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9g薤白6g清翼6g黃連6g薑黃9g菖蒲12g鬱金叫枳實9g青蘺12g女貞子12g旱蓮草15g五味子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6年12月5日十六診:眼上藥15劑,霄院無明顯不適。自覺臍下蹌痛,按之快然,伴腰膝痠軟,納可,大便偏幹,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處方如下:

女貞子20g旱蓮革20g百合12g烏藥9g廣木香6g‘當歸9g川芎9g白芍20g雲苓12g梔子6g丹皮9g公英20g

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7年4月30日十七診:服藥1&劑。現症:胃脘痞滿不適,伴嘈雜感,口苦,納呆。

處方如下

瓜蔞15g薤白6g黃連6g淸複9g當歸9g川芎9g白芍15g雞內金9g茵陳15g梔子6g鬱金9g天花粉15g日1劑,水煎兩遑,分2次溫服。

1987年5月6日十八診:服藥7劑,以上諸症均明盞改善,食欲增加。今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賁門。胃底粘膜色淡,窟窿部可見散在陳舊性出血點。胃體粘膜淡紅色,光滑,皺襞排列規則,粘液湖量少,色清。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花斑狀,大彎側可見四條維襞崎線狀充血,幽門口水腫,11點位查可見粗大胃;蠕動食,未見粘膜下血管。幽門可見,圓形,開閉自然。十二指腸粘膜淡紅色,可透見粘膜下血管,未見澳瘍及新生爭。診斷:懂性淺表牲胃炎。病理報告:(胃竇)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體)輕度糧性淺表性胃炎。

[按語]

本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間斷服藥200劑,故症狀反複出現,從而影嘛了痊愈輕。其胃鏡象改善主要表現在:①由最初粘膜蒼白,大小彎可見藍色樹枝狀血管網,逆轉為粘膜軼紅色,光滑,維襞排列規則;②胃竇大彎有少量紅色血管網,恢複至未見粘膜下血管網。組織學檢查亦進一步證實已逆轉為淺表性胃炎。

治療過程牛笫六諺時,患者出現兩側脅肋脹滿的症狀,同時伴胸悶,蓋肝失琉泄、肺失肅降、氣機升降失常而致。因此治療時選用柴胡、黃芩,是取小柴胡湯之義,琉肝解鬱,升發少陽。選用抄滲、成蔞清肺潤燥以保金。則肝升有常,肺降有序,氣機舒展,症狀自除。正如葉天士斯說:“肝從左而升,肺從右11降,升降得宜,則氣機舒展。”

[追訪]

患者1991年1月24日告知:我自1987年做胃鏡轉成淺表性胃炎後,又堅持脹了一段時間的庫羅丹,胃裏邊“直沒有本舒服的感覺。吃飯也挺好,每天能電300~350g,精神狀態比敗前好多了。直到1989年7月―由於飲食不注意,又感覺胃脹,就在貴院服了2個多月的中藥。現在吃飯睡覺等都感覺挺好。

六十六、輕度萎縮性胃炎

楊某某,男,37歲,回族,唐山農業研究所職工,已婚。

病曆摘要:

患者主因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半年而人院。患者1年前因飲食不節出現胃脘部疼痛,進食及勞累時加重,伴燒心、噯氣。曾間斷服用“胃得寧”、“多酶片”、“猴頭菌片”等藥物,而未經係統治療。半年前病情加重,即在唐山人民醫院做胃鏡,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服用“猴頭菌片”、“樂得胃”,後又在本地服用中藥40餘劑,症狀無明顯改善,遂來我院就診。現症:胃脘部疼痛,呈持續性,無規律性,脹痛、隱痛、刺痛均見,偶連及兩脅,伴燒灼感,噯氣頻作,時有眩暈,心悸,胸悶,乏力,納可,日進食350g,夜寐差,大便幹,日一行,小便調。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既往無肝炎及結核病史。無煙酒嗜好。家族中無同類病患者。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全身皮膚粘膜未見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無充血,雙扁桃體不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腹軟,上腹部有輕―。肝脾未及。腸鳴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X線檢查:心肺未見異常。心電圖報告:竇性心律,不正常心電圖,心肌缺血。B超提示:①肝、膽、脾、胰未見異常;②雙腎集合部紊亂。

1985年12月10日在我院做纖維胃鏡檢查報告:食管、胃底粘膜色淡,可透見血管,粘液湖量少、清。胃體粘膜橘紅色,皺襞柔軟,胃角拱形,光滑。胃竇粘膜紅白相間,呈花斑狀,限局性白斑,前壁有新鮮出血斑。幽門可見,圓形,開閉自然。十二指腸、診斷: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病理報告:(胃體)輕度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竇)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診斷:胃脘痛。西醫診斷: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治法:和胃降逆,通絡止痛。方藥:

胃病1號加百合15g烏藥10g元胡10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配合服用摩羅丹,2丸/次,3/0。1985年12月10日二診:服藥g劑。胃脘疼痛減輕,現多於飯前、飯後發作,持續20分鍾左右。胸悶、氣短、脅痛及頭暈、心悸症狀均已不顯,夜寐有所改善,大便調。調方如下:胃病1號加百合15g佛手購公英10g廣木香6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5年12月20日三診:服藥10劑。胃脘脹痛改善,自述時有胃脘燒灼感,噯氣減少,納食量同前,寐可,大便時有下墜感,日一行,質調。調方如下:

胃病1號加百合15g佛手15g公英20g廣木香6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5年12月26日四診:服藥6劑。自述近日胃脘部脹甚,伴燒心、吞酸,噯氣偶作,日進食450g,夜寐多夢,大便日行2次,成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調方如下:胃病1號加香附12g青皮12g公英30g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6年1月g日五診:服藥13劑,胃脘脹滿減輕。現胃脘部脹痛,以痛為重,已無燒心,時覺口酸,進食量同前,夜寐多夢,大便正常。調方如下:

胃病1號加五靈脂)2g蒲黃15包)、日1劑,水煎兩遍,分2次溫服。

1986年2月19日六診:服藥42劑,胃脘部脹痛明顯減輕。現胃脘部稍脹,時有隱痛,偶覺惡心,餘無明顯不適。舌紅,苔薄黃,脈弦細。上方加黃連6g,餘不變。煎服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