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萎縮性胃炎伴心肌缺血(1 / 3)

謝某某,男,56歲,漢族,河北省水利廳工程局工人,已婚。

病曆摘要:

患者胃脘部脹滿、燒灼感2個月。

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胃脘脹滿,伴燒灼感。於本單位衛生所服用“樂得胃”、“維酶素”及中藥治療,病情無明顯改善,而來我院做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現症:胃脘部脹滿,下午尤甚,伴燒灼感,口粘,口臭,偶覺心悸,納可,夜寐多夢,大便溏,日行4次,小便調。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既往髙血壓病史10年,冠心病史10年,平日經常服用“冠心蘇合丸”、“活心丹”。飲酒史20年,每次200g,已戒1年。吸煙史如年,每日10支,已戒1年。飲茶史30年,已戒2個多月。家族中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全身皮膚粘膜未見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齒齦無紅腫,咽無充血,雙扁桃體不大。氣管居中,甲狀腺不大。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幹濕性羅音。心界叩診不滿意,,律整,心音低鈍。腹軟,無壓痛,肝脾未及。脊柱四肢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1990年5月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賁門均。胃底、胃體粘膜花斑狀,皺襞形態正常,排列規則。粘液湖量中,色淡黃。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紅白相間,呈花斑狀,表麵尚光滑,未見血管。幽門可見,圓形,開閉尚可。十二指腸未見異常。診斷: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病理報告:(胃體、胃竇)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灶性萎縮及間質出血。中醫診斷:痞滿。西醫診斷:①慢性萎縮性胃炎。

②高血壓病。

③冠心病。治法:和胃降逆,通絡消痞。方藥:

菖蒲30g鬱金12g茵陳12g梔子6g青皮12g

廣木香12g公英20g香附20g百合12g烏藥15g川樸12g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板藍根扣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配合服用摩羅丹,2丸/次,3次7日。1990年5月24日二診:服藥3劑。病情平穩,調方如下:瓜蔞12g枳實12g梔子6g公英30g當歸9g白芍20g川芎9g雲苓地榆20g菖蒲12g鬱金12g雞內金相三七粉2g(衝)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0年5月2g日三診:服藥4劑。胃脘脹滿減輕。現症:時脹時消,胃中灼熱微痛,緊縮感,口幹,食後泛酸,兩脅及腰部時有隱痛,納可,夜寐差,大便稀溏,日行2次,小便偶有灼熱感。實驗室檢查:尿常規。舌質暗紅,荅黃膩,脈弦滑。調方如下:

瓜蔞12g枳實12g桅子6g川樸20g桑寄生15g白芍20g公英15g青皮15g夏枯草15g佛手15g地榆15g板藍根15g柏子仁15g雞內金9g三七粉(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0年6月6日四診:服藥7劑。諸症改善。繼服上方,煎服法同前。

1990年6月14日五診:服藥7劑。仍有胃脘脹滿隱痛,燒灼感,患者自覺下肢痠軟無力,夜寐欠安,大便溏,一日數行,小便調。舌質紫暗,苔黃膩,脈弦滑。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及潛血。上方去柏子仁,餘不變。

6月18日六診:服藥4劑。近日因生氣,自覺胃脘脹滿加重,偶有隱痛,燒心,下肢痠軟,寐差,口幹欲飲,大便不成形,日行二三次。舌紫暗,苔黃膩,脈弦細滑。調方如下:瓜蔞梔子細枳實川樸20g香附15g紫蘇15g青皮15g廣木香6g夏枯草20g荔枝核20g木瓜15g懷牛膝徹桕子仁20g三七粉2g(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6月25日七診:服藥7劑。症狀減輕,夜寐已安。自述近日出現咽部不適,腰部時痛。舌紫暗,苔薄黃稍膩,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瓜蔞徹梔子6g枳實魄川樸20g香附15g紫蘇15g佛手15g青皮15g荔枝核30g桑寄生20g夏枯草20g“木瓜15g柏子仁20g葛根30g三七粉2g(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0年7月2日八診:服藥7劑,病情平穩,仍述下午偶有胃脹、隱痛,納可,夜寐安,大便不成形,日行2次,舌質紫暗紅,苔薄黃膩,脈弦細略滑。處方如下:

生地瓜蔞鄉梔子如枳實15g川樸20g香附紫蘇徹青皮徹荔枝核30g夏枯草20g桑寄生20g木瓜153g柏子仁20g菖蒲20g鬱金12g三七粉衝)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卯0年8月20日九診:服藥42劑。諸症明顯減輕。1周前因按摩1次而致胃脘脹痛加重,伴口粘,納可,寐欠安,便稀,日行二三次。舌紅,苔黃稍膩,脈弦細略滑。

上方去紫蘇、柏子仁,加蒲黃(包),五靈脂禦,佛手20g,雞內金9g。餘不變。煎服法同前。1990年8月27日十診:服藥7劑。胃脘脹痛夜間減,夜寐轉安。心功能檢查報告:①竇性心律,心肌缺血;②心音圖正常;③心尖搏動圖正常;④心縮間期正常。上方去香附、荔枝核。

1990年11月15日十一診:服藥35劑。胃脘部無明顯症狀,偶有燒心,持續3分鍾即緩。納可,寐安,大便稀,日一二次。舌暗紅,苔黃稍膩,脈弦細滑。心功能檢查報告:①竇性心律,心電圖正常;②心音圖正常;③心尖搏動圖大致正常;④心縮間期正常。

調方如下:

滑石9g(包)雙花9g甘草6g生地9g瓜蔞)5g梔子相枳實15g川樸20g蒲黃9g(包)五靈脂15g青皮15g夏枯草15g桑寄生20g木瓜15g鬱金雞內金9g三七粉2g(衝)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90年11月29日十二診:服藥14劑。胃脘無明顯不適,納口1.日進食500g。二便調,大便較稀。11月2g日在我院再次做電子胃鏡檢查報告:食管光滑,通暢。賁門粘膜色澤正常,開閉良好。胃底粘膜色澤潮紅。胃體粘膜潮紅,皺襞規則。粘液湖量多,淡黃色。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潮紅,未見粘膜下血管,表麵光滑,淡黃色粘液附著,幽門口水腫、充血。幽門可見,圓形,返流。十二枏腸未見異常。胃鏡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返流\病理報告:慢性淺表性胃炎。為鞏固療效,繼服中藥,上方去木瓜鬱,改瓜蔞12g,加葛根30g,14劑。煎服法同前。

[按語]

本例患者共服藥147劑。其胃鏡象中胃竇部粘膜由紅白相間,花斑狀,改善至潮紅,表麵光滑粘膜色。病理報告進一步說明,已逆轉為淺表性胃炎。心髒方麵的多項檢查亦恢複正常。

患者自初診即有便溏症狀,根據脈症合參,結合萎縮性胃炎的內在病機,蓋由濕熱流注大腸而致,十一診時,便溏表現為突出證候,故選用滑石、甘草,是取六一散之義,欲使濕熱之邪從下滲泄而去,但滑石為淡利之品,多用恐其傷陰,而加重萎縮性胃炎之陰血不足病機,故少用。葉天士雲:“久病人絡”。濕熱為患日久,亦會侵襲絡脈,故選用銀花一味以清絡中之濕熱,與滑石、甘草相伍,功效尤著,此為李恩複教授經驗之一,而驗之於本例,效亦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