場海底奧林匹遊泳比賽,那誰將獲得金牌呢?
以速度而論,遊泳“冠軍”當屬劍魚。劍魚的上頜向前突出約有1米多長,像一把出鞘長劍,堅硬得可以刺穿船殼。它的身體呈流線形,尾鰭非常發達,呈新月型,遊動起來可大大減少水的阻力。有人曾測定一組魚類遊泳速度的數字,進入“前8名”的“運動員”分別是:劍魚,每小時約110千米(最高時速可達130千米);旗魚,每小時104千米;大馬哈魚,每小時40千米;金槍魚,每小時21千米;鱸魚,每小時16千米;鯊魚,每小時14千米;緩鍤,每小時12千米;狗魚,每小時11千米。
魚類遊泳速度的快慢和它們的形體有密切關係。遊得快的魚身體都呈紡錘形,即前端尖小,前段至中段漸趨肥大,後部又逐漸細小。這種體型在水中前進時,受到水的阻力較小。像劍魚、鰹魚和鯰魚都屬這種類型。圓筒形的鰻魚每小時隻能遊12千米,至於扁平形的鰩魚,球形的圓鈍、刺飩等,遊速就更慢了。
此外,快速魚的尾柄細小而有力,尾鰭張開時有如一彎新月,再加上發達的肌肉,就能產生強大的推力,提高遊速。
5.什麼魚遊得最遠
魚類“馬拉鬆冠軍”當推歐洲鰻鱺。它可以遊6000海裏。這隻是標誌放流測定的距離,在自然條件下,恐怕還會突破這個數字。
鰻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鰻魚。這是一種奇特的魚類,一生中半輩子生活在海洋裏,半輩子生活在江河中。每年夏末秋初,它們性成熟了,就要離開故鄉,從江河漫遊人海,在約四五百米深處的海底產卵。孵化後的鰻苗,又成群結隊地競相逆流而上,遊回江河內發育成長。
二、有會發電的魚嗎
海洋中,會發電的魚已知的有電鰩、電鰻、電鯰、電鯰、瞻星魚、長吻魚、裸臂魚等,大約有300多種。
各種發電魚所發出電流的強弱和電壓的高低各不相同。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近海中的電鰩,個大的身長2米,體重100千克。它一般能發出60伏、50安培的電流,功率髙達3000瓦,足以電死一條大魚。它隻需發出一個電脈衝,敘能把6個100瓦的燈泡同時點亮,發出像霓虹燈廣告牌那樣的閃光來。
生活在亞洲的電鯰,雖然隻有1米長,卻能發出350伏的高壓電。這不僅能:擊死魚類,甚至還能把人畜擊昏。
在所有的發電魚中,最厲害的是電鰻。它的頭像蛇,身民隻有2米,祐重才20多千克。電鰻捕食時,放電的電壓一般在300伏特,若長久%放電,放電時的電壓高達800伏特。魚類一旦受到它的電擊,身體彎曲成弓形,一動不動地僵臥在那裏,任其吞食。電鰻發出的電壓,可以驅動一台小型電動機。美國佛羅裏達州有一座“電魚博物館”,門口高懸的霓虹燈,就是館內一條電鰻提供電源的。在南美,時有漁民受到電鰻襲擊的報道,輕者受傷,重者喪命。
1.魚死後為什麼會翻肚
一般的魚,身體是流線型的,背部有一條脊柱,由很多脊椎骨組成,腹部隻有魚鰾、胃和腸。因此,它的背部重於腹部。
魚活著的時候,可以依靠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等保持身體平衡。魚一旦死後,這些器官便全部失去功能,於足比較重的背部就會沉到下麵,比較輕的腹部就會浮在上麵,這就是人們常見的翻肚的現象。
2.魚的年齡能知道嗎
一般來說,魚的年齡大致都能知道,因為魚鱗上有一圈圈弧線狀的“年輪”,這是魚鱗一年一年向外擴大所形成的。每一年都會在鱗片上形成一條弧線。隻要掰下一片魚鱗來數一數,就可以知道魚的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