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媽媽的身體變化
陰道內的傷口大體痊愈。陰道及會陰部浮腫,鬆馳基本好轉。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本周末可以下床。可以做日常家務、照料新生兒,但不要勞累。惡露消失,得到醫生許可後方可盆浴。買東西要委托丈夫、家人或在網絡商店購買。不要搬抬重物,不要出遠門,不要做長時間站立及消耗體力的事情。
產後第三周的新媽媽生活已經規律了許多,自己身體的變化也沒有前2周那麼多,身體在生孩子的時候留下的傷口已經慢慢愈合,基本上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了。但是請注意不要過於地勉強自己,還是要多多地以休息為主。
02 新媽媽如何照顧自己
提高新媽媽的睡眠質量
新媽媽們,請必須注意自己的產後睡眠質量,如果睡眠不好會帶來一係列預想不到的疾病。產後頭疼,產後激素分泌不好造成體重增加,產後脫發、產後憂鬱等等症狀。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緊張、興奮、抑鬱、恐懼、焦慮、煩悶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工作和學習壓力過重、環境改變、噪聲、光和空氣汙染等社會環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過飽、睡前飲茶喝咖啡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造成失眠。
改善失眠的方法
清淡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飲食為宜。生活有規律,定時上床,晚餐不宜過飽,睡前不飲茶、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增加卵磷脂類保健食品,有很好的調節神經功能方麵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
1.自療失眠不能依賴藥物,應該注意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力求心理平衡,結合體療改善體質,效果將會更好。
2.勞逸適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忌辛辣刺激食品,如咖啡、濃茶等。晚餐不要過飽。
3.睡前半小時不再用腦,在安寧的環境中聽聽柔和優美的音樂。難以入睡者還可以作一些外出散步之類的鬆散活動。
4.上床前以40℃~50℃溫水洗腳後,搓揉腳底片刻。冬天更應該將腳部搓至溫熱。
5.忌用熱性補藥,如鹿茸、人參、附子等。
6.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點甜食,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7.清早迎著太陽活動,鍛煉半小時,有助於體內生物鍾的調整。
失眠食療方法
1.食醋1湯匙,倒入1杯冷開水中調勻飲用,可以令新媽媽加速入睡並睡得香甜。
2.經常失眠的新媽媽,用蓮子、龍眼、百合配粟米熬粥,有助眠療效。
3.血虛失眠的新媽媽,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適量蜂蜜;也可用龍眼肉10克,紅棗5個(去核),蒸雞蛋1個,每日1次對失眠有較好的療效。
4.心虛、多汗、失眠的新媽媽,用豬心1個切開,裝入黨參、當歸各25克,同蒸熟,去藥,吃豬心並喝湯,有良效。
5.因高血壓而導致失眠的新媽媽,用芭蕉根50克,豬瘦肉100克,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神經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萵筍漿液1湯匙,溶於1杯水中。由於這種乳白汁液具有鎮靜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療效。
7.臨睡前吃一個蘋果。或在床頭櫃上放上1個剝開皮或切開的柑橘,讓失眠的新媽媽吸聞其芳香氣味,可以鎮靜中樞神經,幫助入睡。
8.洋蔥適量搗爛,裝入瓶內蓋好,臨睡前放在枕邊嗅聞其氣,一般在片刻之後便可入睡。
營養與飲食
新媽媽分娩後的頭幾天,家人馬上會開始給她們喝雞湯、排骨湯,為了促進乳汁分泌,也為了使她們的身體盡快康複。但有專家認為,產後補充營養最好從第三周開始。
在產後的前兩周裏,新媽媽的內髒尚未回縮完全,疲勞感也未完全消失。此時,如果吃下太多養分高的食物,腸道是無法完全吸收的,反而會造成“虛不受補”的現象;原本吸收能力強,身體肥胖的新媽媽,立刻進補容易造成產後肥胖症;原本瘦弱的新媽媽會因無法吸收食物養分而發生腹瀉,導致更瘦弱。
另外,如果過多的養分新媽媽無法吸收,又無力代謝,很可能會被體內的不正常的細胞吸收,產生異常現象,如子宮肌瘤、卵巢瘤、乳房纖維瘤或腦下垂體瘤等。
階段性進補
