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6日四診:患者病情較前好轉。食欲增加,日進食15吆,胃脘疼痛緩解,噯氣減少,胃脘部壓痛減輕,但食後仍感胃脘脹滿,麵色萎黃,精神疲憊,形體消瘦,便幹結已緩解,舌淡暗,苔薄黃,脈細略滑。繼服上方,煎服法同前。
1984年11月13日五診:近日患者仍感食後胃脘脹滿,噯氣,午後夜間為甚,神疲乏力,嗜睡多夢,二便調,舌淡暗,苔少,脈細略滑。
1984年11月六診:近日病情好轉,胃脘脹滿減輕,食量增.日進食1~200g,仍食後及午後胃脹,噯氣減少,神疲乏力,二便調,夜寐可,舌暗淡胖,苔薄白,脈細略弦,效不更方,繼服上方.煎服法同前。
1984年11月27日七診:近日有食欲,食量稍多則脹滿,午後亦胃脹,舌脈同前,處方:
麥冬15g五味子枳實白術6g荷葉12g百合12g烏藥!增薑黃9g石斛15g雞內金9g遠誌6g焦二:仙砂仁細丹參檀香9g人參(嚼服)烏梅妝號拍1.5g(衝)朱砂1.5g(衝)口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4年12月11日八診:患者精神較前好轉,食後胃脘稍感脹滿,噯氣已愈,胃痛消失,寐安,二便調,舌暗淡,苔薄白,脈細略弦,處方:
麥冬枳實)5g白術6g五味子6g荷葉12g竹合烏藥相薑黃9g石斛15g雞內金!塊遠誌焦二仙3如砂仁細丹參檀香9g西洋參;嚼服)烏梅12g號珀1‘5g(衝)朱砂1罾5g、衝)厚樸20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服。
1984年11月9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賁門,胃底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胃體粘膜橘紅色,皺襞排裂整齊,未見潰瘍及腫塊,胃角拱形,胃竇粘膜較粗糙,色暗紅,大彎側有三條索狀充血,後壁有二個丘狀隆起,中央臍樣凹陷,未見血管,蠕動良,幽門可見,形狀圓形,開閉自然,十二指腸粘膜未見異常。胃鏡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竇、底),疣狀胃炎。病理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1984年12月18日九診:患者近日精神大有好轉,食欲增加,日進食250g,但多食後胃脘稍脹,大便調,1次/日,寐可,近日做胃鏡結果已達治愈標準,因患者工作需要,帶藥出院,繼服摩羅丹,保持精神愉快,禁辛辣油膩及冷硬食物。
[按語]
患者住院72天,入院時胃脘脹滿,隱痛,納差,日食100g,大便幹結,1次4日,夜不能寐,致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語聲低微,皮膚彈性差,經過治療,自覺症狀消其大半,飲食由一日100g增至250g,精神較前大‘有好轉,皮膚潤澤,便調,寐安,胃-鏡象達到治愈標準。該患者;病機,虛實挾雜,就其便秘而言,非實秘,由於胃病長期不能食。《醫宗必讀》日:“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枯絕……。”食少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大腸傳導無力,陰血不足,不能滋潤腸道。使糟粕中阻,濁氣壅滯,故脹滿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日:“濁氣在上則生塡脹。”胃絡不通則疼痛,葉天士提出:“胃為陽明之土,非柔潤不肯協和。”故用沙參、麥冬、百合、石斛、烏梅、五味子伍用,甘酸化陰,使胃陰得複,又有增水行舟之力,當歸、川芎、白芍養血通絡潤腸道,人參、白術、荷葉益氣升清,脾肺氣足則一身之氣皆旺,佐枳實、厚樸、烏藥行氣消積,降逆氣,瓜蔞寬中散結,滑腸通便,諸藥共濟,胃陰得養,脾氣得複,胃絡通,氣機條達,諸症隨之而愈。
胃鏡象的轉變情況:胃底粘液湖混濁轉變為少量清亮,粘膜花斑,逆轉為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出血點消失,胃竇小彎前壁灰白色消失;十二指腸球部,球腔粘膜粗糙,呈顆粒狀改善為粘膜未見異常。病理由萎縮改變為淺表。
[追訪]
患者來函雲:我在貴院住院3個月,因丄作需要帶7的摩羅丹出院,回單位後一直堅持上班。1991年有時胃脘隱痛.辟到宜昌縣醫院做了1次胃鏡(見後),結果挺好,仍是淺表性胃炎
