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2日十二診:間斷服上藥40餘劑。胃脘脹滿、疼痛再未發作,噯氣消失,仍便溏,日1次,少寐多夢,舌質紫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當歸9g川芎9g白芍20g雲苓12g香附12g紫蘇12g―百合12g天花粉12g白芷6g雞內金9g三七粉(衝)茵陳12g梔子木香6g秦皮12g炒棗仁15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20劑。
[按語
本例患者係外地門診治療,時有托人捎藥,仗服胃病1號加味347劑,不但多年的臨床症狀消失,其胃鏡象由萎縮性胃炎表現而逆轉為淺表性胃炎,胃體粘膜花斑狀、以白為主,改善為粘膜橘紅色,皺襞規則,柔軟。胃竇粘膜紅白相尚,以白為主,竇後壁可見粘膜下血管,轉變為粘膜紅白相間,大彎側稍粗糙,血管顯露消失。胃酸#泌功能測定原來髙峰排酸和最大排酸偏低的現象恢複正常。膽汁返流消失。
[追訪]
7月6日來函會知:來函收悉,規將我的情況簡述如下:1984年由北京去石/家莊看癇,去過十幾次,不能去時還托人給我帶藥,有時貴院還從信中給我咪寄藥方,經李教授的治療,我的萎縮性胃炎早已治愈。有4年的時間不吃任何藥了,胃不痛、不脹。飲食很好。一直堅持正常上班,沒有因為胃病休過假。因浚有瘂狀也沒有再撖胃鏡檢查。
九十七、淒縮性胃炎
趙某某,女,邾歲,漢族,已婚,河南信陽地區石油公司裏人。
病曆摘要
胃脘痞塞、脹滿5年,加重2年。患者5年前,因精誌不舒引起胃脘痛塞、脹痛,自服“猴頭菌片”、“胃舒平”療效不著,遂到河南信陽解放軍七六五醫院診治,做胃鏡診斷為:①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②胃十二指腸炎。經中西藥治療(用藥不詳),病情日趨加重。慕名來我院治療。現症:胃脘部脹滿、疼痛,惡心,頭暈,頭痛,口幹欲飲,咽痛,口臭,口苦,納呆,寐差,大便幹,4~5日一次,小便量多,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既往無肝炎、結核病史,有」膽囊炎、主、律不齊病史,對青鏈黴素過敏,無煙酒嗜好,家族中其母患有胃,g?13義能?3,發育正常7形體消瘦,麵色萎黃,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部充血,扁桃體不大,肺呼吸身清晰,心律不齊,腹平軟,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未及,四肢脊柱無畸形,神經係統未見異常。
B超:肝膽未見異常回聲。
1986年6月17日河南信陽解放軍七六五醫院纖維內窺鏡檢查報告:食道、賁門、胃底未見明顯異常,胃體粘膜光滑,色澤均勻,未見炎性分泌物。胃角正常。胃竇粘膜皺襞紅白相間,局部呈花斑樣,並見小片潮濕紅斑,伴見局部小血管透見現象,蠕動減弱。幽門可見,形狀圓,開閉良好,十二指腸球部潮紅並見小血管網樣透見,現象。診斷①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②十二指腸炎。
1987年9月11日由六五醫院複查胃鏡報告:食道,賁門,胃底、胃體、胃角、胃竇粘膜皺襞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局部可見小血管透見。幽門可見,形狀圓,開閉良好。十二指腸球部潮紅,並見小血管網樣透見。診斷: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炎。
中醫診斷:胃脘痛。西醫診斷:①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
⑨胃十二指腸炎。治法:和胃降逆、通絡止痛6方藥
胃病1號加廣木香6g香附15g天花粉12g炒棗仁15g板藍根15g海內金9g三七粉2g(沖)水煎兩遍,分兩次溫服,日1劑。
1989年3月27日二診:服上藥3劑,病情無明顯變化。現胃脘脹滿,疼痛,惡心,頭暈,頭痛,口幹苦臭,欲飲,咽痛,納呆,寐差,大便幹,4~5天一次。小便量多,舌質暗紅,笞薄黃,脈弦細滑,調有如下:
胃病1號加香俯20g天花粉1場雞鉤金9g廣木香6g板藍根20g三七辨2g(衝)‘文火水煎40分鍾,取汁400瓜1,分2次溫服。1腫9年12月20日三診:間斷服上藥200餘劑,症狀大有好轉,胃胺脹滿、疼痛及惡心、'咽痛均大減,因停藥月餘諸症反複。現胃脘仍脹滿疼痛,口幹'欲飲,便幹,1次4日,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
方如下:
胃病1號加香塒20g天花粉2氓雞內金細廣木香秘板藍根20g當歸細三七粉2g(衝)煎服法同前。
1990年12月22日@診:雁上藥230劑。停藥3月餘,惡心:咽痛、口幹苦臭消朱,胃脘脹滿、疼痛減輕,納增,由日食200g增至300g。但食後胃臉仍感脹痛,噯氣,易感冒,頭痛、前額痛甚。兩目脹澀。寐少,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胃病加香附15g青皮威靈仙板藍裉鯫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煎眼法同前,日1劑。
1991年10月20日五診:服上藥100剤6賈胺廉滿、疼痛間斷性發作,噯氣、泛酸偶巽,時有口午咽痛,使幹,3日一次。頭痛、頭暈。兩目脹濕好轉,少寐,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胃病1號加香附15g青皮10g雞內金9g炒棗仁15g、威炅仙25g板藍根20g三七粉2g(衝)煎服法同前。
1992年3月2g日六診:服上藥20餘劑。症狀大有好轉,胃脘脹滿緩解,噯氣、燒心、泛酸均消失。現胃脘及右脅隱痛。但仍有頭痛頭暈,兩目幹澀,大便幹,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胃病1號加麥冬15g荔枝核30g女貞子20g旱蓮草30g煎服法同前,日1劑。
1992年3月30日七診:間斷服藥20劑,頭暈、目澀消失,但仍時有胃脘隱痛,偶有右脅不適,便幹,3日一次。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胃病1號加青皮15g板藍根20g威靈仙30g蒸枝核15g炒麥,仁20g天花粉魄、煎暉法同前,日1劑。
我院複查胃鏡報告:食管,賁門,胃底粘膜花斑狀,胃體粘膜光滑,呈橘紅色,敏襞規整,粘液湖色白、量中,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光滑,輕度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幽門形狀圓,開閉自然,十二指腸球部未見異常。診斷:慢性淺義性胃炎。病理報告:(竇)輕並度慢性淺表性胃炎。為了進一步鞏固療效,調方如下:
胃病號加青皮12g,板藍根20g威靈仙3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天花粉20g日1劑,煎服敘同前。
[按語]
患者多年的病史,經治3年,間斷服中藥673劑。自覺症狀基本消失,胃鏡象表現:胃底由粘膜色不均,可見暗紅色血管網改善為粘膜花斑狀,血管網消失。胃體粘膜花斑狀轉變為粘膜橘紅色。胃竇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局部可見小血管透見,逆轉為粘膜光滑、輕度紅白相間,以紅為主。病理由淺表萎縮性胃炎轉變為淺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