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千古第一刺客(1 / 3)

荊軻的為人是那種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想欠人情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

要想成為燕國的駙馬,要麼是將,要麼是相,再就是將相的兒子,彼此聯姻,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但他什麼也不是,僅僅是一個遊俠的身份,隻因為公主的眷戀,才牽扯出一段情緣,否則彼此的關係八竿子也打不著。

荊軻回望著姬月期盼的眼神,內心也翻起不小的漣漪,良久,他深吸了一口氣,咬著牙,說道:“其實啊,娶你我有些自卑……”

姬月二話不說,直接打斷他道:“你又來了……”

荊軻示意她聽自己說完,續道:“我怕別人會暗地裏說我是吃軟飯的人,才和你走在一起,我不怕死,就怕別人說三道四。但是,看到你溫柔的眼神,大丈夫能屈能伸,就算受點委屈又有何仿,所以,我決定找燕王下聘禮,正式迎娶你。”

姬月終於綻放了笑容,滿心歡喜的投入他的懷抱。那一刻,她覺得無比的幸福!事實證明,她沒看錯他,他的確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值得托付終身的人!

太子丹將抗秦的政策向燕王一說,燕王聽後覺得這個提議不錯,於是讓他再和大臣們商議一下。

姬丹在東宮召見了丞相將渠和大將軍桓桓,提出聯合匈奴對抗秦軍的策略,征求兩人的意見。

桓桓點點頭表示此計不錯。

將渠一臉肅然,沉默良久,開口道:“此計雖好,但有個弊端,匈奴人是野蠻民族,思想不開化,讓他們出兵攻打秦國,能不能打的贏秦軍的虎狼之師是其次,就怕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和匈奴人扯上關係,要想擺脫他們可就難了。”

太子聞言想了想,覺得丞相所言也有點道理,假如秦國隔三差五的來襲擊我們燕國,總不能老是求匈奴人出兵幫助吧,看來自己還是失算了一招,非長久之計。便問:“既如此,丞相可有其它辦法對抗秦軍?”

將渠有個兒子叫將近,在桓桓底下做一名副將,年少有為,打仗很勇猛,頗受燕王賞識。父子倆都身居高位,對燕國的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燕王為了籠絡人心,想把長公主許配給丞相的兒子,成為燕國的駙馬,讓他死心塌地的為燕國效力。

也是兩人姻緣淺薄。

一日,燕王在毫無任何征兆的悄況下,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類似於偏癱的症狀,躺在榻上起不來,一躺就是半年。彼時太子在秦國做人質,國中大事均由長公主在主持,兩人之間的婚姻大事便擱置在了一邊。也就在這個時候,姬月在秦國偶遇了風華絕代的荊軻,並且對他一見傾心,從此戀戀不忘。

將渠也知道長公主喜歡荊軻,這個未來的兒媳婦恐怕要失之交臂了。長公主主持大局時,他不敢有任何想法,但太子從秦國回來重掌大權時,他覺得這段政治聯姻又有複活的機會了。他急中生智,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告訴了太子丹。

他說:“對付秦國不必大動幹戈,隻需派一名頂尖高手,秘密遣入秦國,暗中刺殺秦王嬴政;嬴政既不立王後,也不立太子,隻要他一死,這些兒子互相爭權奪利,國內局勢一定大亂。到那個時候,他們自己都顧不過來,又怎會有餘力來對付別的國家。危險迎刃而解。”

太子丹聽罷大喜:“這的確是個好的不能再好的主意了,可是鹹陽宮戒備森嚴,去哪裏找這麼一個頂尖高手行刺嬴政呢?要知道秦王也是智勇雙全的人。”

桓桓做沉思狀,似乎猜到了丞相的目的。

將渠欲言又止,瞥了一眼桓桓,他有點投鼠忌器,不敢輕易說出那個人的名字,便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桓桓,道:“大將軍為太子殿下推薦一人可否?”他暗示由桓桓說出來。

太子將目光移向大將軍。

桓桓斜了將渠一眼,心中雖有一萬個不爽的理由,麵上還得裝出和善的麵孔,他想,你將渠挖了一個陷坑,讓我往裏跳,我可沒那麼傻。這頂尖的高手無非就是荊軻,將他置於危險的境地,事後長公主一定會追查此事,一旦查出幕後推手,她豈肯善罷甘休,所以,他絕不會參與此事。他心念電轉,胡亂說了一個人,道:“田光將軍當年和長公主深入秦國腹地,熟悉敵情,末將以為,田將軍可當此重任。”

太子聞言搖搖頭:“田將軍智勇雙全,但功夫達不到頂尖的水平。他不行。”

桓桓沉吟片刻,又道:“王上的侍衛個個都是萬裏挑一的高手,飛簷走壁,穿堂入室,如履平地。殿下可擇一人前往。”

太子幹笑兩聲,搖搖頭道:“這些人有勇而無謀,要想深入戒備森嚴的鹹陽宮,幾乎不可能。又如何刺殺嬴政。隻怕還未進入鹹陽宮,早已被敵人砍成了肉泥。”

“末將孤陋寡聞,實在想不出合適的人選,請丞相賜教。”桓桓抓住機會,將皮球踢了回去。

太子也道:”丞相可有人選?”

將渠被“逼”問,仿佛到了不得不揭開真相的地步,但他還是緊咬著牙關不透露謎底,而是變著法子讓太子自己去猜,可謂老謀深算。

“殿下,可聽說過當年我燕國將領在居庸關一戰,大敗兩萬匈奴,隻剩幾百人倉皇逃走,單於差點葬身於此。”他暗示太子。

“當然知道。聽說是長公主的一位故友,出奇謀,深入匈奴腹地,得到單於的信任,引誘匈奴人自投羅網……”太子也是聰明人,說著說著,竟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對啊,我竟忘了這件事。”他拍拍腦門,“姐姐的故友,足智多謀,武功非凡,可不就是個頂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