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你給他做按摩
對於孩子來說,輕柔的愛撫、細心的按摩,如同吃的食物和呼吸的氧氣一樣重要。通過按摩,孩子從父母的微笑中感受到了體貼,從密切的身體接觸中受到良性刺激,從而體會到安全、安寧和溫暖,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育。
如何給孩子做按摩
新生兒按摩不僅是父母與孩子情感溝通的橋梁,還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新生兒按摩具有幫助孩子加快新陳代謝、減輕肌肉緊張等功效。通過對孩子皮膚的刺激使身體產生更多的激素,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體重的增長。按摩活動了孩子全身的肌肉,使肢體長得更健壯,身體更健康。按摩還能幫助孩子睡眠,減少煩躁情緒。
為孩子按摩的正確方法
為孩子按摩,媽媽該如何準備?特別是孩子的按摩手法與成人按摩是有較大不同的。
首先,孩子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輕,以免傷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孩子的按摩準確地說應該叫“撫摩”。
其次,孩子撫摩的方向也與成人迥異。為孩子按摩時,按摩者的手要從孩子的頭撫摩到軀體,然後從軀體向外撫摩到四肢。這種按摩手法與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
成人按摩是順著體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髒移動。盡管孩子的按摩是按照從上往下的方向進行的,但多數的按摩動作是撫摩或輕柔的捏。捏的時候要輕,以免傷害孩子嬌嫩的血管。捏一下,手指要滑動一下,然後再捏一下。
按摩時應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覺得在地板上進行按摩不舒服,那麼把孩子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時一定要小心,不能讓他滾下來。特別是當孩子長到11~14周,自己會翻身時,媽媽更要當心。按摩之前應準備好一切用品,還要預先避免突發噪聲,以保持寧靜的氛圍。
準備活動做好後,再為自己選擇一個舒適的、能長時間保持的體位。跪姿,特別是跪坐在腳跟上,可能會損害膝蓋韌帶。
如果開始是這個姿勢,最好在幫孩子翻身按摩背部時變換一下姿勢。為使你的身體保持良好狀態,記住按摩時身體彎曲要從臀部彎起,保持背部挺直。腰部彎曲、身體前傾很容易使人疲勞,還可能對背部造成損傷,特別是在腰彎向一側,做撿毛巾等動作時。
身體彎曲的同時扭腰很容易傷害背部。保持良好的姿勢,對孩子的按摩更加有利。
按摩時,把手的位置放好後,脊柱前傾,就可以輕鬆自如地控製按摩的手法了。
這對孩子和按摩者都有好處,因為采用這種姿勢按摩,可以緩解按摩者局部肌肉的緊張。
孩子全身的按摩順序
下麵按次序進行的按摩既適用幾個月大的健康孩子,也適用新生孩子。需要牢記的是,為較小的孩子做按摩時要更加精心。
1.小於6個星期的孩子,一次按摩大隻需要10分鍾。
2.按摩時,用你的手輕輕撫摩孩子的小臉、腹部和背,輕輕移動孩子臀部、大腿、小腿和胳膊的皮膚下麵的肌肉。
3.不要給新生的小孩子使用精油。
4.每次按摩,都要先從孩子的左側開始。這一方麵是遵循兩極對立的原理。
另一方麵也順應了東方的觀念:身體一側易於接收,而另一側則強於排出。
新生兒按摩好處多
體重增加
通過皮膚上的按摩刺激,可以增加迷走神經活動,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激素及胰島素,這有助於食物吸收,所以說通過按摩也可以讓孩子的體重增加。
解除煩躁
按摩可以增加抵抗力。當孩子哭鬧時,身體會產生壓力激素,這時免疫力會下降。通過按摩可以讓孩子的壓力激素降低,免疫力逐漸恢複,放鬆情緒。
安撫情緒
按摩可以促進孩子的EQ發展,所以媽媽可借撫觸來穩定孩子情緒。紐約一家醫院實行每天擁抱及撫觸新生兒的規定後,1歲以下新生兒的死亡率從30%降至10%。如果孩子出生3個月的時間內都沒有被擁抱或撫摸,情緒發展會顯得容易暴躁。
減輕疼痛
按摩可以讓疼痛減輕,這從孩子的反應就可觀察出。一個哭鬧不休、身體不舒服的孩子,借著按摩可以讓他安靜下來。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順暢,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脹氣。
安然入睡
據調查顯示,接受按摩的新生兒大部分能安然入睡,而且也比較少哭鬧,不安情形大幅降低。
增進親子感情
按摩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心與耐心,在充滿愛的嗬護下,孩子會覺得被重視,也能增加孩子以後的自信心。
