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其他骨科疾病1(1 / 3)

一、滑囊炎

滑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以慢性滑囊炎多見。

R?診斷要點

①常無明顯外傷史。②關節附近出現一個逐漸增大的圓或橢圓形囊性包塊,伴疼痛。③表淺者可捫及清楚的邊緣,波動明顯;深位者邊緣不清,波動不顯。④穿刺可抽出清晰滑液(慢性)或血性黏液(急性)。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局部製動,休息。局部熱療,促進血液循環。

2.藥物處理?適用於輕型者,繼發感染者同時行抗感染治療。

3.手術治療

(1)單純滑囊切除術?適用於非手術治療無效時。

(2)切開引流,滑囊切除術?適用於繼發感染者。

(3)矯正畸形後行滑囊切除術?適用於骨骼畸形所致滑囊炎,如跟後滑囊炎。

R?處方

處方1?消炎鎮痛,適用於輕型者:

雙氯芬酸(扶他林)25~50mg?po bid

或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片(奧濕克)1片?po bid

或塞來昔布?100mg?po qd

處方2?適用於輕型者,無菌性炎症者:

2.5?%醋酸潑尼鬆龍?囊內注射 qw

注射液1.0ml

1.0?%普魯卡因(皮試)1.5ml2~3次1個療程

處方3?滑囊炎繼發感染者在消炎鎮痛的同時可行抗感染治療:頭孢拉定?0.5po tid

或NS100ml

頭孢拉定2.0ivgtt?bid

R?警示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宜在飯後服用或與食物同服,伴有消化道潰瘍者,應選用無明顯胃腸道損害的COX2特異性抑製劑,如西樂葆、萬絡等。②囊內注射禁用於細菌性炎症、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糖尿病等。有普魯卡因過敏者可改用0.5%~1.0%利多卡因。③囊內注射一般不超過2個療程,注射部位必須嚴格無菌,注射後應立即加壓。

二、狹窄性腱鞘炎

狹窄性腱鞘炎係指腱鞘因機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症改變。

R?診斷要點

1.手指屈肌腱鞘炎?①多見於婦女及手工勞動者,起病緩慢,逐漸進展。②發病部位在掌骨頭相對應的屈指肌腱纖維鞘管的起始部。③表現為彈響指或扳機指。④患指掌骨頭掌側皮下可觸及一結節狀物。

2.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①女:男約為6:1,起病緩慢,逐漸加重。②橈骨莖突部局限性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臂。③握拳尺偏試驗(Finkelstein試驗)陽性。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減少手、腕部活動。理療。

2.藥物處理?適用於症狀輕者。

3.手術治療?局麻下狹窄腱鞘切開術,見於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或反複發作腱鞘已狹窄者。

R?處方

處方1?雙氯芬酸乳膠劑 外用

或傷濕止痛膏?外用

處方2?消炎鎮痛,適用於症狀輕者:

雙氯芬酸(扶他林)50mg?po bid

或奧濕克?1片?po bid

或塞來昔布?100mg?po qd

處方32.5%醋酸潑尼鬆

龍注射液0.5~1.0ml?鞘內注射

0.5?%~1.0%普魯?qw2~3

卡因(皮試)1.5ml?次1個療程

R?警示

同“一、滑囊炎”。

三、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手和足部關節或腱鞘內滑液增多後發生的囊性疝出,可為單囊或多囊。

R?診斷要點

①多見於青年及中年,女多於男,起病緩慢。②最多見於腕背,其次腕掌、手掌、指掌和足背。③多數病例有局部脹痛或不適。④可觸及一圓形包塊,表麵光滑,有囊樣感或波動感。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①局部製動;②外力擊破或針刺破,但多複發。

2.藥物處理?見於有局部脹痛者。

3.手術治療?囊腫摘除術:為常用的可靠方法,適用於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R?處方

處方1?雙氯芬酸(扶他林)25~50mg?po bid

或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片(奧濕克)1片?po bid

或塞來昔布?100mg?po qd

處方22.5%醋酸潑尼鬆龍?囊內注射

注射液1.0ml?qw2~3

0.5?%~1.0%普魯卡因?1.5ml?次1個療程(皮試)

R?警示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同“一、滑囊炎”。②囊內注射時應先抽盡囊液,由於囊液已濃縮成膠凍狀,有時需在囊外加壓才能抽出。③手術切除時應避免囊腫破裂,盡可能做到完整切除。

