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某某,女,63歲,漢族,河北省電力設計院幹部,已婚。

病曆摘要:

患者間斷性胃脘脹滿、晚癰10年,加重半個月。患者10年前由於飲食不節出現胃脘脹滿、隱痛,於本單位衛生所治療《用藥不詳)緩解。9年前因情誌不暢而致胃脘脹痛加重,即到北京市腫瘤研究所做胃鏡,診斷為“輕度萎縮性胃炎”,未經係統治療,症狀時輕時重。半月前無明顯誘因而致症狀漸劇,遂來我院就診。現症:胃脘脹滿,隱痛,少腹痛,伴口幹不欲飲,口苦,納呆,寐安,大便偏稀,呈粘液狀,日行二蘭次,小便調。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既往無肝炎及結核病史。家族中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全身皮膚粘膜未見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齒齦無紅腫,咽無充盥,雙扁桃體不大。氣管居中,甲狀腺不大。心未見異常。腹平軟,麻脾未及,腸鳴音正常存在,脊柱國肢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實驗室橙查:肝功能正常,1974年5月20日在北京市腫瘤研究所做纖維胃鏡檢查(型號—戰,編號326)報告:食管、賁門、胃底未見異常。胃體粘膜蒼白,大小彎可見藍色樹枝狀血管網,粘膜皺襞少,色蒼白,分泌物不多。胃角光滑。胃竇粘膜光滑,未見潰瘍,大彎有少量紅色血管網,蠕動佳,色蒼白,分泌物不多。幽門可見,國形,開閉可見,粘膜光滑,色澤蒼白。十二指腸輕度糜爛。診斷:輕度萎縮性胃炎。

中醫診斷:胃脘痛。西醫診斷:慢性華縮性胃炎。治法:和胃降逆,逋絡止痛。

荔枝核鄉紫蘇12g陳皮坤香跗12g廣木香9g川樸12g薑黃9g石斛15g炒麥芽15g麥冬15g當歸9g川芎9g白芍30g雲苓12g雞內金9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覼。配合眼用摩羅丹,2丸7次,3次義日。1983年8月6日二診:服藥4劑,諸證減輕,太使上方去炒麥芽,加薄蒲珣,茵陳9g,餘不變。痛纖詞前。

1983年8月12日三診:服藥6劑,胃脘脹滿減輕,食欲好轉,日進食200g左右。仍稀腹痛,口幹,大便調。舌質暗紅,苔薄黃稍膩,脈弦滑。上方去雞內金、茵陳,加蒲黃9g(包、五靈酯吻,餘不變。煎服法同前。

1卯3年8月19日四診:服藥7劑。自述胃胺脹滿,食後明顯,納食稍增,日食250g,大便敘結,舌質紫,苔厚膩,脈鉉滑。調方如下:

枳實12g白術9g荔枝核2埤陳皮妨香附相川樸廣木香15g賽黃相當歸相川芎相白芍30g石斛15g麥冬15g菖蒲15g雞內金9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兆3年8月26日五診:瓶藥7劑。仍胃脘脹滿,口粘,口苦,大便調。舌紫暗,苔黃膩,脈弦滑。調方如下:

茵陳12g荔枝核20g陳皮9g紫蘇12g香附9g廣木香9g川樸12g薑黃9g石斛15g麥冬15g當歸9g川芎9g白芍扣g雲苓菖蒲1組雞內金相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4年9月2g日六診:服藥20劑,瘂狀明顯改善,遂停藥。近日因生氣出現胃脘及兩脅脹滿,伴胸悶,乏力,口幹不欲飲,納呆,夜寐安,二便調,舌質紫暗,苔黃稍膩,脈弦細滑。處方如下:

茵陳15g雞內金9g香附1紐青皮9g柴胡12g黃芩9g沙參15g雲苓12g清夏6g焦三仙30g青蒿12g瓜蔞9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4年10月5日七診:服藥7劑。兩脅脹滿明顯減輕。仍覺胃脘痞滿,胸悶,伴口幹,偶有燒心。調方如下:

瓜蔞12g清夏6g黃連3g茵陳12g雞內金9g百合12g烏藥6g沙參15g天花粉12g青蘺12g炒麥芽15g0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4年10月11日八診:/服藥7劑、胃腦洛滿、胸悶均好轉.食欲增加,仍有口幹症狀,大便不成形,日行一二次.舌紫紅,苔薄黃,根部稍膩,脈弦細滑。上方去花粉、炒麥芽,加地榆20g,葛根15g,餘不變。取服法同前。

1984年10月26日九診:服藥14劑,納食增加,日進食胃脘痞滿改善,胸悶症狀消失,大便轉調/日行1次,仍覺口幹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瓜蔞12g清夏細黃連3g胃12g雞內金9g百合12g烏藥9g烏梅9g沙參15g天花粉12g'、地榆12g葛根12g竹前12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齦。

1984年12月21日十診:載藥20擁,患者述近日著濃後胃脘出現隱痛,大便稀不成形,日行1次,舌紫暗,苔黃稍膩,脈弦細滑。調方如下:

當歸9g白芍20g川芎9g雲苓12g百合12g烏藥9g麥冬15g恭技核15g茵陳12g雞內金9g香附12g青皮9g葛根20g地輸15g公英15g日1劑,水麄兩邋,分2次溫取。

1984年12月2g日十一診:脹藥5劑,胃脘隱痛基本消失,仍覺胃脹,口幹苦不欲鈥V背痛,納呆。調方如下:

當歸川芎9g白芍20g公英15g百合,烏藥相茵陳15g雞內金相香附12g青皮9g寫糧地榆15g沙參15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濕取。

1985年1月11日十二診:後背痛、脹騰講輕,但仍食後胃脹,有下墜感,大便不成形,日1次,舌蒙睹,笞轉黃,脈弦細。上方去公英、香附、青皮,如荔枝核物,威靈鈾2知,山藥12g,餘不變。煎康法同前。

1985年4月12日十三診 藥5劑後,諸症均改善,即停藥至今。現叉出囊耀廉滿、糊―口幹苦不欲飲,納差,夜寐多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壤。處方如下:

1985年9月16日十四診g服上藥14剤後、病情好轉,遂停,膽中藥,近日因天氣變化麵覺胃脘脹悶,口幹發粘。舌紫紅,苔薄黃,脈弦細。處方:

胃病1號加百合12g石斛15g白芷9g雞內金相三七粉2g(衝),湃1劑,水煎兩遑,分2次溫服。

1986年5月5日十五診:服藥30劑,症狀緩解。近日自覺胃脘脹滿,伴胸悶,口苦,口幹欲飲,盜汗,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處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