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素質的由來(1 / 3)

卡特魯斯曾謂:“每個人皆依其自然所賦予的素質。”日常經驗也告訴我們,父母的生殖因子,可將種族及個體的素質遺傳給他們的下一代。但這隻限於有關肉體方麵(客觀的、外在的)的性質。至於精神方麵(主觀的、內在的)的素質是否如此呢?也就是說父母親會不會把這方麵的性質遺傳給子女呢?這類問題經常被提出來討論,一般答案也幾乎是肯定的。然而在精神方麵的遺傳中,何者屬於父親、何者屬於母親,是否可以加以區分?這個問題就較困難複雜了。我們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若能仔細回味一下我們應有的根本認識——意誌是人類的本質、核心和根源;反之,智慧則隻列次要地位、屬於附加物、是該實體的偶有性——則無須經驗,至少下列幾點應該很接近事實:生殖之際父親所遺傳的是屬於強性、生殖原理、新生命的基礎和根源方麵的性質,換言之就是意誌;母親的遺傳則屬弱性、受胎原理、次要性方麵的性質,即智慧的遺傳。因而,一個人的道德性質、性格、性向、心地皆得自父親;而智慧的高低、性質及其傾向則遺傳自母親。以上的假定可由實際或經驗中得到確證。這不是光憑閉門造車式的物理實驗所能決定的,而是根據我多年來縝密深刻的觀察,同時參酌史實所得的結論。

我們不妨先觀察自己,看看自己的興趣傾向如何、有些什麼惡習、性格上有什麼缺點,也把所有優點或美德列舉出來。然後回顧一下你的父親,那麼,你一定可發現你的父親也有著這些性格上的特征。反之,往往亦可發現母親的性格和我們竟是截然相異。當然,在品德上也有與母親相一致者,但這是一種特殊罕有的事例——父母親性格偶然的相似。人性之不同各如其麵,男人有的脾氣暴躁、有的富於耐性,有的一毛不拔、有的揮金如土,有的好女色、有的愛杯中物、有的好賭,有的淡漠寡情、有的親切和藹,有的忠厚直爽、有的陰險狡猾,有的孤傲自大、有的八麵玲瓏,有的大膽、有的靦腆羞怯,有的溫和、有的愛打架滋事,有的胸襟開闊、有的事事耿耿於懷……不一而足,但隻要你對此人及其父母的性格多方深人周密地調查,並有正確的判斷力,當能發現我們所列舉的原則並無錯誤。例如,有的兄弟同犯著說某種特殊謊話的毛病,這是由於父親的遺傳。有一出名叫《說謊者與兒子》的喜劇,從心理方麵言之是很合情理的。但我們必須考慮到兩種無法避免的限製存在,如果以它作為反駁的借口,顯然是非常不當的。第一,“父親常並不可靠”,除非身體方麵的確和父親很酷似,並且表麵的相似還不夠,因為受胎期間仍可帶來影響。為此,女人改嫁後所生的子女,相貌有時也會和前夫有些相似;偷情苟合所生的子女有時也會和結發丈夫相似。這種影響從動物身上更可觀察得清楚。第二,父親道德方麵的性格雖然確可表現在子女身上,但往往會受到母親所遺傳的智慧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因此,我們在觀察時必須做某種修正。這種變化與智慧差異的程度適成正比,有的非常顯著,有的甚為微小;有時父親的性格特質未必表現得很明顯。智慧對於性格的作用,猶若一個人穿上與平日完全不相同的服裝、戴上假發或胡須而改變人的外觀一般。例如,一個人雖從父親身上接受“熱情”的遺傳,母親也給予他優越的理性——即反省和熟慮之能力,則前者將因之而被抑製或隱藏,事事顯得有計劃、有組織,與原有熱情直爽的性格,完全相異。但母親的內向和熱情則不會表現在子女身上,甚至還往往和她相反。

如果我們以一般人所熟知的曆史人物為例,應該從他們的私生活表現下手比較準確。一般史實並不可靠,往往歪曲事實;兼之,這些內容通常隻局限於公共場所的活動或政治活動,並不能表現出一個人性格上的微妙之處。以下我將列舉兩三個曆史實例,證明我現在所論述的問題的真確,相信專門研究曆史的人,還可以給我補充更多適當的例子。

眾所周知,古羅馬的狄修斯·穆思是個崇高聖潔的大英雄,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奉獻給祖國,與拉丁軍之戰,雖殲敵無數,不幸卻以身殉國。兒子也在與加利亞人戰爭時,壯烈殉國。這是荷拉士所說“勇敢的人是從勇敢善良人所生”的最佳例證。莎士比亞也就其反麵說出一句名言:“卑鄙無恥的父親就有卑鄙的兒子;一個卑賤的人,他的父親必定也是卑鄙的。”

