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產後第三周(3 / 3)

新生兒夜間啼哭常令初為人父母者手足無措、心神不寧。由於新生兒不會講話,對於身體的不適,隻會以啼哭做為主要的肢體語言。而小孩子夜啼,除了肚子餓、尿布濕、對氣溫冷熱的不適應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絞痛”所引起。

雖然名為“腸絞痛”,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存在。嚴格來說,它並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種“征候群”。

它是由許多因素不協調所引起,常發生在三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不過約有10%的小新生兒發病期會延長至4~5個月以上。新生兒長大之後,隨著神經生理發育的逐漸成熟,腸絞痛的情形自然就會逐漸改善。

症狀

新生兒腸絞痛的特點為間歇性的哭鬧,這種情形與腸套疊很類似。不同的是,腸絞痛的新生兒,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黏液便。

腸絞痛常見的症狀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呈現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有些新生兒還會有頭部搖晃、全身拱直、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同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四肢末端則常會呈現冰冷。

上述這些表現可以持續數10分鍾至數小時之久,無論如何搖、抱、哄,往往都不太有用,直到小孩筋疲力竭方才罷休。有時在排便或放屁後會稍有改善。

此種病症在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不過最常發生在黃昏或傍晚,每天幾乎都發生在某一固定的時段。

此病發生原因仍然不明,可能與便秘、脹氣、腹瀉或牛奶過敏等有關。新生兒肚子太餓或太飽,也常會引起新生兒哭鬧,此時,因為吸入更多的空氣,更容易造成腹脹。有些牛奶過敏的小孩,不一定會拉肚子,但卻以腸絞痛來表現。另外,心理因素如焦慮、緊張或憤怒時也會引起新生兒腹痛或嘔吐,因此情緒不穩的新生兒較容易得此症。

此外,此症也和個人體質有關,一樣是脹氣或絞痛,有些小新生兒反應就比較激烈。

緩解方法

當新生兒因腸絞痛發作而哭鬧不安時,可將新生兒抱直,或讓其俯臥在熱水袋上,以緩解疼痛的症狀。在肚子上塗抹薄荷等揮發物可促進腸子排氣,或給予通便灌腸,有時也會有效。若是仍無法改善,或連續幾個晚上都會發作,就必須找醫生做詳細檢查。預防方麵,可以改善喂食技巧,每次喂奶後要注意輕拍排氣,並給予新生兒穩定的情緒環境,這些都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若嚐試了各種方法均無效的話,可以改喂低過敏的新生兒奶粉,有時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診斷新生兒腸絞痛前,必須先排除腸胃道其他病態性的疾病,如胃食道逆流、幽門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等。如果確定沒有任何病理性因素存在,那麼家長們就需耐心對待自己的小孩子,度過3個月的“陣痛期”。

鵝口瘡

第三周時,很多新手父母們都會在心裏暗暗舒口氣:最手忙腳亂的時間過去了。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衛生工作不夠到位,孩子可能會患“鵝口瘡”。

症狀

孩子的口裏,出現白顏色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像奶塊,開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塊很容易擦掉,但是鵝口瘡則不易擦掉。有的父母會用手強製摳掉,被剝落的部位會出血,沒有多久,你會發現在原來的部位又出現了新的白片。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鵝口瘡”,不痛、不影響吃奶,也不會出現其他症狀;但是如果鵝口瘡特別嚴重,整個口裏都被覆蓋住,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預防黃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出現,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會超過3周。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會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發現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黃疸,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時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對孩子治療大有幫助。

症狀

生理性黃疸

黃疸色不深,媽媽會發現孩子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錯,沒有過多的吵鬧現象。在7~10天的時候就會自然消退。

病理性黃疸

孩子出現黃疸時間過早,或者症狀過重、延續時間長,這個時候就要懷疑是病理性的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黃疸就非常明顯;黃疸遍及全身,為橘黃色,且在短時間內明顯加深;黃疸減輕消退後又加重或重新出現;黃疸出現後2~3周仍不減輕甚至更明顯;孩子的大便顏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黃色;黃疸同時伴隨有發熱、拒奶、精神不好、嗜睡、兩眼呆滯等症狀。