四、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總腱處的慢性損傷性筋膜炎,俗稱網球肘。

R?診斷要點

①多見於長期反複用力做手和腕活動的職業。②起病緩慢,無急性損傷史。③肘關節外側痛,向前臂外側放射。④伸肌腱牽拉試驗(Mills試驗)陽性。⑤有一局限而敏感的壓痛點。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

(1)症狀輕微者,給予適當休息,避免有害活動。

(2)理療、磁療。

(3)嚴重者石膏製動以緩解無菌性炎症。

2.藥物處理?同“二、狹窄性腱鞘炎”。

3.手術治療?大多能自愈,極少需要手術治療。

術式(1)伸肌總腱鬆解:適用於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極少數患者。

(2)前臂遠側將橈側伸腕短肌腱作“Z”形延長,以鬆解該肌起點張力。

R?警示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同“一、滑囊炎”。②局部封閉定位準確,直達骨膜者療效較好。

五、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是肩周肌肉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症。

R?診斷要點

①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②起病緩慢,進行性加重,病程較長。③肩活動嚴重受限,尤其外展外旋時。④X線檢查可無明顯異常。

R?治療程序和處方

1.一般處理

(1)急性期上肢懸吊製動。

(2)在疼痛能忍受的範圍內有計劃進行功能鍛煉。

(3)針灸、理療、推拿按摩。

2.藥物處理?同“二、狹窄性腱鞘炎”。

3.手術治療?適用於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

(1)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或移位術:病變主要位於肱二頭肌長頭腱者。

(2)喙肱韌帶切斷術:上臂外旋外展功能嚴重受限者。

R?警示

①局部封閉對壓痛點明顯者有效,壓痛點廣泛者難奏效。②患側肩功能鍛煉極為重要,應積極有計劃地進行。③對肩外原因引起的肩痛或凝肩,應主要治療原發病。

六、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蹠麵疼痛。

R?診斷要點

①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男性肥胖患者,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②有壓痛點。③足側位X線片示跟骨有大小不等骨刺。

R?治療程序和處方

1.一般處理?①休息,避免負重;②局部熱療,理療;③穿帶孔鞋墊。

2.藥物處理?同“二、狹窄性腱鞘炎”。

3.手術治療

(1)脛後神經下支切斷術。

(2)骨刺切除術:術後骨刺常複發。

R?警示

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同“一、滑囊炎”。

七、疲勞骨折

長期、持續、反複的輕微傷力集中於骨骼某一點,使其發生慢性骨折,稱為疲勞骨折。

R?診斷要點

①常與職業有關。②好發於第二蹠骨幹和肋骨,第三、四蹠骨、腓骨遠側、脛骨近側和股骨遠側也可發生。③起病緩慢,疼痛逐漸加重。④疼痛部位摸到一骨性包塊,壓痛明顯。⑤X線片:出現症狀的1~2周內常無明顯異常,3~4周後壓痛部位有一橫行骨裂,周圍骨痂形成。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①休息;②理療,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愈合;③石膏外固定,正確進行功能鍛煉。

2.藥物處理?消炎鎮痛,適用於症狀輕者。

R?處方

處方1?雙氯芬酸(扶他林)乳膠劑 外用

或傷濕止痛膏?外用

處方2?消炎鎮痛,適用於症狀輕者:

雙氯芬酸(扶他林)25~50mg?po bid

或奧濕克?1片?po bid

或塞來昔布?100mg?po qd

R?警示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同“一、滑囊炎”。②一經確診,應早期石膏外固定6~8周,延遲治療可能發生無菌性壞死,造成病廢。

八、月骨無菌性壞死

月骨無菌性壞死又稱Kienb-ck病,不屬於骨骺的慢性損傷,而是骨的慢性損傷。

R?診斷要點

①好發於20~30歲的青年人。②多見於腕部活動頻繁者,尤其是某些手工業工人。③緩慢起病,腕關節疼痛,乏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緩解。④腕背部輕度腫脹,月骨區明顯壓痛,叩擊第三掌骨時月骨區疼痛。⑤X線片早期無異常,數個月後可見月骨密度增加,形態不規則,周圍腕骨骨質疏鬆。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①理療;②腕關節石膏固定在背伸20°~30°位,適用於早期患者,固定時間通常需1年左右。

2.藥物處理?消炎鎮痛,同“七、疲勞骨折”。

3.手術治療

(1)月骨切除術、人工假體植入術或腕骨局部融合術?適用於月骨已完全壞死變形者。

(2)橈腕關節融合術?適用於橈腕關節骨關節病嚴重者。

R?警示

①非甾體藥物的注意事項同“一、滑囊炎”。②腕關節外固定後,應定期做X線或核素骨掃描檢查,直到月骨形態和血供恢複為止。過早去除外固定,病變易複發。

九、髕骨軟骨軟化症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髕骨軟骨慢性損傷後,軟骨軟化和進行性破裂,最後與之相對的股骨髁軟骨也發生相同的病理改變,形成髕股關節的骨關節病。