古羅馬史中有幾篇忠烈傳,記載他們全家族代代相傳皆以英勇愛國著名的史跡,費畢亞家族和費布裏基亞家族即為典型的例子。——反之,亞曆山大大王和父親菲力普同屬好大喜功、權力欲極強的人。——尼羅的家譜亦大值注目,在塞特紐所著《十二個愷撒傳》的第四、五章開頭就敘述梟桀有關道德方麵的問題。根據他的記述,尼羅的先祖從六百年前的克羅底斯開始崛起於羅馬,全家人即很活躍,並目.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性格殘酷,一直傳到提伯留斯、卡裏古拉,最後出了尼羅。這一宗族的可怕性格在尼羅身上可謂集其大成,比之他的祖父或父親更勝一籌,一來是因他身居高位大權在握,得以無所忌憚地為所欲為,二來是他有著潑辣無理性的母親亞格莉畢娜,沒能遺傳給他足以抑製他的暴戾的智慧。所以,塞特紐寫下一則軼事,其意義正好和我們前麵所述不謀而合。他說,尼羅降生時,他的父親曾對著前來祝賀的友人說:我和亞格莉畢娜所生的孩子一定是很可怕的,也許他將會造成世界的毀滅。——與此相反的,像米提阿迭斯和基蒙父子,漢爾卡和漢尼撥父子,以及西庇阿整個家族,都是忠心耿耿品性高潔的愛國英雄。——但法王亞曆山大六世的兒子,即可怕得和他老子凱撒·波吉亞一模一樣。阿爾巴公爵的兒子臭名四溢,和他父親同樣的殘暴邪惡。法王菲力普四世的女兒伊莎蓓拉稟性陰狠毒辣,尤以殘忍的刑供處死聖堂騎士為聞名,後來嫁與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為妻,竟起意背叛,虜獲國王,脅迫他在讓位狀上署名,然後將他關之於獄,準備慢慢折磨至死。因未達目的,又以如今寫來仍令人不禁毛骨悚然的殘酷方法將他殺害。——被稱為“信仰的守護者”的一代暴君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的女兒瑪麗一世,這位女王和她父親一樣,同以瘋狂的信仰和殘暴聞名,她曾把許多異教徒處以火刑,史家稱之為“流血的瑪麗”。亨利八世再婚所生的女兒伊利莎白則繼承她母親安妮·巴倫的卓絕智慧,所以還不致陷於信仰的瘋狂,她雖然盡量壓抑著身上所有父親的性格,但仍無法完全祛除淨盡,有時也難免宣泄出來,對蘇格蘭女王瑪莉的殘忍態度,即其例證。

1821年7月13日弗萊明·伊迪克新聞有這樣的一則報道:歐培縣有一位小姐受托帶著兩個失去父母的幼孩前往孤兒院要求收容,孩子身上帶了一點錢,半途中該小姐見財起意想據為己有,竟把兩幼兒殺害,而遭警方通緝;最後在巴黎近鄰的洛西裏發現該小姐陳屍水中,經調查結果證實殺死她的竟是她的生身父親。——另有兩則報道,亦可作為佐證,其一發生於1836年10月,漢葛利的貝雷奈伯爵因殺害官吏傷害親族被判死刑,報道中指出,他的哥哥更忤逆凶殘,以前即因逆倫殺父而被判絞刑,同時他父親也有殺人前科。一年後,該伯爵的幼弟在伯爵殺害官吏的同一條街上,用手槍狙擊他的財產管理者,以殺人未遂被捕。另一則是1857年11月19日巴黎通訊社所發布的消息,令商旅亡魂喪膽的打劫殺人集團魁首陸墨爾及其黨羽,業已被判死刑,附記中說道:“首惡和他手下嘍羅的家族,似乎都有犯罪的遺傳傾向,他們的家族中死於斷頭台上者為數甚多。”——如果我們有機會去調查一般的犯罪紀錄,的確可發現許多相同的係譜,尤其自殺的傾向,大多屬於遺傳性。但也許我們會發出一點疑問,為什麼勳業彪炳的羅馬皇帝馬克·奧裏略大帝竟會生出殘虐無道的兒子康莫德?你若知道他的王妃是素有惡評的華絲狄娜大概就不會引以為奇了。另有一種類似的情形,也可從推測找出它的理由,例如,德密提納斯提特斯兄弟,一個仁慈一個暴虐,是什麼原因?我認為他們並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維斯巴沙納實際是頭戴綠巾而不自知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