由於媽媽按摩時一定會注視著新生兒,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眼光中的母愛,也可借此觀察孩子視覺移動的反應是否正常。
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
按摩時孩子身體多半是光溜溜的,所以建議媽媽在按摩時,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看看孩子的身體兩邊有無對稱,移動孩子時,他的反應如何,或者頭部有無斜頸、雙手是否一樣在擺動,最好在按摩同時和孩子說話,不但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還能觀察到孩子的反應,及是否有聽力問題。
讓孩子熟悉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媽媽在幫孩子按摩時,可以邊按摩邊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例如:這是小手手、這是小腳腳等,讓孩子漸漸熟悉這些部位。
腹部按摩減輕吐奶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胃腸道症狀,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胃腸蠕動差,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對於吐奶,最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為每隔4~6小時1次,夜間可延長至6小時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後半小時進行,以肚臍為中心,手指並攏,順時針運行,同時給予腹部一定壓力,速度適中,每次按摩時間5~10分鍾。吐奶減輕後,按摩次數減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現象消失為止。
腹部按摩可通過神經係統促進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同時使胰島素水平升高,促進糖脂等物質代謝,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抱孩子的幾種姿勢
手臂抱姿
在抱孩子之前,最好用包被將他的身體裹起來,隻露出頭麵部;將孩子斜抱在你的左(右)肘部,你的一側手掌展開放在孩子的腰臀部,護住孩子下半身,讓孩子的頭和肩部位於你的手臂和前胸之間,另一手自然協助。這樣孩子會感覺比較舒服,你也省力,還便於與孩子進行麵對麵感情交流。
1.抱孩子時,媽媽不要與孩子靠得太緊密,因為你的臉上、頭發中及口腔內的病菌很容易給孩子嬌嫩的皮膚造成威脅。
2.如果想豎著抱孩子,最好用手托住他的頸部,抱緊他,以防孩子從包被中滑出。
擴大視野的抱姿
試試這樣抱
抱孩子時,將他的臉朝外,讓他的背靠在你的胸前,你的手抱著孩子的胸前與臀部兩腿之間的部位,防止他向前翻,造成脊椎腰部扭傷。
好處
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增強對大腦的刺激。
吃奶時的抱姿
坐著喂
媽媽坐著,將一腿架高10~15厘米,將孩子摟抱在抬腿一側的臂彎中,頭放在肘關節內,一手托住孩子背部和臀部。在喂奶的過程中,你一定不能大弧度彎腰或用力向前探身,可以避免乳頭過度送入孩子口中,引起孩子嗆咳。孩子吃奶時,頸部過度伸展,常提示乳頭離孩子的嘴巴太遠,你可試著讓他坐在小枕頭或軟墊上。然後再連同枕頭一起將孩子放到膝上,再用胳膊的彎曲處托住孩子的頭部。這樣他會舒服一點。
盤腿喂
媽媽坐在床上,盤起雙腿,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然後用手臂扶著孩子,讓他的小手可以自由地碰觸你的乳房,這樣孩子會感到溫暖和親近,你也會覺得輕鬆許多。
抱孩子3項注意
不要搖晃孩子
孩子哭鬧、睡覺或醒來的時候,媽媽都會習慣性地抱著孩子搖搖,以為這樣是孩子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難掌握搖晃的力度。
如果力度過大,很可能給孩子頭部、眼球等部位帶來傷害,而且你也會感到手臂特別的酸疼。
時常觀察孩子
抱孩子時,要經常留意他的手、腳以及背部姿勢是否自然、舒適,避免孩子的手、腳被折到、壓到、背部脊椎向後翻倒等,給孩子造成傷害。
端正抱孩子的態度
媽媽在抱孩子時,最好能建立起“經常抱,抱不長”的態度。也就是說,經常抱抱孩子,每次抱3~5分鍾即可。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愛,使他有安全感。千萬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著了還抱在身上,這樣會養成孩子不抱就哭的不良習慣,也會給你在今後的養育過程中增添不少的困擾。
預防腸絞痛和鵝口瘡
腸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