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穀超豪星——屬於先生的星星(1 / 1)

小行星是太陽係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小行星的命名權屬於發現者。早期喜歡用女神的名字,後來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機構名的首字母縮寫詞來命名。比如C類小行星253Mathilde,小行星的名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麵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麵部分是一個名字。

每顆被證實的小行星都會獲得一個永久編號,而且其發現者可以為這顆小行星的命名提一個建議。這名字要得到國際天文聯會的批準才被正式采納。因此有些小行星沒有名字,尤其是永久編號上萬的小行星。假如小行星的軌道可以足夠精確地被確定,那麼它的發現就算是被證實了。在此之前,它會有一個臨時編號,是由它的發現年份和兩個字母組成的,比如2004DW。

第一顆小行星是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於1801年在西西裏島發現的,他給這顆星起名為穀神·費迪南星。前一部分是以西西裏島的保護神穀神命名的,後一部分是以那波利國王費迪南四世命名的。但國際學者們對此不滿意,將第二部分去掉了。因此,第一顆小行星的正式名稱是小行星1號穀神星。

在此之後,被發現的小行星都按這個傳統以羅馬或希臘的神來命名的,比如智神星、灶神星、義神星等等。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行星被發現,古典神的名字都用光了。因此後來的小行星以發現者的夫人的名字、曆史人物或其他重要人物、城市、童話人物或其他神話裏的神來命名。比如小行星216是以埃及女王克麗歐佩特拉命名的,小行星719阿爾伯特是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命名的,小行星17744是以女演員茱迪·福斯特命名的,小行星1773是以格林童話中的一個侏儒命名的,等等。而且,需要強調的是,對於編號是1000的倍數的小行星,習慣上要以特別重要的人或物來命名。

根據《國際小行星通報》2009年8月份的命名公報:國際永久編號為171448號的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於2007年9月11日發現的。據了解,這顆小行星處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盱眙觀測站當時使用剛安裝的近地天體望遠鏡觀測,發現時小行星正在雙魚星座運行,距離地球大約1.31億公裏。專家經過大量軌道認證研究,對比多個不同年份觀測資料並計算出精確的軌道根數。這顆星的運行軌跡是一個偏心率為0.239的橢圓,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44億公裏,繞太陽一周需要3.47年。這意味著,如果今後宇航員能登上171448號小行星住一年,當他回來時已經度過了四度春秋。小行星在其運行軌道上,以170.4萬公裏的速度奔騰前進,它離地球最近時隻有1.12億公裏,最遠則可達5.76億公裏。按照國際慣例,紫金山天文台擁有該小行星發現的命名權。

穀超豪是一位在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等領域都作出重要貢獻的數學家,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在超音速機翼繞流問題、多元混合方程等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為紀念和表彰溫州籍數學家、複旦大學教授穀超豪院士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國際永久編號為171448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穀超豪星”。紫金山天文台表示:“對穀超豪星的發現和命名,對該天體的研究和開發應用起到了前驅和開拓的作用。”

穀超豪在隨後的感謝詞中說,他從小就對天象觀察和天體運動規律研究很有興趣。在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時,他根據報紙上公布的資料,判斷報上登的衛星經過上海上空的時刻不準確。結果人造衛星實際經過上海天空的時間,準確地印證了穀超豪的判斷。這是穀超豪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天體運行計算的最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