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某某,43歲,漢族,河北省井陘縣河東村農民,已婚。
病曆摘要:
患者間斷性胃脘部隱痛20年。
患者20年前因嗜食辛辣而致胃茂部隱痛,此後胃痛時輕時重,曾於當地服用“胃得寧”、“蓋胃平”、“穀維素”等藥物,病情無明顯改善。現症:胃脘部隱痛,上午尤甚,伴燒灼、痞悶感,偶有脹滿,泛酸,兩脅及後背脹痛,噯氣少作,晨起口幹欲飲,咽痛,咽堵,納可,日進食500g。夜寐差,二便調。舌紫暗,苔黃膩,脈弦滑。既往無肝炎及結核病史。嗜食辛、甜味食物。家族中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全身皮膚粘膜未見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部充血,雙扁桃體不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腹軟,劍突下有壓痛,肝脾‘426,未及。脊柱四肢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正常。1991年3月25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下段粘膜充血,見條狀糜爛,管腔尚通暢。賁門粘膜充血、水腫較甚,開閉可。胃底粘膜色不均,鞍部粘膜充血,散在點狀糜爛及陳舊性出血。粘液湖量中,混濁。胃體粘膜潮紅,皺襞脊上散在點狀糜爛,見陳舊性出血點。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紅白相間,大彎側局灶白為主,可透見粘膜下血管。幽門口輕度充血。幽門可見,圓形,開閉尚可。十二指腸未見異常。診斷:①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伴出血糜爛);②食管賁門炎。病理報告:(體)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竇)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刷片。中醫診斷:胃脘痛。
西醫診斷:①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伴出血糜爛。
②食管賁門炎。治法:和胃降逆,通絡定痛。方藥:
瓜蔞12g黃連茵陳12g鬱金12g菖蒲20g當歸9g川芎9g白芍20g雲苓12g荔枝核20g仙鶴草20g佛手20g公英20g紫蘇15g川樸12g天花粉20g三七粉2g(衝)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同時配合服用摩羅丹2丸/次,3次7日。1991年4月2日二診:服藥7劑。上述症減。胃脘隱痛已不明顯。自述胃脹串及兩脅和後背,偶有燒灼感,泛酸,口幹欲飲,噯氣,咽痛,咽堵。舌紫暗,苔黃賦,脈弦細滑。調整處方如下:香附20g青皮15g紫蘇20g陳皮9g黃連9g麥冬12g菖蒲2徹荔枝核20g鬱金9g天花粉20g白芷9g梔子坤公英20g仙鶴草20g雞內金9g三七粉衝)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4月10日三診:服藥7劑。胃脘脹滿明顯減輕,咽痛、咽堵基本消失。餘症均有改善。納可,夜寐稍安。舌紫暗,苔薄黃稍膩,脈弦細滑。查:咽無充血。上方調整如下:
麥冬魄沙參鄉荔枝核2叫菖蒲20g鬱金天花粉20g白芷公英20g青皮12g陳皮相仙鶴草20g雲苓12g澤瀉9g雞內金三七粉(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4月17日四診:服藥7劑。已無燒灼感、泛酸及噯氣。現症:胃脘部偶有憋脹感,有時自覺從胃上衝至口內熱氣感,兩11辦稍脹,納可,寐安,二便調。舌紫暗,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瓜蔞相黃連9g菖蒲20g鬱金9g川樸12g薑黃9g再合15g烏藥9g紫蘇12g公英20g青皮12g仙鶴草20g陳皮9g雞內金9g三七粉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4月30日五診:服藥14劑。胃脘憋脹減輕,仍自覺有熱氣從胃上衝至口,晨起口幹。調整上方如下:
瓜蔞黃連9g菖蒲20g鬱金相川樸12g薑黃9g生石膏卿知母吻紫蘇9g公英2如仙鶴草鄉青皮詢陳皮9g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5月g日六診:服藥7劑。仍述胃脘不適,牽及兩脅肋脹,口幹,熱氣自胃上衝至口症狀消失。納可,日進食500g,夜寐安,二便調,舌紫暗,苔黃膩,脈弦滑。調方如下:
瓜蔞9g黃連時枳實15g白術6g川樸12g薑黃9g菖蒲20g鬱金相.青皮12g陳皮9g雲苓12g荔枝核20g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板藍根30g威靈仙20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5月15日七診:服藥7劑。患者自述近日胃:截部脹滿,時有隱痛,伴兩脅脹,泛酸少作,口幹欲飲。舌紫暗,苔薄黃稍膩,,脈弦細滑。上方調整如下:
香附15g青皮15g麥冬15g荔枝核20g菖蒲20g鬱金徹公英20g枳實12g白術6g川杯12g薑黃9g板藍根30g威靈仙20g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5月23日八診:服藥7劑,以上症狀減輕,泛酸消失。納可,夜寐安,二便調。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略滑。處方如下:
瓜蔞12g枳實15g川樸20g薑黃9g菖蒲20g鬱金9g青皮15g陳皮9g麥冬12g蕩枝核20g板藍根30g雞內金9g天花粉15g三七粉2g(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5月30日九診:服藥7劑。胃脘脹滿消失,仍時有隱痛,兩脅肋脹,晨起口苦。調整處方如下:
香附15g青皮15g紫蘇12g陳皮9g菖蒲20g鬱金15g川樸20g薑黃6g麥冬12g荔枝核30g百合15g烏藥9g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仙鶴草20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6月25日十診:服藥”劑。胃脘隱痛減輕。近日自覺食後胃脘憋脹,兩脅肋脹,泛酸,咽中異物感,晨起口苦,納可,夜寐安,二便調。舌暗紅,苔黃,脈弦細略滑。上方調整如下:紫蘇12g黃連9g枳實12g川樸15g.梔子瓜蔞9g青皮12g陳皮9g麥冬12g荔枝核,佛手12g廣木香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板藍根30g威靈仙30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1年7月19日十一診:服藥14劑。胃脘已無疼痛及愁脹,兩脅助脹亦不明顯。僅述腎院稍覺不適,咽堵減。納可,日進食500g,夜寐安,二便調。舌暗紅,苔黃,脈弦細滑。今日在我院第二次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可見胃粘膜一過性凸入食管腔內。賁門。胃底、胃體粘膜橘紅色,敏裝排列規則。粘液湖量中等,色白濁。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中度紅白相間,紅白各半,粘膜尚光滑,未見血管顯露,幽門水腫、充血,幽門可見,畫形,關閉不良。十二指腸可見黃色膽汁滯留。診斷:①慢性淺表性胃炎;②一過性食管裂孔疝。病理報告(編號2409g):(胃體、胃竇)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至此,胃鏡及病理已達痊愈,為徹底治療,鞏固療效,繼服中藥,調方如下:
瓜蔞積實12g川樸15g梔子9g紫蘇12g黃連9g公英20g板藍根20g青皮12g陳皮9g麥冬12g荔枝核如g威靈仙30g雞內金相三七粉2g(衝)仙鶴草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