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世界的空虛(2 / 3)

當然,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充滿著勞累與憂患,然而,人的欲望若隨時能得到滿足,人們又如何度日,如何打發生命呢?如果世界是一個安樂園,遍地布滿著蜜糖與香乳,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投懷送抱,這樣的世界人不去上吊,也會煩死的。甚至大家要互相殘殺,到時人類衝突災難的結果,也許比現在自然的手所加於人類的災難還要大。因此,對一個種族來說,任何階段和任何形式的存在,它的適應性不會超過已經有的形式和階段的。自然給我們何種存在的形式,我們原該接受那種形式。也就是順乎自然,人是決不能超越自然的。

人在年輕的時候,常遐思未來的人生,這就像兒童坐在戲院裏興高采烈地等待拉開帷幕戲劇上演一樣。當人們不知道實際要發生的究竟是什麼時,這時我們實在是幸福的。然而成人似可預見到有時一些小孩好像無知的囚犯一樣,雖不是被判死刑,卻不知判決的意義是什麼。然而每個人都希望活到老,人人都在今天人生不好、明天又比今天壞、一直到整個最壞的人生中打轉。

如果盡可能的想像一下人生的整個不幸,痛苦與災難,我們就會承認在太陽的光照下,地球能像月球一樣隻是一結晶體,沒有生命的現象,那又多好呢。

我們若再反省一下人生,人生也真是一毫無收獲的插曲,徒然對非存在的平靜平添困擾,即使在任何情況下,所接觸的事物還能忍受,活得越久越能清晰地看到整個的一生無不是失望,甚至是一種騙局。

若有兩個人在年輕時是朋友,他們久別重逢後對彼此的主要感受是什麼呢,也無非是對整個人生的完全失望罷了。甲說:“過去許多年來你怎樣啊?”“唉!老朋友,不說也罷。"乙回答著。“你呢?”乙再問。“大家彼此彼此。”甲回答著,然後相對無言。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他們回想早年的人生,就像朝日初升一樣,對未來充滿著玫瑰色的樂觀情緒,原來所希望和想像的是那樣的多,結果所得著的卻又是那樣的少。

這樣說來,我們對他人的任何過眼煙雲般的成就,又何必生嫉妒,佛教說“同體大悲”,我們每個人原本“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既然活著,他就不得不活,就是這樣,人生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事。

如果大家來到世界都是如黑格爾所說的一樣,隻具有純粹的理性,人類是否仍能存在呢?而事實上這個世界又是多麼沒有理性啊。難道要對世世代代存在的重擔不生同情,或者希望不把這種重擔加在自己的身上嗎?如果人在死時還有什麼抱負的話,他最好的抱負應該是:“給我黃金億萬兩,誓不投胎。”然而由意誌所引發的生命,卻又常令人身不由己,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智慧與修行。

哲學不是沙發椅上的哲學,因為人們說出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能給人以慰藉。如果有人願意接受“神”創造的一切都是好的話,那請到牧師那裏去吧,好讓哲學保持平和。

在上文中已經提醒讀者,各種幸福的情狀,種種滿足的感受,在性質上都是消極的,那也就是相對於它能脫離痛苦來說的。因此要評斷人生的幸福,不是從歡愉與快樂來評斷,而是要從它能解脫痛苦的程度來看,也就是從解脫積極的罪惡來看。如果這是真實標準的話,低等動物所能享受的快樂命運就比人要大得多了。

不論人的快樂和不幸的形式如何,使人舍此求彼的,從物質基礎來看,無非是肉體的快樂和肉體的痛苦。但是這種基礎也實在是有限的,它不過是衣食健康和性本能的滿足,或者是這些事物不能滿足,這樣一來,從實際的有形快樂來看,人充其量比其他動物可能有較高的精神係統而對各種快樂更具敏感性外,人實在比其他動物好不了什麼,但不要忘記,人對各種痛苦也更具敏感性。讓我們與其他動物比較一下吧,人的情感比其他動物會大到什麼地步呢?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具有猛烈和深厚的情感。然而在目的上人和動物的結果卻又相同,都是衣食健康和性本能的滿足。

人的一切情感的主要源泉是人常想到現在缺乏和展望未來,而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所作所為,這也是人們種種顧慮、希望和恐懼的真正源泉,所有這些情感深深地影響到自己當前的痛苦和快樂,遠超過它對動物的影響。人有記憶、反省和想像,由之而儲藏和凝縮了自己的憂患與快樂,而這些都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其他動物所受的痛苦即使是同樣的情況所引起的,它也把它當做第一次的痛苦,它們多顯得平靜而自在,這又是多麼令人羨慕啊!人有了反省,種種的情感也就隨之發生,本來對其他動物也產生痛苦和快樂的相同因素,人卻將它積累起來,以致使自己對快樂和痛苦產生敏感,結果有時就瘋狂地快樂,有時卻又深深地失望甚至自殺,而自殺卻又不能解決意誌的本體性問題,其他動物比人快樂,隻要看它們沒有自殺就可知道。

如果進一層地分析就會發現,人為了增加自己的快樂,就刻意地增加快樂的花樣和需要的壓力,而人本來和其他動物一樣,並沒有更大的困難來滿足自己的快樂,花樣和壓力加大,困難也就隨之加大,這樣各式各樣的東西,也就是認為對自己的存在所必要的東西都產生了。

除了上述種種尋求快樂的花樣外,人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來尋求快樂,結果也全是痛苦,這也是由人反省的能力所生的一種結果,而這種快樂超過了他的一切價值,那就是野心、榮譽和羞恥心,也就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采取各種形式,有時甚至是奇特的形式,努力來達到這些目的。而這些又不是在有形的快樂與痛苦中。說真的,人除與其他動物具有共同快樂的源泉外,人還有所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快樂也是有著許多等級的,諸如漫無目的地說笑或閑談到最高的理智成就。但這種快樂也有它痛苦的一麵,那就是與它緊隨在一起的煩惱。煩惱是其他動物所不知的一種痛苦的形式,至少在它們的自然狀態中是如此的。隻有極少數的家養動物,有煩惱的些微痕跡,而煩惱在人卻全然變成一種災害。在庸庸碌碌的不幸眾生中,他們活動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錢袋而不為了頭腦,這就為煩惱和痛苦提供了例子。富有的結果成為自己的一種處罰,其災難便是無所事事,不知做什麼好。他們為了逃避無所事事,便到處亂竄,奔跑在這裏,旅行到那裏。當達到一個目的地時,迫切想知道的便是這個地方有什麼娛樂。這種富人也就像窮人一樣,一個是想討娛樂,一個是想討幾毛錢。缺乏和煩惱也實在是人生的一杆之兩端。最後對性的關係來說,人也作了特殊的安排,使得自己固執地要選擇某一個人。這種情緒一旦增長,就或多或少地為激情的愛,而激情的愛隻是短暫的快樂,卻是持久痛苦的最大源泉,這在我的“性愛的形上學基礎”文中,已解釋得清清楚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