R?診斷要點

①多見於女性及青年運動員。②起病緩慢,表現為髕骨深麵的間歇性壓痛。③髕骨內側關節麵壓痛。④X線片早期無異常,晚期為骨關節炎表現。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患側膝關節製動,局部理療。

2.藥物處理?消炎鎮痛。

3.手術治療

(1)開放手術:①關節外手術:如外側關節囊鬆解術、髕韌帶轉位術和脛骨結節前移術等;②關節內手術:如髕軟骨病灶環切、髕骨床鑽孔、病變軟骨刨削等。

(2)關節內手術:包括灌洗、刨削、膝外側鬆解等。病變輕者療效較好。

R?處方

處方1?氨糖美辛?0.2~0.4po bid

處方2?玻璃酸鈉(施沛特)2ml?關節內注射?qw4~5次為1個療程

R?警示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中氨糖美辛含有氨基葡萄糖,既可止痛,又有利於軟骨修複。②關節內注射醋酸潑尼鬆龍雖可緩解症狀,但對軟骨修複不利,應慎用。③關節鏡下手術創傷小,病殘較輕,有條件者可采用。

十、脛骨結節骨軟骨病

本病又稱Osgood?Schlatter病,為脛骨結節骨化異常。

R?診斷要點

①好發於10~15歲男孩,一側多見。②脛骨結節處逐漸出現疼痛,行走時明顯,上下樓梯時加重。③脛骨結節明顯隆起,皮膚無炎症,股四頭肌抗阻力運動時疼痛加劇。④X線片示脛骨結節骨骺呈舌狀,或碎裂與骨骺分離。

R?治療程序和處方

1.一般處理?休息、減少膝關節劇烈活動,輔以理療。

2.一般無需口服止痛劑。

3.手術治療?少用。

脛骨結節切除術或移位術?見於脛骨結節過大患者,需待骨骺完全閉合後施行。

R?警示

不宜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封閉,因骨骺內難以注入,注入皮下不會有效。

十一、股骨頭骨軟骨病

本病又名為Legg?Calve?Perthes病、扁平髖等,為股骨頭骨骺的缺血性壞死。

R?診斷要點

①好發於3~10歲兒童,男女之比約為6:1,單側多見。②髖部疼痛,逐漸加重,伴跛行。③患髖外展,後伸,內旋受限明顯,Thomas征陽性。④X線片示股骨頭密度增高,骨骺破裂,變扁,股骨頸增粗等。⑤放射性核素掃描可早期發現放射性稀疏。

R?治療程序

1.一般處理?①臥床休息和牽引;②矯形支具的應用;③石膏外固定。

2.藥物處理?消炎鎮痛,同“七、疲勞骨折”。

3.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股骨上端內翻截骨術:適用於?Ⅲ型和?Ⅳ型病變,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采用支具或石膏實現股骨頭包容的?Ⅱ型病變。

(2)Salter髂骨截骨術:手術適應證是整個骨骺受累的6歲以上病兒或有髖關節半脫位者。

(3)滑膜切除術:手術指征;Ⅱ、Ⅲ型病變;12歲以下兒童;Ⅳ型病變早期。

R?警示

①臥床休息或牽引3~4周時恢複關節活動是必要的,隻有恢複關節正常範圍活動後,方可考慮進一步治療。②應根據病變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選擇適當手術方法。

十二、脊椎原發骨骺骨軟骨病

R?診斷要點

①多見於2~8歲兒童,以胸椎中段最常見。②病兒常出現倦怠,活動減少,夜啼。③背部疼痛,相應棘突壓痛。④後期出現脊柱後突畸形。⑤X線片示受累椎體呈薄餅狀,密度增加。

R?治療程序

1.休息。

2.支具治療。

R?警示

①本病為自限性,病變椎體可在數年後逐漸恢複正常厚度。②應注意與其他易產生椎體塌陷的疾病鑒別。

十三、脊椎次發性骨骺骨軟骨病

次發性骨骺骨軟骨病又名Scheuermann病或青年圓背。

R?診斷要點

①青年男性多見。②臨床症狀不明顯,偶有疼痛。③胸段脊柱後突,病變段棘突可有輕度壓痛。④X線片示多個相鄰椎體前緣變窄,密度增高,椎間隙狹窄。

R?治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