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3 / 3)

埋頭是人生的另一種哲理。垂下頭顱,是為了明天的出頭。當我們翻山越嶺,尋找夢想;當我們披荊斬棘,開拓道路;當我們走過荒野,涉過險灘,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的旅途中並不一定總要昂首闊步,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垂下頭顱,看清腳下,這樣才能度過險灘。當然,埋頭也應恰到好處,過多的低頭會使我們丟掉人格的尊嚴和做人的原則,那樣我們會迷失在人生的航線上。

心之感悟:

欲想出頭,必先埋頭。所以,人生在世想要實現自身價值、有一番作為,就不能一味急於出人頭地,卻不付出艱辛努力,要耐得住寂寞,多埋頭苦幹,少出頭露麵。

鋒芒太露易招禍端

我們看武林小說,從未有什麼破不了的絕招,其結局往往弄刀的刀下死,弄槍的槍下亡,溺死的多是會水的。古來大凡隱士高手,之所以蟄伏龜居、深藏不露,無不飽經風霜、深諳樹大招風帶來的禍患。所謂“水淺多小蝦,潭深藏蛟龍。”名人並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為他們深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於顯山露水之舉,還是多屬不知天高地厚所致。現實中越是窮人,往往硬充富有,為的是怕人瞧不起。而身價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富翁出門,卻往往好花小錢,怕的就是露富招惹事端。武林間的庸人與高人之間的“顯”、“隱”,或許與此理相關。

有個女大學畢業生剛剛進入一個廣播站工作,她的內心充滿了激情。當時,與她一起工作的是一個有三年播音經曆的同事。

在一次播音前,女大學生進行播音練習。她將稿讀了一遍,感覺還不錯,但為了讓自己有所提高,她就找到搭檔,希望得到他的指點。

“這個,嗯,嗬嗬,看來你認真了。”他看了看那篇文章,一臉篤定地繼續說,“我猜啊,這篇文章你看過不下三遍!”

“沒有,就一遍啊。”女大學生這才毫不猶疑地說,心中非常高興:看來自己確實不錯。

然而,話一出口,她搭檔臉上的笑容凝滯了一下,有些尷尬地笑了笑:“是嗎?那行了,你已經很出色了。”說完,他馬上把稿子還給了她。

不久,廣播站裏的人都知道,新來的一個女大學生非常驕傲,常常目中無人。女大學生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了。

也許你不通世故,那就要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也許你才氣逼人,但是不要陷入了風頭主義,求功求名之心過盛就會使自己受到種種醜評。所以無論一個人有多大的能耐,都不要鋒芒畢露,更不要裝腔作勢,這樣必然招人反感。

人在社會中,無時無刻不與社會發生著各種聯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順應社會。所謂順應社會,實際上就是如何調整自身在社會環境中的關係,再進一層講,本質上還是指調節與周圍人群間的關係。順應社會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圍的人群中為自己爭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於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壞的印象。周圍人群的關係處理不好難免會成為眾矢之的,終會慘遭淘。

處理與周圍人群的關係,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是極難的。這不像做一道練習題,也不像去市場買菜。所謂百人百性,與不同的人交往須得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這就自然給人際關係的處理帶來許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當代社會,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澎湃,雖然卷起潔白的浪花,卻也帶起了渾濁的泥沙。很難說,別人的想法是怎樣的,現代人想法則更加封閉與隱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難拔。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希望領導或周圍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鋒芒太露,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這樣一個人,應聘到某公司任職不久,部門經理就對他說:“老弟,我隨時準備交班。”說心裏話,當時他也是這麼想的,因為經理是自學成才的,知識和修養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則是大學畢業,並在外資企業已有五年的工作經驗,獨立有主見,工作能力強。由於個性率直,在討論一些工作問題時,他向來直來直去,為此他常與上司發生爭執。雖然經理有時對他也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卻不以為然。久而久之,經理便漸漸疏遠了他,讓他漸漸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這個人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那就是鋒芒太露,雖然他的能力確實超過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領導畢竟是領導。在領導眼裏,下屬永遠比他差一截,他才會有成就感。你的能力比上司強,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張膽地與他對著幹,哪怕你是無心的,上司也忍不住會對你施加壓力。

其實,如果仔細看看周圍那些有人緣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毫無棱角,言語如此,行動也一樣。他們各自深藏不露,表麵上看好像他們都是一些碌碌無為的庸才,其實他們的才能,往往不在你之下;他們好像個個都很訥言,其實是其中頗有善辯者;他們好像個個都胸無大誌,其實是頗有雄才大略而不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談舉止上露鋒芒,不肯做出眾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年輕氣盛之人往往在語言表達上、行為舉止上鋒芒太露,樹敵太多,與朋友之間不能水乳交融地相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狂妄白大,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個人在年輕時代以有“三頭”自負,即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在學校讀書時,他是一員猛將,他不怕同學,不怕師長,以為他們都不及他。初入社會還和在校時一樣的鋒芒畢露,結果得罪了許多人。但是還好總算覺悟得快,一經好友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無心之過仍然難免,結果終究還是遭受了不少挫折。俗話說,久病成醫,他在嚐夠了痛苦的教訓後,才知道自己鋒芒太盛就是自己為自己前途設下的荊棘,有時為了避免再犯無心之過,就效法古人之三緘其口,即使不得不開口,也是多方審慎。