1991年3月g日在宜昌縣醫院做胃鏡檢查報告:食道粘膜&光滑,部分血管網模糊不清。胃底粘液湖量中等,伴清亮液體體粘膜呈紅白相間。胃角形態正常,表麵光滑。胃竇蠕動可.權膜欠光滑,呈廣泛紅白相間,以紅為主,伴條索狀變白。幽門見,圓形,開閉可。十二指腸未見異常。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出院後g年,一直正常工作,胃粘膜萎縮性病變一餼:複發。
八十三、慢性萎縮性胃炎
李某某,男,32歲,漢族,已婚,69軍幹休所幹部。
病曆摘要:
間斷性胃脘疼痛4年,加重3個月而入院。
患者4年前因工作勞累及飲食不節,而致胃脘隱痛,多於饑餓時加重,進食後稍緩,在本單位醫院就診,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給用“甲氰咪胍”、“丙穀胺”藥物及中藥等,治療1月餘,症狀緩解,其後每遇勞累及飲食失調,疼痛複發,症狀時輕時重。近3個月來,胃痛加重伴燒心、泛酸、乏力,未作特殊治療。10天前,在和平醫院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遂轉我院。現症:胃脘隱痛,時有脹滿,饑餓肘痛重,有燒灼感,伴燒心泛酸,腰背痠痛,疲乏無力,咽部堵塞不適,口幹,時惡心,二便尚調,納差,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細滑。既往患肺結核已治愈,行“扁桃體摘除術”,有煙酒嗜好,家族中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清合作,全身皮膚及粘膜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無充血,扁桃體不大,兩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幹濕性羅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上腹劍突下輕壓痛,脊柱四肢無畸形,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X線檢查示:心肺膈未見異常。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B超示:肝膽脾腎未見異常。
1985年1月g日和平醫院胃鏡檢查:食管、賁門未見異常,胃底粘膜可見粘膜下血管,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粘膜粗糙感,幽門圓形,開閉自然,十二指腸未見異常。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報告、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斷:胃脘痛。西醫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治法:和胃降逆,通絡止痛。方藥:
公英20g茵陳12g香附12g青皮12g石斛12g麥冬12g仙鶴草15g雞內金9g當歸9g川芎9g白芷6g地榆12g三七粉2g(衝)板藍根20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服。同時服用摩羅丹,2丸/次,3/0。1985年2月6日二診,服藥18劑,胃脘疼痛脹滿、咽部不適減輕,乏力好轉,精神佳,偶作燒心,無惡心,納可,口幹,二便調,舌紫暗,苔黃膩,脈弦細滑。
1985年2月30日三診:服藥14劑,患者胃脘脹痛已不明顯,仍見咽部堵塞,精神可,口幹乏力,納可,二便調,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處方調整如下:
公英20g茵陳12g青皮12g石斛12g麥冬12g雞內金9g當歸9g川芎9g三七粉2g(衝)白芍20元參)2g天花粉仙鶴草20g板藍根20g威靈仙30g日1劑,文火水煎4001111,分2次口服。1985年3月12日四診:服藥12劑,咽部堵塞消失,口幹症明顯好轉,乏力,腰背痠痛,二便調,舌質暗紅,苔薄黃,兩手脈寸關滑,尺部弱。
調方如下
公英20g茵陳12g青皮12g麥冬12g雞內金9g當歸川芎9g三七粉2g(衝)白芍20g元參12g沙參20g仙鶴草20g雲苓12g石斛15g山萸肉15g日1劑,水煎40011,分2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