月子期的飲食最重要的是階段性進補。所謂階段性食補,就是必須按照產後身體的恢複情況進補:第一周主要是代謝、排毒;第二周以收縮骨盆腔及子宮為主;第三周開始真正的滋養進補。產後兩周內,身體疲勞和髒腑功能都沒有恢複,這時攝入養分過多,身體無法吸收,易造成“虛不受補”的現象。
如果新媽媽原本身體的吸收力就很強,產後立刻進補容易造成產後肥胖症;而瘦弱的新媽媽因為無法吸收養分,容易拉肚子,身體會更加瘦弱;另外,過多的養分可能被新媽媽體內激素旺盛的不正常細胞吸收,產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瘤等問題。
飲食細則
產後需要熱補,但注意是溫和的熱補,也即溫補。溫補最好選用小火烘焙的純黑芝麻油。同時,月子期的女性最好別喝“一滴普通的水”,否則會造成身材無法恢複和內髒下垂。月嫂可以給月子期的女性做專門的“飲料”,將山楂和紅糖加在一起熬好,平時當水喝即可。
坐月子進入第三周後,重點便放在補氣補血,以及預防老化。此時惡露將盡,才是進補的最佳時機,千萬別在這時候,就鬆懈下來,仍要繼續堅持下去,食物中不加鹽或任何調味料,以免破壞體質更新的機會。第三、四周是大補,以麻油雞為主,目的是幫助體力調養,恢複元氣。坐月子期間,新媽媽每日的餐次應該比一般人多,以5~6次為宜。因為產後腸胃功能減弱,一次進食過多,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不利於產後恢複。
新媽媽分娩後前兩周身體虛弱,最好別吃蔬菜;再如月子期的女性大都喝魚湯,其中以鯽魚、黑魚、鯰魚、鱸魚為好。處理魚之前,可先在魚身上抹一點鹽,這樣做出來的魚沒有腥味。
03 孩子的生長發育
孩子的眼神已經會和爸爸媽媽交流了,而且他的消化係統開始成熟,這一點由他的糞便就可以觀察出來。
孩子已經開始有意識地你的回應招呼了。多麼可愛的小生命,當然這種溝通是通過眼神的瞬間交流。但是孩子越來越表現出不願意吃奶的樣子,該怎麼辦呢?有的時候還會自動把吃下去的奶水完全吐出來,多讓人心疼,怎麼辦呢?你還會發現他開始願意撒嬌了,喜歡你抱抱他,喜歡你的寵愛。
已經能夠和你對視
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用眼睛看東西了,眼睛已經能和父母對視,在對視中,孩子的眼神能流露出感情交流的喜悅。看到爸爸媽媽,臉上會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總之這時的孩子會用眼睛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和爸爸媽媽對視了。
消化機能發育
新生兒的糞便稱為“胎糞”,為墨綠色,沒有臭味,十分黏稠,常常黏附在尿布上,不易洗淨,它是由脫落的腸膜上皮細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所分解產物的膽綠素等構成的。在出生後2~3天排盡,轉變為黃色的真糞。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糞便通常為金黃色,軟膏樣,均勻一致,並略帶有酸味。
牛乳喂養的新生兒糞便為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樣,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這是脂肪酸與鈣、鎂結合成的皂塊,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新生兒排便,一般每天1~2次,也可多至3~4次,甚至換下的每塊尿布都沾有一點糞便,這是由於新生兒的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完善的緣故,不能看做消化功能不正常。
如果新生兒糞便量少,有深綠色的腸黏液,則為“饑餓糞”,是長期喂養不足的表現,應當給足量的喂養,糞便即可轉為正常。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周,一般消化機能發育完成,出現新生兒特有的黃色糞便,這說明孩子發育很正常。
04 新媽媽如何照顧孩子
給孩子按摩有很多的好處,怎麼給自己心疼的孩子作按摩呢?有的家長們護理得很精心,但是卻忽視了孩子的口腔衛生,孩子出現了鵝口瘡,還有的家長不懂得新生兒的身體機能和成長要素給孩子睡覺的時候枕了枕頭,這些都是由於不懂得幼兒護理知識造成的。
新生兒嘔吐後如何喂奶
新生兒剛吃過奶後,不一會兒就似乎全吐出來了,這時有些家長可能怕新生兒挨餓,馬上就再喂。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根據新生兒當時的狀況而定:有些新生兒吐奶後一切正常,也很活潑,則可以試喂,如新生兒願吃,那就讓新生兒吃好;而有些新生兒在吐奶後胃部不舒服,如馬上再喂奶,新生兒可能不願吃,這時最好不要勉強,應讓新生兒胃部充分休息一下。一般情況下,吐出的奶遠遠少於吃進的奶,所以家長不必擔心,隻要新生兒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偶爾吐一次奶也無關緊要。當然,如每次吃奶後必吐,那麼就要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