當然,你也許會說,采用這種方法不是永遠沒有人知道了嗎?其實隻要一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就將其把握住,並做出斐然的成績來,大家自然就會知道你,讚賞你。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隻怕你把握不住,隻怕你做出的成績不能令人滿意。如果你一旦有了真實的本領,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如果你還沒有真實的本領,就趕緊努力學習吧。

心之感悟:

無論官大小、錢多少、水平高低,隻要踏踏實實做人,規規矩矩處事,路再窄也會任君通行。反之,世界雖大,卻難免處處碰壁,輕則栽跟頭丟人現眼,重則毀了一生。

鋒芒畢露定釀不出好酒

我國曆代有識之士都把虛懷若穀作為修身之道,也正是具有虛懷若穀的胸懷,李世民才虛心納諫,劉備才能三顧茅廬。

曾國藩在年輕時期,也是一個鋒芒畢露,遇事隻講直爽強硬、不講忍耐退讓的熱血人物,因此在現實中碰壁、吃虧不少。然而,他在居家守製期間,認真研究了《道德經》、《南華經》,重溫了老莊學說,發現了為人處世的秘訣——“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柔弱勝剛強”的真理。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從前的言行和過失,以前片麵地理解了祖父星崗公“懦弱無剛為大恥”的家訓,辦事剛強有餘,忍讓不足。鹹豐八年(1858年)六月再度出山時,他的為人處世便上了一個層次,遇事講究變通靈活,忍讓大度,為他以後的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來,鋒芒畢露者,總是慘遭排擠與打擊,藏愚守拙者總能得到重用與利益,鋒芒畢露者往往處處表現自我價值,有強烈的個性,人際關係也就處理不當,喪失人緣,最終被棄用。於是,便常感懷才不遇而鬱鬱寡歡。空有一腔抱負,徒有治國平天下之鴻才。藏愚守拙者往往在內斂中實現自我價值,人際關係處理得當,甚有人緣,帶的團隊,都是團結型的,領導也覺得沒什麼野心而放心大膽地使用、提拔,最終都能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抱負。

因此,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鋒芒畢露會對實現自己的抱負產生障礙時,就應該在失敗的痛苦中學會藏愚守拙。

科學史上的巨人牛頓臨終的時候,來探望他的親朋好友在病榻邊說:“你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人……”他聽了“偉人”二字便搖搖頭說:“不要那麼說,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樣看我,我自己隻覺得好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偶爾拾到了幾隻光亮的貝殼。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還未被認識,被發現哩。”停頓片刻,他又說:“如果說我比笛卡兒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的緣故。”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以後,成為本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和獎賞,但是他謙虛地說:“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的知識,而圓圈外麵是那麼空白,對我來說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積越大。由此可見,我不懂的東西還很多。”正因為愛因斯坦在榮譽麵前不驕傲、不自滿,在以後的幾十年裏謙虛謹慎,謙遜好學,不斷探索,才為物理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一個人真正能做到虛懷若穀,他的氣度就是一種無比強大的感召力,它更是一種美,是一種最能反映人格魅力的美。所以,凡事當留有餘地,不要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卻不受到你的威懾,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會隱藏。

許多職場新人都急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實力,盼望能盡快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認可,事事都要爭個“先手”,有時甚至還要來個“搶跑”。所以表現得鋒芒畢露,這對於胸懷大誌的職場新人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當今複雜的社會中,過早地“嶄露頭角”也是危險的,是會使其陷入被動的。首先,處處顯露自己的才幹和見識,上司和同事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定勢,總認為你比別人強。所以,如果一旦有所閃失,輕則說你還欠火候,重則落井下石。

鋒芒畢露會過早地卷入升遷之爭,升遷之爭必然帶來殘酷的淘汰,由於職場新人在公司目前還無足輕重,所以,就有可能在不公平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換中,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根基不穩,雖長勢很旺,但經不住風撼霜摧。你的根基還不穩固,經不住職場天長日久的風吹雨打。因此,如果你現在還不具備厚積薄發的實力,那你就不要亮出自己全部的十八般武藝,最後被人逐出場外,到頭來心血白費,努力落空。

確實,在現代社會,好酒怕巷子深,但鋒芒畢露,也不可能釀出好酒!因此,要謙虛,要有耐心,要學會等待,做一個虛懷若穀的人,使自己心胸不斷地開闊,不管內心感到多麼的充實,都要放開。覺的裝得差不多時,再放開一點;覺得好像已經夠滿了,再放開一點;覺得已經非常充實了,所有理念都比別人正確時,仍要繼續把心胸放開,放到像天那麼大,像地那麼大,像海那麼大。不管聽任何人說話、講課,跟任何人研究事情,都要秉持著虛懷若穀的心境,敞開心胸。

謂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稍微虛心,必小有所得,非常虛心,必大有所得。虛心可容一切,是人生一種境界和技巧,當別人都束手無策時,你的平淡才體現出技高一籌。有時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心之感悟:

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即使不驕傲自滿,而才華橫溢,鋒芒畢露,也容易遭人嫉妒或攻擊而受到損害。因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圍的人相形見絀,黯然失色,也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百思不得其解。