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北宋終結者 (3)(2 / 3)

首相空位,曾布以最高資曆當選。

如願以償了,曾布快樂、幸福,想想一輩子不斷沉浮,總是站在山頂望天空,半步之上就是人臣巔峰,可就是上不去。簡直鬱悶死,他一直在猜,王安石是什麼感覺,司馬光是什麼感覺,章子厚又是什麼感覺……大權在手,快哉!

為了深切地體會這種快樂,他決定為所欲為一把。

一個很一般的人事變動,任命一個叫陳祐甫的人擔任戶部侍郎。這事兒真的不大,侍郎隻是中層幹部,京城裏高官如雲,官職調動的速度像螞蟻搬家,是曆朝曆代裏最頻繁的一個。

這點小事兒,隻是一片浮雲,誰去注意呢?應該說,曾布以這種級別的小買賣開張,魄力真是太渺小了。但他偏偏就倒在了這件事上。

很乖的、以零拒絕服務著稱的蔡京生平第一次與人作對,他以空前激憤的語氣向趙佶控訴這種可恥的行為,“陛下,爵祿者,陛下之爵祿,難道宰相可以拿來討好親戚?”

稍加一句,陳祐甫的兒子是曾布的女婿,兩人是兒女親家。

自己的那點兒小心思被當眾揭露,曾布怒了。他沒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他是誰,是敢和章惇叫板的英雄好漢,章惇有多強,他就有多強。而蔡京呢,一個地道的軟柿子,一個天生的附庸,居然敢反抗他!這種反抗本身就是侮辱,決不能忍受。

於是他反擊,他辯解,他喋喋不休,漸漸聲色俱厲……他掉坑裏了,蔡京要的就是這個,他越失態效果才越好。就在曾大首相的高音唱得高亢嘹亮時,突然被打斷。

有人在旁邊嗬斥他,“曾布,上前安得失禮!”還記得他是怎麼搞倒章惇的嗎?這一聲和他當初在哲宗靈前吼章惇是多麼地像,報應!

嗬斥的人是溫益,隨著這聲嗬斥,趙佶拂袖而起,返回內宮。曾布完了,後麵的事有禦史台、知諫院的人接力,彈劾奏章一篇一篇接一篇,直接把他踢出京城,貶過江南。

曾布的故事到此結束,他沒有續集。他不會像章惇那樣東山再起,在貶謫之後達到更高的巔峰,創造有他印跡的元符歲月;也不會像呂惠卿那樣,縱然仇敵滿京華,仍然高才可恃,在邊疆守土保民。他是這個時代裏最叫人厭惡的人,一個真正反複無常出爾反爾沒有原則的小人,在某種程度上說,他是新舊兩黨二十年間在最高領導層裏最垃圾的一個,就算是挑起黨爭之禍的元祐大臣們都比他強得多。

比如劉安世,不管政治見解多糟,不管執政能力多渣,他對自己的信仰無比堅定——我就是認為司馬光是對的,我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哪怕再多的折磨,我甘願。

劉安世曆經“春、循、梅、新、高、竇、雷、化”等南方最險惡的八州中的七州,百死而不悔其衷,留下了很多讓人動容的事跡。篇幅所限,隻舉其中一個。

劉安世貶到英州時,有一個福康縣(今福建福清縣東南)的林姓書生奉命南下,要置他於死地。消息傳來,滿城的人都為劉安世發愁,尤其是他寄住的道觀裏的道士。該道士一邊替劉安世熬每晚必喝的雞肉粥一邊流淚,說道觀都被官軍圍住了,隻等林書生到,您就難免一死了。

劉安世厲聲說:“人之生死前定,何用懼?汝出家學道,見識乃爾!”他說完倒頭就睡,粥好了起床喝粥,從容寫信安排身後事。

這是何等的膽魄氣度,就算是敵人也要佩服。每當看到這一段,我都會想起一段電影對白。

那是一對海盜父子,兒子某天問:“你什麼都見過,什麼都做過,你活了下來,一定有什麼秘訣吧,生存的秘訣?”

父親回答:“目的不在於永久地活下去,傑克,秘訣是,你要活出自己的人樣。”

活出自己的人樣……劉安世有,曾布沒有。

蔡京當首相的那天是北宋史上最溫馨動人的一刻。與之相比,王安石拜相時爭議太多了,司馬光是負麵情緒太重了,章惇時……下邊是一片牙齒打戰的聲音,實在是太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