緩解方法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由於新生兒的肝髒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隨著新生兒肝髒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加強,黃疸會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黃疸,家長一般不需要額外的護理,在孩子黃疸期間可以適量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病理性黃疸

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可並發腦核性黃疸,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係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當出現特殊情況時,應及時送往醫院,請醫生幫助。

新生兒睡覺不需要枕頭

一般情況下,小新生兒不需要用枕頭,因為他們的腦後與背部基本在同一水平,用枕頭反而使頭處於後仰狀態,感覺不舒服。孩子6個月以後可以用很薄的枕頭。如果孩子冬天穿得很厚,也可以在6個月前用枕頭,這沒有一定之規。

輕鬆去除孩子頭上的乳痂

新生兒頭皮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如果不及時清洗,這些分泌物就會和頭皮上的髒物積聚在一起,時間長了就形成厚厚的一層痂。許多新生兒的頭頂上都會結有厚厚的乳痂,看上去很髒,一層層的去不掉,太讓人心急了。雖然乳痂的形成和護理工作不到位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媽媽們也有苦衷,不是她們不想給孩子洗頭,而是害怕碰傷孩子囟門,而遲遲不敢動手。應該怎麼去護理他,讓孩子更舒服的成長呢?

專家表示:囟門並不是不可觸摸的,洗頭時觸到孩子的囟門並不會傷及孩子的大腦。父母可以大膽地為孩子梳洗打扮!在此,我們為大家推薦一種簡單地清洗乳痂的方法,讓孩子重新露出可愛的笑容。

首先,在孩子的頭上塗些植物油,等乳痂被浸軟後,用梳子輕輕梳去就可以了。如果乳痂很厚,一次浸油可能去不掉,也可以每天塗1~2次植物油,直到乳痂浸透後再梳去。乳痂去掉後,要用溫水將新生兒頭皮清洗幹淨,然後用毛巾蓋住小兒頭部直到頭發幹透。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可用手或梳子硬梳乳痂,以免頭皮破損繼發感染。

近年來發現很多病原體可引起胎兒和新生兒嚴重病症。

如弓形蟲、支原體、巨細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但由於發病率不高,故不做普遍的常規預防。

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對母親進行預防,防止胎兒感染。

另外還可通過給新生兒、易感兒輸注免疫球蛋白作為輔助的一些預防措施。

各種免疫球蛋白可預防的疾病為:乙肝、百日咳、狂犬病、破傷風、水痘、帶狀皰疹等。

穿衣服的講究

孩子的衣服應選擇純棉或純毛的天然纖維織品,因為天然纖維織品會使孩子更好地調節體溫。純棉的衣服摸起來手感非常柔軟,要特別注意孩子衣服的腋下和襠部是否柔軟,因為這些地方是孩子經常活動的關鍵部位,如果麵料不好會導致孩子皮膚受損。

對新孩子來說,前開衫或寬圓領的衣服最佳,因為孩子不喜歡他的臉被衣物遮著,而前開衫的衣服也方便媽媽為孩子穿脫和換尿布,並能減少孩子身體裸露的機會。

給新生兒注射預防針

一般來講,懷孕足月健康的新生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卡介苗。

因為卡介苗是一種減去毒性和致病性的牛型結核杆菌,它能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

提高人體對結核杆菌的抵抗力而起到保護作用。

隨著接種的細菌在體內逐漸減少,免疫力會逐漸降低,因此每隔6年應重複接種一次,以保證小兒體內有足夠免疫功能。

當新生兒有發熱,體溫超過37.5℃時,或者是早產兒、難產兒,孩子有頑固性嘔吐及顯著消化不良時,或者小兒有濕疹、膿皰疹、流感等疾病時就不能接種卡介苗,應待病情治愈後再打預防針。

如果懷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兒是不能打任何預防針的。

乙肝疫苗可阻斷病毒母嬰傳播,對乙肝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在新生兒出生時應立即接種,以後在1個月、6個月時重複接種兩次。

如果母親在懷孕後期發生急性乙型肝炎或母親是乙肝表麵抗原或e抗原攜帶者該怎麼辦呢?

那在她的孩子出生時不光應注射乙肝疫苗,還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才能起到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