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重度-縮性胃炎伴腸化、重度異型增生、早斯胃癌(1 / 3)

趙某某,男,53歲,漢族匸石家莊市熱力煤氣公司幹部,已婚。

病曆摘要:

患者胃脘部賬滿、疼痛1年,加重1個月。―患者自1983年3月開始,常於受涼後感覺胃脘部脹滿、疼痛,伴腹瀉,自服“四環素”、“紅黴素”等藥物,症狀緩解”11月份胃脘疼痛、脹滿複作,服用“甲氰怫胍”緩解,即連續服用1個月。今年3月2日因工作緊張、1天僅進食2個麵包,晚12時突然出現上腹部劇痛,腹瀉,為稀水樣便,伴肛門下墜感,自服“四環素”,3月5日腹瀉止,但大便幹,為黑綠‘色便,3月7日在本市機關門診都做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報告:“胃粘膜粗大(或肥大V,。3月21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做胃鏡及病理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局部腺體中度不典型增生”。遂來我院就診。現症:胃腺部疼痛、脹滿,遇寒加重,伴口幹,口苦,噯氣,納食尚可,夜寐安,大便稀不成形,日行一二次,小便調。舌質紫紅,苔黃膩,脈弦滑。既往無肝炎及結核奪傳染病史,8歲時曾患“天花”。有飲酒嗜好,每天約150g白酒,禾吸煙史。父母均已故,其母死於“冠心病”;其父死因不明。家族中其他成員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全身皮膚粘膜未見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部無充血,雙扁桃體不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腹軟,中上腹有壓痛,肝脾未及,莫菲氏征。腸鳴去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X線檢查:兩肺紋理增重,餘未見異常。B超診斷提示:③肝、脾、胰、雙腎未見占位性病變。②慢性膽囊炎。心電圖報告:竇性心律,大致正常心電圖。

1984年3月21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做纖維肩鏡檢查報告,食道、賁門均正常。胃底粘液湖清,未見腫物。胃體粘膜皺襞光滑,紅白相間,分泌物不多。胃角粘膜.紅白相間,有過形成結節。胃竇粘膜略粗,有過形成結節,蠕動好,紅白相間,分泌物不多。幽門可見,圓形,開閉自然,光滑,色澤紅白相」間,十二指腸正常。診斷:慢性輕度萎縮性胃炎。病理報告、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局部腺體中度不典型增生。1984年7月13。日在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會診(病理)報告:(胃幽門部)胃粘膜小灶性中度及高度非典型增生(不除外高分化腺癌)。

北京醫學院病理教研室會診報告:“重度非典型增生,不能排除早期癌變,建議手術。

1984年7月14日在首都醫院病理會診報告:病變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部分腺體顯輕度不典型增生。

1984年7月1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會診報告:胃粘膜組鯫呈慢性炎症,其中有少部分腺體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見核分裂相,疑為癌。

1984年8月7日首都醫院第二次會診報告:胃粘膜呈慢性炎症,其中二塊病變符合中-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局部腺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

1984年8月15日河北醫學院第四醫院病理會診報告:慢性胃炎,腺體部分呈重度不典型增生。

1984年8月23日北京軍區和平醫院病理會診報告: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輕度腸化,後者腺上皮呈重度異型增生伴痛變。

1984年8月30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病理會診報告:不典型增生疑惡變;

1984年8月31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二、三院病理會診報告:粘膜層腺上皮癌變。

中醫診斷:胃脘痛。

西醫診斷:①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場化、重度異型增生。

②早期胃痛。治法:和胃降逆,通絡止痛。

方藥:

黃莘6g黃連9g黃柏相梔子6g當歸9g白苟30g川芎9g生地12g白芷9g虎枕12g茵陳12g威靈仙20g薑黃9g川樸妝元參元胡9g五靈脂地榆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配合服用摩羅丹,3次/日。

1984年5月g日二診:服藥26劑,諸症均減。仍有輕度胃脘脹滿、疼痛,大便不調,日行3次,質清不爽,伴裏急後重。舌紫暗,苔黃膩,脈弦滑。5月3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賁門、胃底均,胃體粘膜橘紅色,皺襞規則。胃角拱形,粘輝釭白相間。胃竇粘膜紅一白相間、花斑狀,大小彎側有發紅斑狀隆,幽門口小彎側有咖粘膜隆起,表麵光滑,紅色。幽門可見,形狀不整,輕度返流。十二指腸粘膜未見異常。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口息肉。病理報告:慢性胃竇炎伴腸上皮化生。1984年5月21日河北醫學院第四醫院病理會診報告:慢性萎縮性胃炎。1984年4月21日在我院做上消化道造影報告,上消化道未見明顯病變。上方加三七粉2g(衝)。餘不變,煎服法同前。1984年5月25日三診:服藥17劑。自述胃脹痛較前明顯改善,納可,目進食400~450g,夜寐可,大便轉調。、舌紫紅,苔黃膩,脈弦滑。在我院行膽囊造影提示:未見異常。上方加地榆20g,元胡15g,虎杖12g。

1984年6月5日四診:服藥10劑。胃脘脹滿、疼痛偶作‘。近一日口舌生瘡。上方去元胡、地榆、五靈脂,加公英15g,敗醬草30g:川軍6g(單包先煎)。餘不變,煎服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